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近代史> 假想的"满大人"

假想的"满大人"

作者: 韩瑞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The Hypothetical Mandarin: Sympathy, Modernity, and Chinese Pain
副标题: 同情、现代性与中国疼痛
译者: 袁剑
出版年: 2013-4-1
页数: 352
定价: CNY 34.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92298
7.5
43人已评价
5星
23.3%
4星
46.5%
3星
25.6%
2星
2.3%
1星
2.3%

评价“假想的"满大人"”

  • 最新
  • 热门
  • 0 蓬山无归路 2014-08-27

    对照英文读了部分导论,翻译极其恶劣,作者自认晦涩的书大概超过了译者的英文能力。

  • 0 烛子 2016-02-15

    精妙!以中国为镜像看待西方的中心化。西方对中国“同情”的建构,同样是对西方现代性与价值的建构。这种隐喻关系的背后,是从17世纪开始,“满大人”的疼痛、忍耐如何被西方赋予不同的含义,用以确立自身的合法性。有时间读读英文原版。

  • 0 sue 2015-11-09

    不能粗疏地读,要读一些细节性的东西。等英文版到了,再读一遍。搞不清楚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本身就这样,结构性的东西我觉得没有建构起来。

  • 0 鳳閣舍人 2013-08-29

    情感史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啊,但容易神棍……

  • 0 默默 2013-11-02

    博士论文参考用书

  • 0 青年哪吒 2014-11-29

    选题不错,译笔诘屈粗涩

  • 1 苹果大圆子SUB 2014-09-02

    略翻。非常理论化!术语和引用著作满篇飞。其实真实原因是 部分内容的确比较残忍 我不太敢看。。

  • 0 南池子 2016-03-24

    作者用了大量广州十三行的外销画

  • 0 辄馨 2013-05-10

    满大人固然有着集体主义、千人一面,甚至“缺乏痛感”的平面化形象,但其作为一种观念的产物,其实已经脱离了其本身的原始含义,成为一种更抽象的概念。与赛义德笔下的“东方主义”不同的是,“满大人”所指涉的文化内涵,已被其经历的话语结构变迁,摆脱了简单的政治地理学关系,成为某种象征符号的一部分。

  • 0 耕石 2013-07-02

    talk to the author 这一期要做这本书,通告很快就会发出。有师友对这个感兴趣吗?

  • 2 匡匡 2013-07-03

    我是一句一句地从头至尾细细抠完了。翻译糟得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那就是所有的字我都认识,组织在一起时,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发现自己读的竟然不是中文。当然也不可能是英文。

  • 1 苹果大圆子SUB 2014-09-02

    略翻。非常理论化!术语和引用著作满篇飞。其实真实原因是 部分内容的确比较残忍 我不太敢看。。

  • 1 纪恩 2013-07-02

    故意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写作,真的能使作品产生一种积极的力量吗?

  • 1 Rhinover 2017-04-23

    作者以一种艺术家的写作方式去结构化地试图描绘“西方世界长时间跨度中对于中国人与残暴肉体痛苦”之间的特殊关系,中国人忍耐麻木机械琐细一般的存在被镶嵌在物质-经济-文化-族群(政治二重性)-感知结构-建构他者的意义之网中,作为西方现代性的一种“缺失性的可能性”,破碎又完整,存在又不存在。注释精深,信息量很大。

  • 1 江海一蓑翁 2014-03-14

    老外的视角就是很独特,这本书从中国几百年来在西方眼中残忍、恐怖的种种印象入手,讲述西方对华“同情”的来龙去脉,这种“同情”与人道主义之间的关系,并透过这种”同情“看待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特点。所引材料包括小说、医案、游记、照片和绘画,无所不包,所涉学科也包括医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门类,实在让人耳目一新。袁剑的翻译厚重扎实,忠于原文,且可读性强,值得推荐。

  • 1 danyboy 2013-08-15

    这看似清晰的“想象的满大人”的历史,成为了作者用来论述痛苦、同情、现代性等各种问题及其关系的驳杂的历史。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书的内容看上去丰富而奇妙,但句子显得晦涩曲折。

  • 0 蓬山无归路 2014-08-27

    对照英文读了部分导论,翻译极其恶劣,作者自认晦涩的书大概超过了译者的英文能力。

  • 0 烛子 2016-02-15

    精妙!以中国为镜像看待西方的中心化。西方对中国“同情”的建构,同样是对西方现代性与价值的建构。这种隐喻关系的背后,是从17世纪开始,“满大人”的疼痛、忍耐如何被西方赋予不同的含义,用以确立自身的合法性。有时间读读英文原版。

  • 0 sue 2015-11-09

    不能粗疏地读,要读一些细节性的东西。等英文版到了,再读一遍。搞不清楚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本身就这样,结构性的东西我觉得没有建构起来。

  • 0 鳳閣舍人 2013-08-29

    情感史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啊,但容易神棍……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