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近代史>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作者: 彭春凌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
出版年: 2014-4-15
页数: 522
定价: CNY 6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史丛书
ISBN: 9787301239988
7.5
18人已评价
5星
27.8%
4星
55.6%
3星
11.1%
2星
5.6%
1星
0%

评价“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 最新
  • 热门
  • 0 jesse 2014-04-10

    已拜读,绝对力作

  • 0 flowerchild 2014-04-10

    一部很有诚意的近代史专著

  • 0 阿斯特里昂的家 2015-10-18

    史料丰富,分析精切,很精彩。有些地方(如论及陈独秀时)好恶表现得稍露骨。

  • 0 无名 2016-06-29

    前半部分不少干货。

  • 0 谷子 2016-03-23

    大略讀之

  • 0 南池子 2014-05-16

    儒家正信异端之争的近代裂变及其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终于有学者注意到了姉崎正治。不过,作者不应该会没注意到孙江的一些研究成果,有些章节还是可以做些合并和精炼的。尽管作者的时间断在1898,但这场讨论实际上已经早了几年开始预演,张之洞的《劝学篇》也是一断,变法后的《申报》也可作一观。

  • 1 琴 酒 2016-01-11

    分数很难打,只是章太炎的部分实在是好看,暗合着“转俗成真,回真向俗”的发展,但却并不只是专注于对这真俗间儒学、佛学、庄子思想的强调,而是将其融在一炉里,底子是太炎对时代世风的不断流变的判断,因此好看。开始放在亚洲这个日-中-印的大思想背景下,无论是对客帝论的讨论,还是太炎废鬼神所强调的真儒术,在虚君共和和革命间这一组选项的辨析间,真真出彩。问题大概在,既谈“宗教”,却把宗教一舶来词视作太过理所当然可以转嫁到亚洲文化上之物,实则观察姉崎和太炎对所谓“宗教”的取舍,他们所试图建立的“儒教”的方向,或许会很有趣。再则实在是太过深陷于章子的论述之中。虽然,真的很难不深陷于章子。

  • 1 苦茶 2015-08-26

    这部书围绕着章太炎、康有为和陈独秀三人的文字纠葛展开,虽说是思想史研究,但是走观念史的味道颇为明显,刻意淡化了政治事件对于思想发展的影响,事实上戊戌变法、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复辟,都对于本书的主题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作者更关注于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优点,也同样是缺点。

  • 2 王荣欣 2015-12-05

    第180页-181页多出8个脚注,不知何意。P181注7称“这一小条林先生文中有分析”,不知林先生指谁?

  • 2 王荣欣 2015-12-05

    第180页-181页多出8个脚注,不知何意。P181注7称“这一小条林先生文中有分析”,不知林先生指谁?

  • 1 琴 酒 2016-01-11

    分数很难打,只是章太炎的部分实在是好看,暗合着“转俗成真,回真向俗”的发展,但却并不只是专注于对这真俗间儒学、佛学、庄子思想的强调,而是将其融在一炉里,底子是太炎对时代世风的不断流变的判断,因此好看。开始放在亚洲这个日-中-印的大思想背景下,无论是对客帝论的讨论,还是太炎废鬼神所强调的真儒术,在虚君共和和革命间这一组选项的辨析间,真真出彩。问题大概在,既谈“宗教”,却把宗教一舶来词视作太过理所当然可以转嫁到亚洲文化上之物,实则观察姉崎和太炎对所谓“宗教”的取舍,他们所试图建立的“儒教”的方向,或许会很有趣。再则实在是太过深陷于章子的论述之中。虽然,真的很难不深陷于章子。

  • 1 苦茶 2015-08-26

    这部书围绕着章太炎、康有为和陈独秀三人的文字纠葛展开,虽说是思想史研究,但是走观念史的味道颇为明显,刻意淡化了政治事件对于思想发展的影响,事实上戊戌变法、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复辟,都对于本书的主题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而作者更关注于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优点,也同样是缺点。

  • 0 jesse 2014-04-10

    已拜读,绝对力作

  • 0 flowerchild 2014-04-10

    一部很有诚意的近代史专著

  • 0 阿斯特里昂的家 2015-10-18

    史料丰富,分析精切,很精彩。有些地方(如论及陈独秀时)好恶表现得稍露骨。

  • 0 无名 2016-06-29

    前半部分不少干货。

  • 0 谷子 2016-03-23

    大略讀之

  • 0 南池子 2014-05-16

    儒家正信异端之争的近代裂变及其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终于有学者注意到了姉崎正治。不过,作者不应该会没注意到孙江的一些研究成果,有些章节还是可以做些合并和精炼的。尽管作者的时间断在1898,但这场讨论实际上已经早了几年开始预演,张之洞的《劝学篇》也是一断,变法后的《申报》也可作一观。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