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 --《谈音乐》 张爱玲喜欢色彩胜过音乐,自有她的理由。她觉得色彩是踏实可触的,而音乐像流水般全都流过去了。张爱玲还精辟地概括了音乐的特质: "音乐永远是离开了它自己到别处去的,到哪里,似乎谁都不能确定,而且才到就已经过去了,跟着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 这是张爱玲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从心理生成的角度来考虑,或许与幼时没有来自父母的呵护有关,形成其潜意识里的孤独恐惧,总是对有形的可把握的东西感到亲切,"金钏银钗来负水"的热闹至少是有人在的表征。而音乐的流动所造成的"逝者如斯夫",让人陡然生出要"快,快,快,迟了来不及了"的惶惶感。 奇迹发生在张爱玲的身上,她不喜欢音乐,却不断接触音乐,而且有着将其形象化的本领。胡琴、锣鼓、梆子,军营里的喇叭、钢琴、提琴、凡哑林(小提琴),是她小说和散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音乐意象。 就张爱玲所喜欢的色彩来看,张爱玲最喜欢的,是"蓝绿色",因为母亲喜欢穿这种颜色的衣服,给孩子的黑白照片上色也少不了这种颜色。张爱玲带着对母亲的天然好感,《传奇》第一版就是湖绿色,散文中也对这种色彩表现出一贯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