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试读]
一、意识形态的发展
在现代之前,人们一向不被鼓励为他们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被期待依照他们的精神和世俗导师的指示行事。政治仍未民主化;一般老百姓并不被允许参与政治系统,政治活动专属于国王及其所带领的一小群统治阶级。普鲁士国王、军事天才腓特烈大帝(1712—1786)便曾说过:“战争之为事也,与民无涉。”黎民百姓被期待辛勤劳动以生产物资支持国家,但就是对政府无所置喙;他们不会被动员来参与政治活动。 [remark=1] [/remark] 以当代观察家的眼光看来,这种态度简直傲慢不堪,这是因为至少就“民主”这个语词的某种意义来说,每一个现代社会都是民主社会。每一个现代政治系统都是鼓动性的;换言之,现代政治... 查看全部[ 一、意识形态的发展 ]
二、意识形态的定义
“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个词的意义时常受到讨论,被提出来的定义也有数十种之多,但每一种定义都遭到挑战与反驳。事实上,对于意识形态是否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正面、负面或中立特征,政治学家也未能达成共识。我并不指望借由本书来平息这个争论,此处我想做的是探讨这个语词的起源,解释关于它的各种不同定义,并由此得出一个能够在本书下文中采用的定义。 1.2 “意识形态”一词的起源 一般认为“意识形态”一词是在19世纪初由法国人率先采用的,但我们无法确知是谁创造了它。不过大多数的证据认为法国贵族、学者特拉西(Antoine Louis Claude Destutt de Tracy,1... 查看全部[ 二、意识形态的定义 ]
二、变革或政策选项
在政治光谱的每一个位置的人,无论是决定实行某项政策,或追求某条行动路线,都对现行政治系统——即现状(status quo)——的改变抱持着某种态度。政治变革对任何社会而言都是根本的。如果能够知晓每一个团体对于变革的态度,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激进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温和主义者”、“保守主义者”和“反动主义者”等语词的意义。 政治变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参照光谱上的政治态度,我们必须确切地厘清与希望的变革或政策选项相关的四个主题。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所提议的改变将把社会带往哪个方向:是进步还是倒退?是使社会向前走还是向后走? 在这一点上,读者要提高警惕。美国社会普遍偏好... 查看全部[ 二、变革或政策选项 ]
三、价值观或个人哲学
由此可见,意图或政治价值观的问题,才是我们必须进一步加以探究的重点所在。遗憾的是,对这一主题的复杂性做完整的论述,已经超出了本书的篇幅所能涵盖,不过我们至少要对财产权与人权的冲突稍作粗浅的讨论。 自从《美国独立宣言》陈述了人权的一般意义,并且由美国宪法(尤其是“权利法案”)将其具体化以来,大多数人对于人权都有了相当透彻的理解。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言论自由权、宗教自由权、免受刑讯的权利、人身保护权等。这些权利与自由皆由美国的建国者(都是古典自由主义者)将其纳入国家的政治传统中。 私有财产权原本被视为一种不可转让的权利,它是由自然法赋予每一名个体的,因此被称为自... 查看全部[ 三、价值观或个人哲学 ]
四、动机
许多人怀疑经济的压力是导致人们选择某一政治立场的原始动机。的确,经济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大致可以做这样的推想:在社会上顺遂的人通常不会想要改变现状;相反的,贫穷者在物质上能失去的极其有限,而进步变革则有机会让他们获取很多。然而,经济因素并不是选择某种政治哲学的唯一因素。有许多保守主义者是贫穷的,也有不少富有者是自由主义者。事实上,人们的政治态度并不取决于单一动机。影响一个人选择某种政治态度的动机,或许就像人们所抱持的政治态度一样不胜枚举。下文中我们将讨论除了经济因素以外,影响人们的政治选择的几个重要因素。 年龄通常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比任何其他年龄阶层更倾向于保守主... 查看全部[ 四、动机 ]
五、政治光谱的改变
个人的观点会随着时间的更替而有所修正,因而改变他们在政治光谱上的位置。即使一个人维持在同一位置不动,在政治光谱上也可能变换至左边或右边。里根在20世纪30 年代是一名支持新政的自由主义民主党员,到了60 年代,则变成一名反动主义共和党员。也因为这个原因,使他在成为美国总统(1981—1989)之前,连任了两届(1967—1975)加州州长。在里根的第一任州长任内时,曾有一名记者问他为什么背弃了自由主义,他回答道:“我没有背弃自由主义,是自由主义背弃了我。”里根所说的是,他在30 年代所企求的事物都已经落实了,他对这项成就感到满意,因此不想再做进一步的变革。里根对于自己的评定是否正确并不是我... 查看全部[ 五、政治光谱的改变 ]
