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衰退的通常做法是降低利率,也就是说,允许人们以低廉的代价借到托儿券,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外出。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虽然一开始不大愿意降低利率,但最终还是将利率一路削减到零,但衰退依然没有缓解。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吗? 1997年,主张财政责任的声音占了上风,桥本龙太郎首相实施增税,以降低预算赤字。日本经济很快便陷入了衰退。 于是日本政府又恢复了赤字开支,1998年日本实施了一个新的大规模公共建设工程。但财政问题既然已经被人提起,便会持续受到关注。投资者很快注意到,日本的赤字已经扩大到GDP的10%,而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已经超过了100%。这样的数字一般让人联想到那些有恶性通货膨胀风险的拉美国家。没有人认为日本会爆发恶性通货膨胀,但投资者至少开始有一点担心,日本的长期财政状况也许会不大好。简言之,日本以赤字开支重振经济的努力,似乎快要走到穷途末路了。 还有哪些别的选择? 如果说,应对经济停滞的一个标准方法是政府开支,那么另一个标准方法便是充实银行实力。很多人认为,当年美国之所以长时间深陷“大萧条”泥潭,就是因为1930~1931年的多次银行危机使信贷市场遭受长期损害。这一观点认为,当时的一些商人要是有机会得到贷款,原本是会愿意扩大开支的,而且他们本来是有获得贷款的资质的。但是他们没有得到贷款,因为原本可以提供贷款的银行家或是已经破产,或是无法吸收到存款,因为“大萧条”大大打击了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用托儿合作社的例子里来讲,这一情况相当于,本来有一些人愿意在冬天外出,在夏天代人照顾婴儿,但这么做需要一定数量的票券,而谁也不愿意借给他们这些票券。 就日本的情况而言,日本银行在泡沫经济时代放出了许多不良贷款,在随后的经济长期停滞时期,许多原本良好的贷款也变成了坏账。所以,有人对日本萧条的解释是,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主要原因是其银行的财务状况不佳,因此要让日本经济复苏,只要解决银行的问题就行。1998年末,日本国会也制订了一项5 000亿美元的银行援救方案。 但日本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让通货膨胀率提高一点。这一点需要一些解释。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经济学家都没有深入思考过流动性陷阱问题。经济大国陷入流动性陷阱的例子并不多见,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之前,上一个例子似乎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美国。而且,经济史学家一直倾向于认为,当时美国的情况并没有多大的研究意义。他们的理由不外乎有两个:一是认为那不是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只要当时美联储做出了足够的努力,美国本来是能走出困境的;二是认为那是流动性陷阱,但只不过是由于当政者犯下了荒谬的政策失误,我们才陷了进去,那样的政策失误是不大可能重犯的。所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人们明显发现日本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时,经济学家基本上是毫无准备的,如果我可以责备同行的话,也可以说他们是漠然不顾的。至今仍令我深感震惊的是,世界上只有那么少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了,日本的陷阱是个多么重大的现实问题,对我们的经济学信条又是个多么严峻的挑战。 但正如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说的,经济学“不是具体真理的体现,而是用来发现具体真理的引擎”。这话比较庄重,用轻松点的话来说,就是老模型可以玩出新花样。在本章中,我曾经改造了托儿合作社的故事,通过那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模型有多种用途。那个模型的目的本来是要解释,为什么央行通常可以用降低利率的方法治疗衰退,但我们同样可以用它来说明,这种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而且我接下来即将解释,对于如何摆脱流动性陷阱,或者如何从一开始就不要掉入这一陷阱,这个改版的故事也能提供一些指导。 还记得吧,在改版的故事中,托儿合作社的根本问题是,虽然利率是零,但人们依然希望将冬天代人照顾婴儿赚来的票券储存下来,留到夏天使用。但作为一个整体,合作社社员无法将冬天的照顾婴儿服务储存下来,留到夏天使用;当每对夫妇都试图这么做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场冬天里的萧条。 面对这种情况,所有经济学家都会马上意识到,解决办法在于设定合理的价格:必须明确规定,如果把冬天赚到的点数保留到夏天,它就会贬值,比如说,冬天赚到的5小时请人照顾婴儿的权利,到夏天就会缩减为4小时。这将促使人们及早花费票券,从而使代人照顾婴儿的机会增多。读者也许会想,这样做有点不公平,这意味着剥夺人们的储蓄。但事实是,作为一个整体,合作社无法将冬天的照顾婴儿服务留到夏天使用,因此,如果允许冬天的点数与夏天的点数等额交换,那其实是让社员产生错误的预期。 这种会在夏天贬值的票券,在现实经济中的对应物是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使货币的实际价值随时间而缩水。或者更准确地说,预期通货膨胀会降低人们存钱的意愿,从而能将一个经济体拉出流动性陷阱。只要我们严肃地认为,流动性陷阱是可能出现的(日本的例子表明我们应当这么认为),那么必然的结论就是,预期通货膨胀是个好东西,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摆脱这个陷阱。我已经用托儿合作社这个奇特的故事解释了通货膨胀的优点,但是,运用经济学家经常用来讨论货币政策的任何标准数学模型来分析流动性陷阱问题,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其实长期以来就有一派思想认为,要使货币政策真正起到抑制衰退的效果,适度的通货膨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直以来,倡导通货膨胀的人不得不对抗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绪。这种情绪认为,稳定的物价永远值得追求,提升通货膨胀会造成反常的、危险的刺激因素。对于物价稳定性的这种信仰,并没有标准的经济学模型作为支撑。相反,用常用的教科书理论来分析日本的异常情况,可以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货膨胀是当然的解决出路。但是,经济学常理与经济学的习见并不总是一回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在金融危机面前必须痛下决断,二者之间的冲突将变得日益明显。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日本茫然无措
书名: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
作者: [美] 保罗·克鲁格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
译者: 刘波
出版年: 2009-3
页数: 181
定价: 3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1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