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心智是按照记叙式思维来构造的,它把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和动态变化的事件,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类行为的很多动机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它们进而又产生了人类的动机结构。如果没有这些故事,生活很可能只是“一桩接一桩该死的事情”。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的信心也是如此。伟大的领导人总是首要的故事创造者。 政治家是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关于经济状况的故事方面。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公众交流,这样做其实就是讲故事。因为他们和公众的大多数互动都与经济有关,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多半和经济有关。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墨西哥经济信心的高涨和低落,斯蒂芬尼•费尼尔对此给出了分析。她发现在过去50年里,墨西哥的经济信心在何塞•洛佩斯•波蒂略任期内(1976~1982年)达到了顶点。他把墨西哥变成了托拜厄斯定义的“迫害”故事的主角:一个弱小的国家成功地战胜了强大、傲慢的对手。波蒂略在1965年发表了一部小说,题为《羽蛇神》(Quetzalcóatl)。羽蛇神是阿兹台克人的神,人们期待他像耶稣一样在伟大的转折时代复活。该小说在1975年波蒂略竞选总统之前再版,变成了关于墨西哥未来伟大成就的故事,而它本身也从古老的阿兹台克传说中获得了新生。总统专机也被命名为羽蛇神一号和羽蛇神二号。这个故事由于两个意外事件变得更具说服力:一是在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二是1979年发生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 20世纪70年代初,墨西哥已经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当时最大的发现来自于坎佩切湾、恰帕斯和塔巴斯哥州,而那时正好是波蒂略就任总统之前。由于接二连三的油井被开采,探明的石油储量稳步上升。人们的预期疯涨,甚至有人宣称,墨西哥将成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产油国,而当时沙特的探明储量已经超过了2 000亿桶。此外,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在1980年达到顶峰,比10年前的价格水平翻番还高。 墨西哥拥有做梦也想不到的财富的故事,牢牢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波蒂略从1976年开始,不断强调石油的重要性:“在当前时代,世界各国可以分为拥有石油的国家和没有石油的国家。”9 然后,他开始像一个富国的总统那样行事。就在全世界担心高油价有可能进一步攀升的时候,波蒂略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墨西哥的全球能源计划。1980年,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签署了《圣何塞协议》,同意向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以优惠价格出售石油。这种做法相当于对外援助。1979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访问了墨西哥,这次访问被广泛理解成墨西哥已经成为重要富国的一个信号。 波蒂略助长了人们对墨西哥的信心,推动了经济繁荣。在他任总统的6年内,墨西哥的实际GDP增长了55%。不幸的是,在他任期结束时,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开始停滞。1982年,当波蒂略卸任时,墨西哥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00%,失业也增加了。腐败和公然的盗窃行为达到了前所未闻的水平。 在建设新墨西哥的努力中,波蒂略以尚未开采出来的石油为担保举借了大量外债,使墨西哥深陷债务泥潭。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下跌,墨西哥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波蒂略本人度过了故事尚未破灭时的美好时光。在他执政时期,墨西哥经济一派欣欣向荣,留给继任总统的却是经济崩溃后的凄惨景象。波蒂略用来鼓舞人心的种种假设最后都变成了幻象。特别是,墨西哥拥有的石油财富被过分夸大了。事实上,时至今日,墨西哥探明的石油储量依然只有129亿桶,仅占全世界总量的1%。即使到现在,虽然明知这个事实,很多人还是忍不住惊讶于墨西哥的石油储量会如此之少,因为从前的辉煌故事还顽固地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大型团体的信心,往往围绕着故事而波动。关于新时代的故事尤其重要,它们试图描述那些推动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有关互联网(1994年普通公众才刚刚接触)发明和应用的故事,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的股市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股市繁荣又导致了整个经济的繁荣,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一书对此有详细的论述。12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新技术,并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日益引人注目。我们都在使用互联网,它在我们的电脑上,在我们的指尖上。年轻人以此致富的故事就像19世纪淘金热的现代翻版。而稳定的技术进步,包括材料科学、化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等领域的数以百万计的进步,虽然在数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却从未引起过公众的兴趣。这些故事并不流行,《人物》杂志对此几乎没有统计。但是有了互联网以后,整个经济就被互联网故事牵着走了。 各个时期各不相同的?时代故事相当复杂,这说明经济信心的差异不仅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还会影响整个经济。这些故事的变化会影响人们对个人的事业成功、企业的创业成功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预期。 正如疾病通过传染来传播一样,信心也可以这样传播,丧失信心也可以这样传播。信心的流行或者乐观态度的流行,都可能只是因为某种思维模式的传染率的改变而神奇地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