六、个别政策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意识形态的一般特点,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接下来我们将以美国政治活动中的实际政策为例来说明意识形态的作用。基本上,任何国家的政治活动都能够区分为两个主要的场域:国外的与国内的。让我们假定美国社会的目标可以被概括化成两个主要目的:和平与繁荣。美国当权的左派与右派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明确政策来实现上述目标? 2.6 外交政策 由于保守主义者相信人是自我取向的、争强好胜的,因此他们在与外国政府打交道时,可能会采取相对猜疑的态度。以通俗的话来说,“维护和平的手段便是准备一战”,这句话正是典型的保守主义外交政策途径。由于这种观点,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的特征,便... 查看全部[ 六、个别政策 ]
一、民族主义的重要性
本章摘要 民族主义是有关民族国家的理论,因此它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非常巨大。“民族”与“国家”这两个语词经常被混淆。“民族”是一个社会学语词,指的是彼此之间具有一种融合感的一群人。“国家”是一个政治学语词,它包含了四个元素:人民、土地、政府和主权。 国家的诞生可能是出于实际的理由。但有几个在历史上很重要的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否认了这个可能的事实:自然说将对人性的定义奠基于国家的存在上;武力说认为国家是由于强者强加其权力于弱者而产生的;神权说则主张某一特定人群是上帝的选民;而君权神授论则视国王为国家的拟人化象征;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合法政治权力的来源。 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作为... 查看全部[ 一、民族主义的重要性 ]
二、民族主义的历史
从历史上看,民族主义是一种相对近期的现象。尽管早在12 世纪民族主义便已开始萌芽,但直到最近,它才成为一个确立的政治制度。民族主义的发展时期与启蒙时代相当。伴随这个时代而来的是贸易与交通的增长,而民族主义则是这种发展所产生的政治效应。不过一直要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才成为一种威力强大的理念。 法国大革命无疑是现代最重要的政治刺激因素。肇始于18 世纪末的一连串动荡事件,赋予了法国大革命双重意识形态目标——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法国大革命的回响,很快蔓延了整个欧洲。持平而论,这场革命的冲击,时至今日依然回荡在世界各地,因为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的目标... 查看全部[ 二、民族主义的历史 ]
三、民族主义的理论
民族主义是一个抽象概念。根据民族主义,人们并非将忠诚奉献于某一个人,例如一名贵族或国王,而是奉献于一个理念、传统、历史以及博爱的观念。民族主义象征着一种政治现象和人类身份认同的联合。民族主义作为个人及社会的参考架构,支配着现代世界,尤其是西方文明。虽然亚洲社会倾向于视社会现象(例如家庭)为基本制度,但是在西方人的观点中,政治现象才是基本制度。西方社会中的人们对于祖国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 政府经常毫不迟疑地采取各种措施,向公民灌输民族主义的情绪,因为这种情感通常有助于强化国家的权威。这种行为表现得最显著的是对青年的教育。几乎每一个地方的儿童都被系统化地教导他们的国家是最好的国度。有关民... 查看全部[ 三、民族主义的理论 ]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8.1 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混淆必须加以澄清。共产主义(communism)是一个可远溯至史前时代的古老概念,事实上有证据显示,共产主义是已存在的人类社会的最早模式,实际上所有的原始人都过着某种形式的公社生活。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四个基本特质:它是集体的(人们一起工作、共同拥有);它是农村的(虽然有些城市共产主义的实验目前仍存在着,但是在19 世纪末的若干年,共产主义通常与城市地区没有关联);它的经济基础是与土地相关的或农业的;它在定位上是地方性的。换言之,生活在公社的人,即共产主义者,通常是将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处境的社会遗弃,而逃离至一个公有农庄。他们拒斥社会的价值观与规... 查看全部[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
