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有中文論文八篇,英文論文兩篇。各文作者分別從近世中國公私觀念的常與變、個體和群體的統合與獨立、情感、性別與公私等角度切入,企圖從一個長時段的歷史視野,來觀察近代中國公私領域之嬗變。
本书在充分了解该主题最新研究成果和广泛搜集海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晚年孙中山、徐谦、王宠惠、居正等人为论述点,按时间先后分阶段叙述了司法党化的理论与实践,并对司法党化的论争及其原因做了深入地考析,这...
本书源于哈佛燕京学社与浙江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西湖论坛,集诸学者对于“最好的历史学”的界定与探寻。全书将由现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ElizabethJ.Perry)教授和...
《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收录了我国明末至民国初年近6000种汉译西学书目,部分重点图书撰写了内容提要,编著者以其发掘的新史料,阐释了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近代“西学东渐”在中国文化史上深远...
現代中国を深く理解する手掛かりは,近代の中国にある――中国の本質に迫る学習の手引として,備えるべき研究書・工具書・史料を紹介するとともに研究上の留意点について丁寧に解説する。中国研究のみならず,隣接分...
本书分为四个版块,“历史总会被记起”和“斯人已逝”两辑说的都是旧人旧事,立脚点却在今天,希望能打捞一些历史的残骸,引起注意。1870年代清政府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全局问题由于全局讨论得以妥善解决;194...
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
本书从不同的人物传记、著作和历史评价的述析中,显示出宋末至清初儒者或受儒学影响者的一些学术、文化理念和理想,他们应对所遇到的身心家国和道德文化问题时的思想和作为,以及他们的构思和体现所受到的历史认受。...
《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会议文集。为迎接2015该论坛的再次召开,...
本书以梁启超《新民说》为基本史料,分析20世纪初期梁氏思想的内涵与变迁,及其在近代思想史上的意义。作者认为梁启超及其《新民说》有以下三个十分突出而又往往受到误解的特点。第一,他具有很强的幽暗意识,对人...
《晚清宫廷实纪》是吴相湘先生的成名作,1952年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晚清宫廷实纪》依据大量故宫档案和私家史料,通过对帝后生活起居的观察,发现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例如有关辛酉政变、慈禧临朝、湘军...
一部史学论文集,内容涵括从戊戌政变至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三十年间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其台前幕后、因果背景等等。如孙中山与章太炎、黄兴、何天炯、廖仲恺等人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以及对革命事业产生...
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
《吴稚晖全集(套装共14册)》内容简介: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我...
清末民初以降,中国饱经战乱分合,对史料之保存及研究,局限于主客观因素而倍增困难。为恐史料为岁月淹没而不存,台湾文海出版社自一九六六年十月至一九八七年十月敦请近代史学者沈云龙教授领导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
清季革命,始于甲午战争前后,由孙中山倡始。庚子以后,各派革命势力兴起,终汇成革命洪流。各派人士推动革命,无不以组织团体为进行之方法。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组织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合各派势力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