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近代史>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作者: Henrietta Harrison
出版社: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副标题: Political Ceremonies and Symbols in China, 1911-1929
出版年: 2000-5-11
页数: 280
定价: USD 14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198295198
7.8
30人已评价
5星
13.3%
4星
63.3%
3星
23.3%
2星
0%
1星
0%

评价“The Making of the Republican Citizen”

  • 最新
  • 热门
  • 0 hattie 2011-06-22

    很不错的一本书,分析在民国初年,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如何从王朝的臣民转变为现代国民。

  • 0 underdog 2015-02-12

    呵呵

  • 0 Bluebird 2016-01-02

    对各种象征符号的历史研究,还算一点点有趣

  • 0 Pint 2016-09-22

    没啥太大的意思,感觉真是生搬硬套。

  • 0 一一 2015-02-02

    一、二两章,还是在借用Anderson的理论再讨论市民建构。小插图比较好玩。

  • 0 cicada 2013-01-02

    2000年写的以“making”为主题的构建主义历史研究,算是很前卫的咯。

  • 0 青(求己) 2011-04-27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福柯

  • 1 南池子 2015-07-29

    沈艾娣(主要是20世纪初中国的葬礼和死亡仪式,孙中山的国葬,其次还有就职典礼和国庆)

  • 2 C. M. Xiao 2014-11-24

    将近两年前的寒假,读了作者的《梦醒子》,个人觉得,对于沈艾娣,历史书写的优美是超过具有解释力认识的得出的。本书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写起,终止于孙中山归葬紫金山,讨论了民国男女形象的变迁、礼仪习惯的改易(历法、礼节)、政治身份的形成等,最后焦点对准国民党如何对原有政治符号进行再次利用和强化,与民国早前政治文化形成对比,突出政治主流的形成,政治符号在政府权威下的推广,民众自由政治表达和认同的终结,政治符号诠释权集中于一党,重塑民国为党国。政治仪式、符号和国民身份的互动是本书讨论的核心,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前后两期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作者对于孙中山赴任和中山陵的奉安大典描绘尤为生动震撼。抛开形象、身份、以及如何选择和制造传统与记忆这样比较时髦的观点,作者对于蒋介石政府下的社会结构分析亦颇有新意。

  • 1 蒹葭 2014-04-12

    Harrison的書多無足觀,認準一個死理拼了命寫。以論帶史的反面教材。然而她的書如此流行,間接亦證明了史學界對非史學理論的崇拜和不甚瞭解。概念、方法論和理論是三個層面的東西,不是從state building theories裡頭隨便斷章取義一兩個概念就叫有了理論體系。人家花一部書寫成了的東西,許多史家妄想引言「化用」一下就作為自己的體系,未免也太看輕理論了。此書對儀式的performativity和symbols形塑國家的作用根本沒有深入探討。同樣從Ben Anderson出發,和Thongchai論泰國民族國家建構的Siam Mapped水平差距很大。後者針對國旗和教科書(在Harrison書裡亦有提及)作為meta-sign的分析,移用和發展了Barthes的概念,能形成自己理論。

  • 2 C. M. Xiao 2014-11-24

    将近两年前的寒假,读了作者的《梦醒子》,个人觉得,对于沈艾娣,历史书写的优美是超过具有解释力认识的得出的。本书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写起,终止于孙中山归葬紫金山,讨论了民国男女形象的变迁、礼仪习惯的改易(历法、礼节)、政治身份的形成等,最后焦点对准国民党如何对原有政治符号进行再次利用和强化,与民国早前政治文化形成对比,突出政治主流的形成,政治符号在政府权威下的推广,民众自由政治表达和认同的终结,政治符号诠释权集中于一党,重塑民国为党国。政治仪式、符号和国民身份的互动是本书讨论的核心,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前后两期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作者对于孙中山赴任和中山陵的奉安大典描绘尤为生动震撼。抛开形象、身份、以及如何选择和制造传统与记忆这样比较时髦的观点,作者对于蒋介石政府下的社会结构分析亦颇有新意。

  • 1 南池子 2015-07-29

    沈艾娣(主要是20世纪初中国的葬礼和死亡仪式,孙中山的国葬,其次还有就职典礼和国庆)

  • 1 蒹葭 2014-04-12

    Harrison的書多無足觀,認準一個死理拼了命寫。以論帶史的反面教材。然而她的書如此流行,間接亦證明了史學界對非史學理論的崇拜和不甚瞭解。概念、方法論和理論是三個層面的東西,不是從state building theories裡頭隨便斷章取義一兩個概念就叫有了理論體系。人家花一部書寫成了的東西,許多史家妄想引言「化用」一下就作為自己的體系,未免也太看輕理論了。此書對儀式的performativity和symbols形塑國家的作用根本沒有深入探討。同樣從Ben Anderson出發,和Thongchai論泰國民族國家建構的Siam Mapped水平差距很大。後者針對國旗和教科書(在Harrison書裡亦有提及)作為meta-sign的分析,移用和發展了Barthes的概念,能形成自己理論。

  • 1 fateface 2011-05-09

    很多相当原创的观点,不知道怎么回事没译过来,也一直没出平装本。再读了一遍,明白问题在哪里了,她提出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 0 hattie 2011-06-22

    很不错的一本书,分析在民国初年,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如何从王朝的臣民转变为现代国民。

  • 0 underdog 2015-02-12

    呵呵

  • 0 Bluebird 2016-01-02

    对各种象征符号的历史研究,还算一点点有趣

  • 0 Pint 2016-09-22

    没啥太大的意思,感觉真是生搬硬套。

  • 0 一一 2015-02-02

    一、二两章,还是在借用Anderson的理论再讨论市民建构。小插图比较好玩。

  • 0 cicada 2013-01-02

    2000年写的以“making”为主题的构建主义历史研究,算是很前卫的咯。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