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译者: 朱慧颖
出版年: 2015-4-1
页数: 248
定价: CNY 23.80
装帧: 平装
丛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ISBN: 9787300210308
内容简介
本书由Carol Benedict在其1992年斯坦福大学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在书中,作者用六大章的篇幅,尽可能全面地从历史、地理、传染病学和社会等角度来论述晚清中国的鼠疫。从内容上看,本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三章主要采用区域体系理论构建了区域内和跨区域鼠疫传布的认识框架,后三章主要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探讨晚清的鼠疫。作者利用地方志、医书、报章杂志和西方旅行者、中国海关医官、美国领事馆官...
作者简介
Carol Benedict, 中文名班凯乐,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美国乔治城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代表作是1.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为第一部研究中国近代鼠疫与社会变迁的专著;2. Golden-Silk Smoke: A History of Tobacco in China, 1550-20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1),讨论明清以来中国烟草消费史,本书获2011年费正清奖。
目录
该书热门标签
- 最新
- 热门
-
0 Derrick 2016-05-17
博士论文,资料功底不错,但是一般般吧
-
0 修戈 2015-09-28
相比于哥伦布大交换 可读性欠缺一点 但是更加严谨
-
0 烛子 2016-05-24
一般,浅尝辄止。
-
0 翩翩 2016-02-16
疾病社会史。1:鼠疫发生的区域体系,经济、社会地理: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区域环境等因素;2:各方权力的博弈:不同医学派别;在华西方势力;政府;社会精英;市民。
-
0 风间隼 2015-11-14
结合交通贸易和自然环境分析,对云南-两广-福建的传播路径说得很明白。
-
2 alsdlt 2015-11-19
美国这些博士论文,篇篇都是极好的学术范式,学术生产已然如此。做中国研究,要充分利用中国与世界的脱节。文章处处流露出对中国历史记载数据的怀疑和不屑。中国三大鼠疫自然疫源地:满洲平原、滇西纵谷、南方家鼠疫源地,黄胸鼠是最常见的病源,跳蚤传播。主要为腺鼠疫,症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鼠疫离大家并不远,2000年7~10月位于贵州、广西两省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首次爆发腺鼠疫流行,并具有与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相同的特征,后查明动物鼠疫流行是由于水库蓄水所引起。库区沿岸原本就具备形成家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可能在水电站工程建设前已存在微小疫源地。由于工程建设和库区蓄水,引起生态环境变化,导致库区沿岸鼠疫贮存宿主与人类一起向高处迁移,种群重新分布,形成相对的高密度,致使原来微小疫源重新传播流行。
-
2 alsdlt 2015-11-19
美国这些博士论文,篇篇都是极好的学术范式,学术生产已然如此。做中国研究,要充分利用中国与世界的脱节。文章处处流露出对中国历史记载数据的怀疑和不屑。中国三大鼠疫自然疫源地:满洲平原、滇西纵谷、南方家鼠疫源地,黄胸鼠是最常见的病源,跳蚤传播。主要为腺鼠疫,症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鼠疫离大家并不远,2000年7~10月位于贵州、广西两省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首次爆发腺鼠疫流行,并具有与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相同的特征,后查明动物鼠疫流行是由于水库蓄水所引起。库区沿岸原本就具备形成家鼠型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可能在水电站工程建设前已存在微小疫源地。由于工程建设和库区蓄水,引起生态环境变化,导致库区沿岸鼠疫贮存宿主与人类一起向高处迁移,种群重新分布,形成相对的高密度,致使原来微小疫源重新传播流行。
-
0 Derrick 2016-05-17
博士论文,资料功底不错,但是一般般吧
-
0 修戈 2015-09-28
相比于哥伦布大交换 可读性欠缺一点 但是更加严谨
-
0 烛子 2016-05-24
一般,浅尝辄止。
-
0 翩翩 2016-02-16
疾病社会史。1:鼠疫发生的区域体系,经济、社会地理: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区域环境等因素;2:各方权力的博弈:不同医学派别;在华西方势力;政府;社会精英;市民。
-
0 风间隼 2015-11-14
结合交通贸易和自然环境分析,对云南-两广-福建的传播路径说得很明白。
评价“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