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于狭小市场的企业比那些着眼于大市场的竞争对手更容易遭受失败。 这些企业同样能够盈利,但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有些创业者无意寻求大市场或创建大企业,只想经营一家小型精品店一般的企业,如家庭旅馆或餐馆。 但是在一些成功的高科技企业身上,如苹果、Facebook、谷歌、Salesforce.com等,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市场几乎就是大市场的代名词。占据大市场空间的企业能够凭借规模经济获利。他们可以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客户开发,节省经销成本。简而言之,他们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更多的潜在客户。亚马逊和沃尔玛分别成功地对本土书店和零售商店进行了大规模商业化经营。事实一次次证明,同那些寻求小份额市场的企业相比,定位于大市场的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初创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找到进入大市场的机会,打造出一种能够占领该市场的主导产品。着眼于大市场能够大大降低企业失败的风险。要想抓住大市场准入机会,必须从一开始就将眼光锁定在大市场空间上。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还是不断地看到一些企业在创立之初将自身定位于小市场。运营小市场并不比运营大市场简单,而且有时候更加艰难。然而,总是有一些创业者还是会继续瞄准小市场,原因何在? 通常来说,大市场看起来无懈可击。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s)公司曾经占据游戏软件市场长达数年,公司市值一度超过170亿美元。然而几年之后,一家新兴的高科技公司Zynga异军突起,占领了游戏市场的一个崭新领域:社交游戏。美国艺电本应是该领域的龙头老大,却出人意料地败下阵来。这是因为该公司未能打破自身传统的运营模式,而Zynga公司的创始人却敏锐地嗅到了市场变革的气息,牢牢地抓住了机会。 美国艺电公司的游戏软件生产成本非常高。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游戏软件发送到各地的零售商店进行售卖,这种陈旧的经销模式极其浪费成本。每次推出新款游戏,公司往往都要花费数千万美元进行市场宣传以吸引消费者。即使是针对现有的游戏,也需要斥巨资以刺激消费者升级到新版本。该公司的多款游戏仅得到为数不多的骨灰级玩家的追捧。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许多风险投资者都从游戏市场抽身而退。他们担心游戏公司的内容创意、市场营销和发行的成本过于高昂。美国艺电公司所面临的竞争都来自于一些颇具规模的对手,如微软和索尼,这些公司都能够承受像美国艺电公司一样高昂的软件开发和发行成本。
创业之殇——1.2 大市场空间
书名: 创业之殇
作者: [美] David Feinleib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原作名: Why Startups Fail : And How Yours Can Succeed
副标题: 初创企业为什么失败
译者: 李迎春
出版年: 2014-1
页数: 196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529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