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danyboy的图书主页

书评 (查看全部)

  • 活着不需要见证

    对《活着•见证》这本书的评价 2014-08-14

    案:负能量较多,点击需谨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大约每个月都有几天会倍感人生虚无。这次是因为前几日看了两本摄影集,一本叫《中国人的一天》,一本叫《活着见证》。特别是后者——这也是我把这些文字贴在这本书页... 查看全部>>

danyboy的评论

  • 人,诗意地安居
    这种书竟然还再版。
  • 存在主义
    测试结论:改版的收藏功能果然很傻逼。
  • 哲学与真理
    不知道如何评价。书在手边,却甚至不知道笔记从何做起。真真是爱读尼采,爱煞尼采,怕读尼采。
  • 导读列维纳斯
    坦率的说自己应该没有读懂。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处处感到头脑被擦出火花,合上书,火花归于虚无。翻译的比想象的要认真,要好,可以放心。这一套书目前读过的几本翻译都是靠谱的,原因应该是这些译者都是非著名青年学者。
  • 导读波伏瓦
    说实话我对女权主义不感兴趣,所以看得很少,这一本把波伏娃作为哲学家来叙述,也是不得已,因为她也确实不能纯看做文学作者。说到底,还是法国知识分子最贴切。本书介绍了波伏娃经科耶夫对黑格尔的吸收,及关于情境、女性角色与性别的建构、衰老的体验等早中晚期思想,特别是备受争议的“母性不是女性的本能”等观点,指出《第二性》的影响力是在60年代以后才发生作用。书最后是本书译者和他导师的简短对话,算是bonus。
  • 论原因、本原与太一
    正文的对话其实没怎么读,年谱做的的确不错,认真的翻了一下年谱。
  • 在中国的使命
    还可以。一、作者站在苏联立场,来描述自己数次来华的见闻,描述中东路冲突的时候,就刻意强调对手是阶级敌人,而描述抗日战争时候的中国政府,又不得不强调为了维护中国这一弱小民族的独立自由。二、包含了苏联方面关于抗战期间援华的情况,特别是罗列了一些武器装备的数据。三、苏联援华既有帮助中国抗击侵略的积极作用,也的确包含了避免日本进攻苏联的战略意图,作者对后者进行了辩白。四、对国军在军事方面落后、消极、无能的描述,真实细致的无以复加,当然,作为当时的邻国,对中共方面消极配合国府抗日也做了批评,比如指出军委会里,中共要员从不参加之类。
  • 鸦片战争
    这厚度,这定价,实在有点水。作者就像一个从未听说过鸦片战争的英国人,一下子闯入了无数史料的仓库,不知道如何剪裁取舍,又怀着政治正确的态度,为更是从未听说过鸦片战争的英国人写下此书,因此内容比较浅,有颇多成熟的汉学家不会有的大惊小怪,抄了许多茅海建。所谓英国视角主要体现在大量引当时英人的记录与回忆上,作者对此的分析反而较少。较有价值的部分是后两章由鸦片战争引申的关于华人在英国的形象与中国20世纪对鸦片态度的梳理,但都较略。也没提当代英国年轻人吸毒成风的事,让中国人来写会更有趣。
  • 章太炎的思想
    果然是少作。相当全面的描绘了章太炎的思想面貌,惜乎仅得其形未得其神。第六章较好,跳出今文与古文、经与史的纠葛,呈现出章太炎思想的复杂,也比较敏锐的看到了在近代史学力图取代经学这一重大变革中,章的重要性。
  •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汪这本书写得有些执拗。对以往关于五四地位的论述针砭精准,探讨五四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确是慧眼。然后对《东方杂志》关于一战后国内关于新旧文明的论争进行分析,提出五四是一个新旧的断裂点,也是颇有道理。汪的意思是,资本主义加民族国家加议会政治加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套被一战“做旧”的文明,而左翼的追求平等的大众的劳工的民本的和谐的是即将兴起的新文明。五四的口号是民主而非自由印证了这一点。这就有些偏颇了,一战后到二战前,这种新旧文明的调和论调或许还是一种吊人胃口的预言,但若从二战后到世纪末的历史来衡量,这种调和论与历史的终结论一样显得操之过急。因此,五四在巴黎和会之后及中共诞生、国民党改组的历史时段内具备的意义,并不能直接推延至现代并保持效用。意义这个东西,只要其影响没消失,就可能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