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构筑的过程——进化论观点 20世纪后半叶的汽车产业是以能力构筑竞争为特征的产业,其理由之一是汽车产业并非会出现革命性剧变的产业,而是以累积性进化为主的产业。这是因为能力构筑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踏踏实实进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组织能力这一观点就具有进化论的倾向。 进化论在经济现象里的一个应用例子是企业组织的进化论。这一观点是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经济学和经营管理学中逐渐形成的,简单地说,就是试着把应用于生物学(尤其是对生物物种的出现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解释)的现代进化论的基本推理,引入企业或是企业群的历史性的演讲过程上。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将进化论的理论框架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学者开始逐渐增多(入门的参考书参见江头,2002)。 显然,像企业组织那样的人工产物和生物之间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生物学上的进化论是不允许轻易地类推到社会科学上的。当然,将社会中的弱者被淘汰视为正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将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某些观点,以基本的理论和思考方法,对企业进行历史的、动态的研究,也会提供宝贵的洞察力。 那么,生物进化论和企业组织进化论所共有的基本推理是什么呢?详细的说明可以参照其他书籍(例如藤本,1997),大致上有三点。 第一,不管是生物也好,企业组织也好,进化论对体系的稳定性与变化、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都同时进行说明。换句话说,进化论非常适合解释“体系拥有不易变化的性质,但有时候却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 对于体系中难以变化的部分和长时间能保持不变的部分,进化论所设想的是生物学中遗传基因和其世代继承的机制。另一方面,在企业组织的进化论中与遗传基因的概念相对应的,就是本书中已说明过的组织能力,或者说是构成组织能力的“组织惯例”(习惯或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进化论”和“组织能力论”是很般配的。总之,生物也好,组织也好,进化论首先要阐明的是保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再来解释该体系的变化机制。例如,生物体系中的“突然变异”、后文将要谈到的企业体系中的“创发”,就是属于这种变化的机制。 第二,不论是生物还是企业,进化论要解释的是“合理而又复杂的体系”存在的理由。这里的合理性指的是事后来看“最后生存下来”意义上的合理性。复杂指的是“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偶然的产物”意义上的复杂性。只是进化论要说明的并不单单是“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进步(绝对朝好的方向变化)。进化和进步是不同的概念。 第三,对体系变为现在这种形态的原因的解释(出现论=变异的理论),和事后对变化结果所产生的新体系的合理性的解释(功能论=存在的理论)是分开考虑的。比如以现在主流的达尔文进化论为例,物种的出现和变异的理论是用偶然的“突然变异”来解释的,而物种延续的理论则是用“自然淘汰”的必然性来解释的。像企业组织那样的社会体系,与生物学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既不能说组织的变化完全是偶然的产物,反过来也不能认为所有的组织变化都是按照决策者的计划完美实现的。作为人工产物的企业组织来说,预先拟定计划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虽然很多,但也有很多情况光凭这些是无法解释的。意外的失败、意外的成功等,人工产物的体系变异到处都会发生。下一个变化会在哪里发生,对于当事人来说是很难事先预测的。我把这种使计划与偶然能够成为浑然一体的变化机制称为体系创发。一般认为生物的出现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社会体系的出现则是一种体系创发。 不管怎样,进化论否定了认为“所有的变化都是体系创造者和管理者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所取得的结果”这一单纯的目的论。本来,达尔文主义理论就是为了对抗“生物都是按照创造者的计划所产生出来的”的理论。同样,作为企业组织,也不能认为“成功的企业都是完全按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为朝成功的目标而制定的计划,进行组织改革所取得的结果”。尽管组织的变化更显得粗糙和混沌不清,企业组织的进化论仍认为,企业正在为适应环境而进行着变化。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进化论是由变异→淘汰→保持这三个阶段的推导而成的模型。在解释这三个阶段时,各自都有动态模型的进化论的特征。 如同后文所述,用进化论的理论解释20世纪后半叶日本汽车生产体系的发展,也是非常好用的。我认为,这一产业中的产品制造能力的构筑过程是计划和偶然混为一体的创发性的东西,对这一问题的解释正是进化论的适用范围。而这正是本书的总体论点所在。 产品制造能力、改进能力、进化能力 由此可见,如果认为能力构筑是个进化的过程,那?希望在长期的能力构筑竞争中胜出的企业又要具备怎样的组织能力呢?关于这一点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加以详细说明,在这里只提示思考的大致范围。在本书中,把制造企业有关产品制造的组织能力想象为三层重迭年糕的形状(表2.1)。 第一层是在日常性的现场生产活动中,针对同一种产品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更短的交货期限的能力。这是反复进行固定(例行性)操作的过程,并且是以高水平实施的组织能力,因此也可以称作例行性的产品制造能力。 第二层是持续不断提升生产效率、质量以及交货期限等水平的“深层竞争力”的能力。也就是通过生产现场的改进活动或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改进生产工序和提高产品水平的组织能力。 第三层是以比对手更快的速度构筑起上述两种例行性能力的组织能力,也就是构筑竞争力的能力。其本身不是例行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能力。根据前面“能力构筑是个进化的过程”的观点,也可以将其称作进化的能力。其本质是在体系创发的混沌状况之中,“不管怎样先学了再说的”顽强的学习能力。在长期的能力构筑竞争中,从失败中学习、从意料之内的成功中系统地学习、从意外的成功中学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习,这种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正是企业的进化能力。 这三层的组织能力既是能力构筑竞争的源泉,也是能力构筑竞争的成果。我认为,像丰田汽车公司那样通过产品制造来打造出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企业,其所拥有的终极的核心能力就是进化能力。下面我们来再次讨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