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通鉴》,取名来自《资治通鉴》,系作家冯唐以史为鉴而写的一本讲述企业管理、特别是人事管理的杂文随笔,篇幅不长,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春秋战国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
少时读《资治通鉴》,因为“以史为鉴,而能知兴替”,为何能知“兴替”?因为“历史不会重复,却总是惊人地相似”。及至今日,方体会,历史的惊人相似,其实不过是因为人性之不改。
管理,即人尽其责,物尽其用。老祖宗在史书中即已将人性记录得淋漓尽致,治国如此,管理公司亦不外乎如是。
关于团队领导
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团队的领袖,要想管住手下,靠的不是抬头和位子,而在于德才兼备。德者,即仁德,书里特别纠正了,并非强调道德的完美,“不是善良,不是慈悲,不是不敲寡妇门,而是知道轻重好歹,知道与人分利,知道进退隐忍”;而才者,我的理解是,作为团队领导,特别是高级领导,业务方面未必样样精通,但必须能把握事务之首次,跨国大企业,职业经理人管职业经理人,定战略第一,搭班子第二,带队伍第三;中国的企业,搭班子第一,带队伍第二,定战略第叁。做领导,能管得住手下,靠的就是能让团队的人感觉到跟着你有奔头。
关于人才
人人都知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真正的人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例如贪财,好色,偏执,骄傲,不好相处。好的伯乐能够看到千里马的闪光点和价值,更要能包容千里马的缺点。但是,做到上述仍然远远不够。很多时候,千里马缺的不是伯乐,缺的还有际遇。对于人才的提拔,不光人尽其用,放其在正确合适的位子,在什么时候提拔,也是考验伯乐的一个问题。
关于好公司
什么是好的公司?赚钱的公司也许只是因为垄断,财务指标好的公司,也许只是短期不能持续的现象。其实,看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团队:有否足够的有见识、有操守、能干、肯干的职业经理人。这也会成为我未来如果跳槽或是考虑创业的首要考虑标准。
冯唐的书,最早读他的小说,《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再是他的杂文,读下来,虽然他自己最推崇亨利米勒式的小说,但反倒是此类的随笔读起来更能够信手拈来之感。
以史为鉴,只因人性不改
《小通鉴》热门书评
-
内容还行,但文风不喜欢
12有用 2无用 Mr.JJ 2014-06-02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冯唐的书,不知道冯唐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文风,还是在这本书中试图追求别具一格的写法——我觉得,对于一本书而言,作者的用词太轻佻了。“傻屄”、“牛屄”、“满满的基情”,这些词在书中出现的不止一次,每次看到都让我很不舒服。作为知识传承最重要的媒介,我们始终要对书抱有敬畏的态度,这是我的观点。...
-
以史为鉴,又如何?
5有用 0无用 Optimus Prime 2014-02-21
这几年结合古文来谈管理的书籍越来越多了,从开始的《梁山政治》和《水煮三国》开始,渐渐刮起了一股借着古代官僚制度映射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文章,但《小通鉴》这本书还是不太一样。话说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冯唐的书(我就是这么out,尽情的鄙视吧),之前早听得大名,竟是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真是让人佩服。回到这本书上来...
-
品冯唐读《小通鉴》——第一个故事
5有用 2无用 柏花伦Eric 2013-12-18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资治通鉴》作为历来史家推崇的巨作。毛泽东读过17遍的惶惶巨作。其价值可见一般。而冯唐年少有为,不足30岁就成为麦肯锡合伙人,又有商场实战的经验;他的一家之言读来相比有趣。 第一个故事,大多数人读读也就是是觉得齐威王是个明君而已。而冯唐则内在的读出背后的逻辑,方法论...
-
商人该学学怎么读书了
3有用 0无用 房事勤 2015-11-05
昨天约个朋友吃饭,顺便在地铁里翻完了这本书。体裁小巧,文字通达,点到即止,这最后一点最为重要,点在哪儿很重要:点题是一个境界,点穴是另一个境界。而大部分商人读书都不是靠聚焦点,而是织一张漏网。尤其是中小企业主,案头书常备《经国之道》、《如何让员工拿底薪卖命》。再看他们的朋友圈也是如此,基本都是转发《...
-
“《通鉴》注我”:冯唐对《通鉴》组织学的重构
2有用 0无用 桐斋主人 2015-08-17
读书摘录与个人体会,如有侵权,告之即删改。(一)审计重要齐威王表面不问朝政,暗中调查官员业绩操守,整饬朝纲。利用审计,可实现对整个公司流程的监督和掌控。注意三点:(1)审计系统要精干独立,不能变成私相授受的工具;(2)审计报告与部门报告之间的差别往往是问题所在,应特别重视;(3)审计结果服务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