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著史方式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司马迁《史记》“采经摭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作为纪、表、世家、书、传”的写法;一种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史式的撰述。《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不守成规,自...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一個分裂的中國社會。它既不能單純依靠黨組織的力量由上而下地駕馭此一分裂社會,又不想讓自身被此一社會所吞沒,所以中共必須一方面透過統一戰線包容社會的多樣性,同時...
《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从近代中国的商人出身构成、官督商办企业及其商人管理者的官僚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私营企业中的商人与士绅关系、地方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官商关...
前言人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由于知识的存在,而得以超越单纯的感官体验。近代中国自“开眼看世界”后,西方新知大量涌入,深刻地改变了国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对于当时习惯了传统“经、史、子、集...
本书记载了恽毓鼎一生的日记。其中包括文献、时事、读经史子集笔记、论古文诗词、民俗风情、家庭锁事。本书不仅反映了清廷末世的腐败,也在古籍版本书画手迹,行医处方,天气天象,地理地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故...
越剧在二十世纪的上海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从男班到女班的脱胎换骨。来自嵊县的乡下姑娘在改造越剧的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她们所演绎的梁祝、红楼、西厢等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凝聚着女性的生命体验、诗性...
本书是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在193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著作。因为当时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该书的侧重点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民生活状况、农村人口、耕作方式、农业信贷、旱...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讲述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现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而《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
本书对北大国学门历史的阐述,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围绕着现代学术体制建立和发展之相关问题,因为正如本书一开始就指出:国学门的成立,是整理国故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一学术运动的兴起与扩展,同样是现代学术...
编辑推荐:百年前的一百天,如何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又如何决定了中国此后的走向那被妖魔化的晚清十年,真面目究竟为何?更重要的是,这个危机启示了什么?马勇做过古代史研究,做过儒家经学史研...
《杜亚泉文存》主要内容:杜亚泉,1873年(同治十二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伧塘乡(今上虞市长塘)。原名炜孙,字秋帆,又署伧父。少时刻苦自修,精于历算,通日语,长于理化、矿物及动植诸科。他的治学道路颇...
《晚清新学书目提要》主要内容:西学东渐至晚清时代达到高潮,并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风气嬗替,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同一时代的书目著述来了解西学传播的品类细节,以及在两种不同文化...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
本书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德国占领并统治青岛的殖民历史和社会。这是一部观点突出的著作,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阐述这样的观点:在殖民历史中,历史的主体由殖民统治者、殖民地人民以及两者的交合构成,任何单方...
本书共收录从光绪元年(1875年)至民国五年(1916年)袁世凯的存世文字,编年体、繁体字横行编排,36卷,收集查阅了国内(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的已刊未刊档案,以及韩国、日本主要的已刊未刊档案。在已...
“黑船”——1853年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向德川幕府提出开国通商要求。面对佩里舰队的巨大压力,德川幕府内部发生了激烈争论。翌年佩里如约再度来访,日本最终签订了开国条约,二...
通常所谓中日战争,是指自满洲事变为起点直至日本战败为止的战争,又将其特指为“中日15年战争”。但是为了从整体上掌握日本以及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本书中所指的,是从台湾出兵(1874年,牡丹社事件)开始一...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赴进士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后署秀水县教谕。又历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
《我所知道的德王和当时的内蒙古》推荐目录第一部历史的序幕1页出生当时的环境从袭爵到任职(1908年-1919年)从实任札萨克到到升任副盟长(1919年-1925年)从出任副盟长到国民党北伐完成(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