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近代史>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作者: 汪晖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一战和中国的“思想战”
出版年: 2014-9-1
页数: 254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125049
8.4
63人已评价
5星
30.2%
4星
63.5%
3星
6.3%
2星
0%
1星
0%

评价“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 最新
  • 热门
  • 1 山野村夫爱砍柴 2016-09-30

    共和危机下的一次救亡运动。

  • 0 关山月 2015-05-09

    文化是巨变的力量,是创造政治的力量

  • 0 十三哥 2015-06-22

    书,三星半吧,半颗星给问题意识。

  • 0 wushen 2014-11-20

    接下来是不是要研究五四与文革的隐秘线索,哈哈

  • 0 天晴人朗 2016-09-30

    共和危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要回应的对象。(p117)给我理解康有为多了一个维度,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所谓“保皇派”而直接扣帽。思想史的阅读中,人物的体认不仅应当放到一个长时段中(经世与救亡),也要结合关键的历史节点(共和危机),如此才少一些偏狭。

  • 0 猪晓得 2015-02-21

    日光之下无新事,一百年前争论不休的问题,今天依然还是争论不休。

  • 0 一任 2015-11-01

    用逻辑驱动材料的能力。如臂使指,值得学习。

  • 0 Phronesis 2016-04-04

    汪晖将《东方杂志》放回到五四的视野中,重新理解一战和欧洲范本幻灭对于中国思想界的决定性影响;共和政治下的主权焦虑和失望情绪弥漫,逐渐催生了政治关切向社会的转向与疗救。五四的意义终究在于政治争论最终转向“生活理想”的争论,在这一决定性时刻,政治迎回了它更为丰厚的古典意涵。这两个洞察值得深入。问题处理明快,论述尚浅,用了一本书只处理了一篇文章就能处理完的问题。

  • 0 半掩门儿的~ 2016-09-03

    有见地。#2016使劲读#057

  • 0 ZzZzZZZ 2016-10-18

    用时4h(未看书末所附文献),值得反复重看以更好把握。答问部分周展安显然一直未能理解什么叫“历史脉络”,再三提出同类的抽象问题。汪老师的不断强调是对“什么是历史感”的很好解释。

  • 5 罗热 2014-10-29

    《现代中国思想兴起》第四卷p1299~1303的大型扩写和《旧邦新造》导言的大型脚注……

  • 2 danyboy 2015-10-27

    汪这本书写得有些执拗。对以往关于五四地位的论述针砭精准,探讨五四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确是慧眼。然后对《东方杂志》关于一战后国内关于新旧文明的论争进行分析,提出五四是一个新旧的断裂点,也是颇有道理。汪的意思是,资本主义加民族国家加议会政治加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一套被一战“做旧”的文明,而左翼的追求平等的大众的劳工的民本的和谐的是即将兴起的新文明。五四的口号是民主而非自由印证了这一点。这就有些偏颇了,一战后到二战前,这种新旧文明的调和论调或许还是一种吊人胃口的预言,但若从二战后到世纪末的历史来衡量,这种调和论与历史的终结论一样显得操之过急。因此,五四在巴黎和会之后及中共诞生、国民党改组的历史时段内具备的意义,并不能直接推延至现代并保持效用。意义这个东西,只要其影响没消失,就可能会发生变化。

  • 1 山野村夫爱砍柴 2016-09-30

    共和危机下的一次救亡运动。

  • 1 mianon 2016-04-17

    3.5.讨论是有的,问题也是有的,但怎么和一战密切联系起来的?还是就这么一搭?

  • 1 [已注销] 2014-11-09

    文化(文明)的争论吸纳了对于(国家)政治的讨论,意味着政治超出国家、整体、党派范畴弥散于社会、家庭、教育等领域之中。历史与政治关系中侧重保守主义一派,然后以上述观点论证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雄心之大,构思之巧,不得不击节而叹——至于是否确实与史实相符,是否与近代史研究脉络相符合/修正,有待方家之论。

  • 0 关山月 2015-05-09

    文化是巨变的力量,是创造政治的力量

  • 0 十三哥 2015-06-22

    书,三星半吧,半颗星给问题意识。

  • 0 wushen 2014-11-20

    接下来是不是要研究五四与文革的隐秘线索,哈哈

  • 0 天晴人朗 2016-09-30

    共和危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要回应的对象。(p117)给我理解康有为多了一个维度,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所谓“保皇派”而直接扣帽。思想史的阅读中,人物的体认不仅应当放到一个长时段中(经世与救亡),也要结合关键的历史节点(共和危机),如此才少一些偏狭。

  • 0 猪晓得 2015-02-21

    日光之下无新事,一百年前争论不休的问题,今天依然还是争论不休。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