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淡出之后•短评
-
0 子非我 2017-04-29
札記式的語言,蜻蜓點水般蕩起漣漪,但是很難形成潮流。經典淡出過程尚未看,先去了解這一後經典時代了
-
1 豆瓣酱关系 2015-03-25
认真的看完了序言。其实以前不太喜欢老罗的文章,因为总是很绕你总是需要花很多精力认真阅读才能揣测他的意图。不过现在却很喜欢了,一方面是因为确实高段,另一方面是某些表述在你看明白后会觉得有喜剧效果。略去咄咄逼人的指责,他有种婉约的诚挚和可爱。
-
0 陶梦 2014-07-04
罗先生是一位视野开阔,研究方法高超的人,题目拟得动人心魄,文中提供的材料、探讨的问题,都能给人启发,读后有较大的收获。可惜的是,不能精益求精。好题目之下笼了两三个主要问题,却不能像他在议论时表现出来的那样,对经典缺乏定义、对经典淡出之后的主要问题,着墨不多。大帽子很华丽,帽子下的头脚却与之不太相称。
-
0 zvetazaza 2013-12-22
看了一本流行的书瞬间觉得自己时髦的白白~~~
-
0 Wissen 2015-05-23
苏图借书记。有的有趣。
-
0 烤肉君 2015-11-24
跟罗老师的讲座一样晦涩难懂啊…
-
0 毗耶离 2016-02-16
逐渐成为老教授的忠实粉丝。。。
-
0 卡尔松 2016-08-27
奇怪,我读过。
-
0 麦田乌鸦先生 2016-09-21
整体性稍欠,推荐《访谈》和《证与疏》。
-
0 一颗青花椒 2015-06-05
觉得这是一本没有诚意的书。
-
0 三首塔 2014-08-06
唯一看懂的文章就是那篇访谈录
-
0 冷眼探花郎 2014-01-01
罗先生行文好用转译的西式词汇,这跟杨国强好用偏涩的中式词汇形成鲜明对比,这两种特色均使其文字不易读。但除去词汇使用习惯的问题,罗先生表意比较直接,行文有脉络条理,此一点似胜于其师余英时;但其引用材料稍显堆砌和零碎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看来,附录的那篇采访稿倒很值得推荐,里面罗氏叙述平实简洁,完全没有写文章时那种不免刻意的遣词造句。
-
0 豆叔叔 2014-04-22
还是值得推荐的,罗大师近年来的关注点与兴趣点越来越趋于一致~
-
0 soloye 2015-02-02
为何不是罗志田来教我们史学史或者史学概论?不过李隆国也蛮好啦
-
0 宛汐 2015-06-28
对本国历史的认同和对西方价值的追求是现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内在紧张。在作为传统价值载体的经典淡出之后,怎样才能寻求到普遍的「道」,是困扰近代知识分子的一个问题,无论是到故纸堆里的反求诸己还是到西方的文化救国,都是学术史上不能跳开的一个问题,即在传统价值隐没之后,现代知识份子的自我定位。
-
0 六平斋旧主人 2013-12-05
“历来学力识力高于同时代一般学人较多者,其提倡‘众人’做的,多与其自身实际所做的有些区别。盖学力或凭积累,识力靠解悟,实难模仿。”(P195)此言系针对傅斯年“史料学”而发。而将傅氏不愿“特意表出”的“疏通知远者为达”的那一面曝露,不知今日的‘’众人“可以心会如此”相当深入而超前“治史观念,并且“自知分际”么?
-
0 曰..曰 2014-02-19
男神的新书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年之后终于出世了。我在飞机上读完之后不禁感慨:老教授将来千秋之后,编全集方便啊。
-
1 勇气丫 2014-09-14
迟了半年读完了。最喜欢傅斯年那篇,嗯那索性明天再刷遍王那本好了
-
0 霜闕 2013-12-23
“经典淡出之后”,学人的内心敲小鼓了、冲突了、矛盾了,“今之视昔”,他们“说法”与“做法”都得推敲
-
1 尚水堂 2014-10-09
《自序》部分尤其值得研究学术史的关注,(1)反思“研究综述”式的学术史;(2)反思“学人淡出”的学术史。但是,论文质量确实不如以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