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近代史> 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作者: 笹川裕史  |  奥村哲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銃後の中国社会: 日中戦争下の総動員と農村
副标题: 战时总动员与农村
出版年: 2013-12-1
页数: 244
定价: CNY 4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日历史问题译丛
ISBN: 9787509754672
7.6
17人已评价
5星
11.8%
4星
82.4%
3星
5.9%
2星
0%
1星
0%

评价“抗战时期中国的后方社会”

  • 最新
  • 热门
  • 0 山间雨 2016-01-05

    一般般。

  • 1 shumi2 2016-09-05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对史料的使用偏重于陈情书和诉状,而非官方统计数据,因此论述稍显薄弱。第11章有亮点。

  • 0 阿礅 2016-08-28

    抗战时期兵丁人口贩卖。优待法导致地主土豪劣绅化。强制性一体化失败,扩大贫富差距,为内战提供群众基础

  • 0 洣歌 2016-10-15

    抗战总动员中的物力与人力问题,粮食征收和兵丁征募,都遇到了难题。沸腾的民族主义及其光与影,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的界限和问题点。

  • 0 Axman 2017-04-29

    30(17)可以说这本书在中日对比这个目的上并不成功,但是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底层的史料研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政权更迭的内在逻辑补上了重要一环,最后读完也在思考,既然建国前后手段上相差不大,那到底是技术手层面的成功还是意识形态的胜利呢?如果当初那个充满朝气的政权同样深陷于腐败和低效,是否也将失去其正当性呢……细思极恐啊……

  • 1 我是你亮哥 2015-11-04

    哈哈,徐老师给看的样书

  • 0 壹务 2015-08-07

    附有译者写的书评,结合起来看。

  • 0 RAY 2015-10-24

    中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以残破的社会形态与权力结构艰难战胜了举国一体的日本。作者的切入角度在于整个战时体制的运转,以四川省的资料为主。包括后勤、征兵、权力运作,勾勒出后方社会的悲惨状况。胜利之时,国民政府罔顾民众依然超负荷的负担而着力维持战时动员悍然发动内战也确然不智。在作者的观点,这也直接导致之后中共的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全篇行文流畅,资料详实,浅显易懂。附录的书评也很可观。

  • 0 与世界不分离 2017-06-17

    中日的征兵征粮等战时社会动员的比较很有意义,但失之于简。

  • 4 saidelizi 2015-12-22

    认真态度真令人佩服,关注点落在中日战争动员的基础和方式区别上,日本动员方式的对比很有借鉴意义,日本的国家上层通过教育渗透基层并与地方自治传统取得一致颇有启发。引用政府档案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尽力还原四川在抗战时期战争动员的方法、过程、局限以及规模,对具体方式的探究颇给人启发,我一直在想如果战时后方的四川没有河道体系,可能抗战会崩溃的更快。尽管本书是针对日本读者的一般著作,内容本身深度有限,但是作为研究抗战时期四川一地战争动员的专著来说,尚未看到国内能超越本书的著作和论文。本书可以和齐小林的当兵对照阅读,在结论上也有相似之处。作为一名四川人,读到此书的时候也才有一种身临其惨状的现场感和以川一地顽强抗日的悲壮。不足之处,引用了相当部分的文史资料(不太靠谱的回忆文献),不加分辨的作为例证有极大缺陷

  • 4 saidelizi 2015-12-22

    认真态度真令人佩服,关注点落在中日战争动员的基础和方式区别上,日本动员方式的对比很有借鉴意义,日本的国家上层通过教育渗透基层并与地方自治传统取得一致颇有启发。引用政府档案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尽力还原四川在抗战时期战争动员的方法、过程、局限以及规模,对具体方式的探究颇给人启发,我一直在想如果战时后方的四川没有河道体系,可能抗战会崩溃的更快。尽管本书是针对日本读者的一般著作,内容本身深度有限,但是作为研究抗战时期四川一地战争动员的专著来说,尚未看到国内能超越本书的著作和论文。本书可以和齐小林的当兵对照阅读,在结论上也有相似之处。作为一名四川人,读到此书的时候也才有一种身临其惨状的现场感和以川一地顽强抗日的悲壮。不足之处,引用了相当部分的文史资料(不太靠谱的回忆文献),不加分辨的作为例证有极大缺陷

  • 2 萧湘 2016-04-16

    补上抗战到内战这一环。

  • 1 shumi2 2016-09-05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对史料的使用偏重于陈情书和诉状,而非官方统计数据,因此论述稍显薄弱。第11章有亮点。

  • 1 我是你亮哥 2015-11-04

    哈哈,徐老师给看的样书

  • 0 山间雨 2016-01-05

    一般般。

  • 0 阿礅 2016-08-28

    抗战时期兵丁人口贩卖。优待法导致地主土豪劣绅化。强制性一体化失败,扩大贫富差距,为内战提供群众基础

  • 0 洣歌 2016-10-15

    抗战总动员中的物力与人力问题,粮食征收和兵丁征募,都遇到了难题。沸腾的民族主义及其光与影,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的界限和问题点。

  • 0 Axman 2017-04-29

    30(17)可以说这本书在中日对比这个目的上并不成功,但是对抗战时期中国社会底层的史料研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给二十世纪中国政权更迭的内在逻辑补上了重要一环,最后读完也在思考,既然建国前后手段上相差不大,那到底是技术手层面的成功还是意识形态的胜利呢?如果当初那个充满朝气的政权同样深陷于腐败和低效,是否也将失去其正当性呢……细思极恐啊……

  • 0 壹务 2015-08-07

    附有译者写的书评,结合起来看。

  • 0 RAY 2015-10-24

    中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以残破的社会形态与权力结构艰难战胜了举国一体的日本。作者的切入角度在于整个战时体制的运转,以四川省的资料为主。包括后勤、征兵、权力运作,勾勒出后方社会的悲惨状况。胜利之时,国民政府罔顾民众依然超负荷的负担而着力维持战时动员悍然发动内战也确然不智。在作者的观点,这也直接导致之后中共的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共和国。全篇行文流畅,资料详实,浅显易懂。附录的书评也很可观。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