四、古巴
古巴在许多方面都是马列主义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它的经历都可根据其他地方,尤其是中国的经验来预测。 9.9 古巴革命 1898年,古巴即将推翻西班牙殖民者长达4个世纪的统治,美国突然介入了,而且(从古巴人的视角来看)从古巴人手中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当美西战争结束时,古巴被吞并进美国的新帝国。华盛顿表面上在1901年给予了古巴独立,却指派了古巴的第一任总统托马斯•埃斯特拉达•帕尔马。他是一位出生在古巴的美国公民,薪水由美国发放。接着,美国对古巴进行了庞大的经济控制,还通过《普拉特修正案》实质上使古巴成为美国的附庸国,古巴被进一步控制住了。一个接一个的卑劣专政者掠夺着古巴,但... 查看全部[ 四、古巴 ]
序 意识形态及其起源 刘苏里
按照本书作者的观点,政治意识形态“通常是针对人民大众的言简意赅的陈述。它们是唯物主义的、鼓动性的,并经常迫不及待。”“是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现象,因为它是针对一连串独特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所做的响应。”作者“言简意赅”的表述,既对政治意识形态下了定义,也解释了它的起源。 这是我们进入、理解本书的门径。我们先来看看作者如何解释政治意识形态的起源。 根据作者观点,“意识形态”一词首次出现的时间是19世纪初,至今也只200年。第一个提出此概念的,是法国人特拉西。特拉西认为,思想的产生来自物质的刺激,因此理念的形成是一种物理过程,而意识形态是对理念形成过程的研究,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理念的科学”... 查看全部[ 序 意识形态及其起源 刘苏里 ]
前言
自本书第一版以来,我们目睹了几次世界政治大动荡的浪潮中的诸多变革。冷战结束了,共产主义世界的绝大部分解体了。人们顿时满怀希望地认为,政治气候会变得更温和,紧张局势会得到缓解。然而我们发现,尽管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恐怖前景消失了,但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险恶的环境:中东局势还在恶化;宗教原教旨主义催生着暴力;政治恐怖主义已将惊骇带到美国国土之上,变得更具威胁了,而且美国对此做出的侵略性的反应很危险,使恐怖主义变本加厉;种族主义让民众之间相互对立;民族主义情绪和新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制造了不少浩劫,还刺激着一些偏执的美国人加入各种好战民兵团和其他仇恨团体,以保护他们自己免遭想象中灾祸的侵害;在发展中世... 查看全部[ 前言 ]
出版后记
提及意识形态,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但作为一个起源和发展于西方世界的概念,它的具体涵义、各种表现形式,乃至它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却未见得为中国读者所真切了解,与之相关的左派、右派、中间派等名词,在国内的使用也有混乱之嫌。有鉴于此,一本普及性的、能够全面清晰的阐述意识形态内涵外延的政治读物,便显得很有必要。而《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正切合此种需要。 《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初版于1979年,本次我们推出的是其最新第10版的中译本。作者在序言中明确的将自己定位于教师而非作者,故在全书的结构内容方面都设计得方便初涉政治学者学习。不同于一些同类书籍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阐述,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更着重政治... 查看全部[ 出版后记 ]
书名: 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
作者: [美] 利昂·P·巴拉达特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译者: 张慧芝 | 张露璐
出版年: 2010-4
页数: 337
定价: 42.00元
丛书: 后浪大学堂
ISBN: 978751001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