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将我2001年的著作《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呈现给中国的读者们。我相信,本书中的有些观点与中国的实际情况非常相关。 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一般化的理论方法是重要的,但是其价值有限。这些一般性方法必须由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保持敏感的分析方法加以补充。这一观点的一个最早版本来自于卡尔R26;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抨击了古典经济学家所谓的普遍的、非历史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没有充分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性。我相信,中国的读者对于马克思的观点很熟悉,也完全了解毛泽东等人对于马克思理论的坚持———在经济发展问题上坚持走“中国道路”,这一道路对于中国的历史条件、制度条件、文化条件的特定性给予了肯定。 但是,在某些方面,我将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推进得更远。参照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者的思想,我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存在众多的市场制度和许多可行的制度结构。马克思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单一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框架。 我认为,并不存在单一的或自然的市场类型或市场体系。市场自身包括规则体系,而且这些规则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采用功能性的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规则和制度的作用就减少了。相反,这只是由另外一套制度和规则来取代原来的。 “自由市场”的支持者经常忽略这个问题,并且低估培育正常发挥作用的市场制度所花费的时间。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可行的、适当的市场制度可以经由孤立的“自由”个体的交互作用而自行出现。在最低限度上,也需要有相互结合的制度,这些制度可以协助建立契约和产权制度。当市场经济的运行违背了公众利益,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都存在抑制这种市场发展的规则,而且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也都存在有效的制度以减少腐败和诈骗行为。 我相信,中国读者将会发现这些观点是中肯的、有益的,特别是对于正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制度快速转型时期的中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的著作也简单介绍了德国历史学派和正宗的美国制度经济学传统。我2004年的著作《制度经济学的发展》(TheEvolutionofInstitutionalEconomics)对于美国制度主义者的贡献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这两部相近的著作并不仅仅是出于对经济思想史的兴趣。我也相信,许多被遗忘的历史学派和制度主义者的思想在当今都是很中肯的。而且,我认为,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有数个经济学派系强调了这一点,包括日益增加的对于制度作用研究的兴趣,由经验驱动的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的兴起,对于大多数空洞的一般性理论研究(这种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导了经济学的发展)的抛弃。经济学正处于令人兴奋的发展阶段,制度思想、历史思想和演化思想正处于研究的最前沿。 最后,我感谢本书中文版的翻译者和出版者的努力。 杰弗里R26;MR26;霍奇逊 2006年12月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中文版序言
书名: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
作者: [英] 杰弗里·M·霍奇逊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
出版年: 2008-01-18
页数: 504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
ISBN: 978730008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