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孔、老先后的问题 儒、墨、道,孰先孰后,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个问题,价值取向最明显。 胡适把《老子》摆在孔子前,是跟尊孔拧着来。1●1胡适晚期,尊老敬孔贬墨。他说,老子是无政府主义,最高;孔子是个人主义,其次;墨子是集体主义,最下。并把秦政之失归罪于墨家,汉政之得归功于道家,都可反映他的价值取向。他不反对儒家,但也不独尊儒术。 ●1冯氏把《老子》摆在 《论语》后,胡适不服气,说他是信仰作怪。冯氏尊孔,不假,但这个问题,还是要平心静气,摆事实,讲道理。 孔老先后,我的看法是,老子其人,也许比较早,但书是另一码事,绝不可能在儒、墨前。 学者怀疑《老子》晚出,有一个原因是,老子的故事几乎都是出自《庄子》,很有可能是庄子的虚构。其实,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儒、墨、道对话的逻辑关系。冯氏把《老子》放在《论语》后,我同意。至于说,后到什么地步,可以讨论。近年,史华兹的书1●1Benjamin L.Schwartz,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Belknap Press,1985.中文本:本杰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程钢译,刘东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1,葛瑞汉的书2●2A.C.Graham,Disputers of the Tao,La Salle: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1989.中文本:葛瑞汉《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张海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都是把《老子》往后摆。冯氏搁《孟子》后,还比较接近。葛瑞汉把它放在《庄子》后(钱穆已有这种看法),郭店楚简证明,太晚。 先秦诸子大辩论,《天下》讲得很清楚,道术最初在儒,后来才散于天下。儒是第一发言者,最寂寞。孔子没有对话者。墨是跟儒对着干。对着干,才热闹,两者具有对称性。道不同,跳出儒、墨之争,超越儒、墨之争,走得最远。百家的基础是三家,先是儒、墨,后是道,百家争鸣由此起。 冯、胡异同,三大问题,在具体结论上,我更倾向冯氏。但我的理解,与信仰无关。 思想不能无的放矢。儒家是众矢之的。在先的意义是当靶子。射箭先要有靶子。靶子的意义很伟大。 比如,胡适就是冯氏的靶子。 四 保守与激进,常常可以互补。上述异同,前两条,胡适激进,冯氏保守;后一条,冯氏激进,胡适保守。西方汉学界,酷爱分,酷爱疑,前两条取胡适,后一条取冯氏,正在情理之中。他们的思想史,大框架,是源自冯、胡二氏。 冯、胡二氏对创建中国哲学史,各有贡献,两者可以互补。但要说文化立场,我更赞同胡适。 胡适的贡献,是开创性的,也是开放性的。他是真正的大师。 大师的意思是倡风气之先,为后世奠格局,不是收拢包圆儿,不是颠扑不破。 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讲过四大优点,我看最重要,还是下面三点: 第一,胡适开创的中国哲学史,是以诸子为范围,把古史和古书分开来,直接从老、孔讲起,蔡元培说,这是截断众流,开风气之先,厥功甚伟。这个格局是他开创的。冯氏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后来居上。 第二,胡适是把诸子摆平,有容乃大。蔡元培说,胡适的体系有“平等的眼光”,对儒家既不尊,也不批。1●1见蔡元培为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写的序言。 ●1此语最为知言。胡适讲诸子平等,是真正平等。冯氏讲诸子,是“众生平等,唯我独尊”。他说,儒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就像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其他派别,则如君主立宪制下的内阁。君主是万世一系,然治国之政策,常随内阁而改变。平等是儒家之下的平等。 第三,胡适想把子学做大,做成思想史,而不是相反,像冯氏那样,子学做成经学,经学做成理学,理学做成新儒学(他张口闭口都是做圣人,应帝王)。书越写越大,路越走越窄,失去中国思想的大气魄,失去中国思想的自由精神。 中国哲学史,从一家之学,重归六家之学或百家之学,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胡适。中国的学者要感谢他,西方的学者也要感谢他。 胡适不必气短。 由于胡适的出现,中国的思想史才初具规模,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从此,不但墨家的地位、道家的地位被重新估价,儒家本身,也面临重建。孔子和七十子,先进和后进,还有七十子之后,迈了辈儿的,都要重新理顺;被遗忘了的,都要重新找回。特别是宋儒痛恨,明代革出教门的荀子,也要恭恭敬敬请回来。 民元前后,百废待兴,胡适的出现,引发的是范式转变。 他的书,和冯氏的书,方向正好相反,一个是从一家重返百家,一个是把百家再扯回到一家。冯氏似顺而逆,胡适似逆而顺。 今天,重温这段历史,我们要特别感谢胡适先生,因为没有他,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百家争鸣。他的方向,才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新方向。 我说这么多,您明白了吗? 复兴子学,才是重归古典——我是说,真正的古典。 2007年12月9日写于北京蓝旗营寓所 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
唯一的规则——重归古典:孔、老先后的问题
书名: 唯一的规则
作者: 李零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孙子》的斗争哲学
出版年: 2010-1
页数: 296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
丛书: 李零《我们的经典》系列
ISBN: 978710803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