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内容简介
章太炎的隔代传心之作:一部难得的不仅写得“好”,而且又“好读”“走心”的章太炎评传。
这是一本章太炎评传,评的是作品,传的是人生,好在仍有意气挥洒,且不失雄强,或可称之为太炎先生的隔代传心之作。
萦绕此书的不是重整山河的热烈乡愁,而是重启记忆之门,与太炎先生一起走过二十年的天真与感伤:从《訄书》《中华民国解》到《俱分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之后融入了《齐物论...
作者简介
孙德鹏,法史学者,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是清末民国宪法史,著有《疲劳的颜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从走上讲台到过上一种手边有几本书的教书匠生活,始终都有点不期而遇的感觉,所幸仍乐此不疲。
目录
该书热门标签
- 最新
- 热门
-
1
猶黎士 2017-02-15
序文及開首幾篇有頗精到的地方。但論及章太炎的部分總是太矯情想用詩意掩蓋過去,作者一定熟悉木心和胡蘭成一路的文字,但用得太濫,太不到點,什麼“跌宕自喜”之類,不小心把不俗的文字也變俗了,太炎先生見到一定會罵的。至於章太炎還有很多可發揮可書寫的部分,卻戛然不見影。
-
1
小轻小约 2016-11-12
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这种文学化的写作方式让我特别想询问作者关于写作术语与写作内容同对研究对象了解程度之间的关系……不过在涉及到道教之时突然提起张爱玲未免有点突兀……开头让我觉得我在看武侠,此书凸显的是太炎先生的精神风貌。“四分之三个世纪后,仍有青年耐着性子读起了《訄书》,他更加想不到的是,这个青年仍存几分满人的血脉”作者你说的是你自己么?
-
0
天涯明月刀 2017-04-23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传奇。
-
0
蓟小豚 2017-04-04
“世间事,到了用笔去写的地步,已是末路。” 章太炎以其特立卓异的行事与佶屈聱牙的文字,成为近代史一个独特到让许多人却步的存在。本书作者用非常性灵化的文字,试图做文字的“灵媒”。既要画太炎先生心史,又要婉诉自己心路,且要将这种学人/革命者心灵史与一国一族制度—思想的曲折进路做勾连,这愿望可敬,然而大不易。全书来讲,完成度难论。倒是这句“末路”按语,沉郁里将一切可能与不可能都轻轻抹平;人总归是要在无路之地寻出路来,即或是“末路”,到底是世代“中了文字的魔力”之人的一种宿命。 祛魅造魅,颠倒梦想,何曾梦觉。写书读书,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
1
夜幕 2016-12-13
满地江湖吾尚在,既痛心又无奈。
-
2
江海一蓑翁 2016-09-21
按照内容简介里的说明,本书的定位是“章太炎先生的评传”,试图讲述1895-1916年里,太炎先生生平思想变迁,跟近代中国大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的文笔上佳,但感觉更像是作家,而不是法律史学者,虽然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和二手研究文献,但由于作者文字的过于文学化和感性化,导致很多记述和论断显得抒情有余而严谨不足,意气十足而过于武断,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把握上,做得不算好。“新民说”系列的不少论著都普遍有这个毛病,实属遗憾。
-
2
江海一蓑翁 2016-09-21
按照内容简介里的说明,本书的定位是“章太炎先生的评传”,试图讲述1895-1916年里,太炎先生生平思想变迁,跟近代中国大转型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者的文笔上佳,但感觉更像是作家,而不是法律史学者,虽然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和二手研究文献,但由于作者文字的过于文学化和感性化,导致很多记述和论断显得抒情有余而严谨不足,意气十足而过于武断,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把握上,做得不算好。“新民说”系列的不少论著都普遍有这个毛病,实属遗憾。
-
1
猶黎士 2017-02-15
序文及開首幾篇有頗精到的地方。但論及章太炎的部分總是太矯情想用詩意掩蓋過去,作者一定熟悉木心和胡蘭成一路的文字,但用得太濫,太不到點,什麼“跌宕自喜”之類,不小心把不俗的文字也變俗了,太炎先生見到一定會罵的。至於章太炎還有很多可發揮可書寫的部分,卻戛然不見影。
-
1
小轻小约 2016-11-12
作者的文笔真的不错。这种文学化的写作方式让我特别想询问作者关于写作术语与写作内容同对研究对象了解程度之间的关系……不过在涉及到道教之时突然提起张爱玲未免有点突兀……开头让我觉得我在看武侠,此书凸显的是太炎先生的精神风貌。“四分之三个世纪后,仍有青年耐着性子读起了《訄书》,他更加想不到的是,这个青年仍存几分满人的血脉”作者你说的是你自己么?
-
1
夜幕 2016-12-13
满地江湖吾尚在,既痛心又无奈。
-
0
天涯明月刀 2017-04-23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传奇。
-
0
蓟小豚 2017-04-04
“世间事,到了用笔去写的地步,已是末路。” 章太炎以其特立卓异的行事与佶屈聱牙的文字,成为近代史一个独特到让许多人却步的存在。本书作者用非常性灵化的文字,试图做文字的“灵媒”。既要画太炎先生心史,又要婉诉自己心路,且要将这种学人/革命者心灵史与一国一族制度—思想的曲折进路做勾连,这愿望可敬,然而大不易。全书来讲,完成度难论。倒是这句“末路”按语,沉郁里将一切可能与不可能都轻轻抹平;人总归是要在无路之地寻出路来,即或是“末路”,到底是世代“中了文字的魔力”之人的一种宿命。 祛魅造魅,颠倒梦想,何曾梦觉。写书读书,如得其情,哀矜勿喜。
评价“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