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创新与流创新
摘自 谢德荪《源创新》
我们可以把应用始创新来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商业创新活动是用始创新来改进现有的产品,或者找出互补性产品、降低成本的新生产流程及进行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我们把这一系列创新活动称为“流创新”。这个“流”字是我们常说的“开源节流”一词中“节流”的延伸,不仅指减少开支或成本,也包括所有能改善现有理念、价值的活动。所以,“流创新”是指能改善现有价值链的创新活动。
西方学者也有一个类似概念,称为连续性创新(Continuous Innovation),意思是这类创新会连续性地增加价值。一个产品的价值链是流创新的重点,参与流创新的成员大多是这价值链中的成员,而且主要的市场是现有市场。
无论是这价值链中哪一个环节的成员进行流创新,其增加的总净利润分配仍是下游取得最高,生产环节取得最低。在价值链某一环节的企业可用流创新来维持它的竞争能力,它的净利润也会因创新而增加,但它的竞争对手也会很快跟上并使净利润随之下降。所以,不论在哪一环节,流创新所造成的优势都是不能持久的,要维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频繁地进行流创新,但这不仅会增加创新的成本,而且在同一环节经常进行创新活动会造成回报递减,由此所获的净利润率也会逐渐降低。所以,在这一价值链中,不论哪一环节的企业,即使经常进行创新活动,也会面临发展停滞和净利润下降。处于生产环节的企业,通常因为巨大的竞争压力,净利润率很可能会跌到近于零,并因此面临很大的危机。
第二类商业创新活动是指通过一种新理念来推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有新价值的活动。这种新理念很多时候是被新产品或新科技(始创新)所触动,但也可以基于生活上的欲望,通过新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来达到这欲望,我们称之为“源创新”。这个“源”字是“开源节流”中“开源” 一词的延伸,寓意全新的开始,从无至有。正因如此,源创新活动需要触发及引导其他的经济成员联合起来,共同来提供这种新理念的新价值,而且它必然开拓新市场。
“源创新”在西方学界没有一个适当的翻译,但有比较接近的概念,称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意思是这类创新会产生新价值观并破坏现有市场,但主要指新科技所带来的破环性。例如硅芯片的新技术触发“每个人一个电脑”的新理念,破坏电脑主机市场,从而产生个人电脑的源创新;汽车的诞生使人建立了“汽车是一种比马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的新理念而破坏马车的市场。但我所指的源创新所推动的新理念不一定由新科技触动,也可能基于人的新欲望。
不论新理念是如何被触动的,开始时大家对它不甚了解,而且很多人都看不到它的好处,因为很多可使人体验这种理念价值的条件都不齐全。例如:我们以前没有汽车,当汽车诞生后,汽车制造商便创造一个新理念来推动汽车市场。“汽车是一种比马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这新理念有价值吗?汽车刚发明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因为没有公路。后来很多公路建起来了,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价值还是有限的,因为没有加油站。后来石油公司建立了加油站,汽车可以从A地开往很远的B地了,但是司机在中途需要休息和吃饭,于是快餐店发展起来了。所以,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价值并不单在于车,因为要实现作为一种方便的交通工具的价值,它的运行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我们称这配套体系为汽车充分实现其价值的生态系统(简称汽车生态系统)。
当推动一个新的理念的时候,可能这个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我们需要触发及引导其他的成员进入这个生态系统。越多成员参与,这个生态系统越完整,便有越多人可感觉到新理念的价值。这又会引导更多成员参与,这个系统便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称之为生态系统的原因。
当这个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时,它内部的多条相关的价值链也相继建立起来:汽车价值链、道路工程价值链、汽油价值链、连锁快餐价值链及修车价值链等等。这时跟随市场需要,每一价值链的成员都会各自通过流创新来增加价值,而一条价值链的流创新又会引发其他价值链的流创新,这会发展成一连串相关价值链的流创新,从而加强整个生态系统。所以,源创新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从而使新理念的价值不断增加。另外,同一理念可在不同地区推动,正如德国发明了汽车后,欧洲各国及美国都相继推动这一理念,而各国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汽车生态系统。
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新科技及新产品不是唯一可触发源创新的诱因,很多时候了解消费者的欲望也可成为触动源创新的源动力。我们可以看到,源创新与流创新的最大区别是:流创新通过其自身资源和力量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达到增加价值的目的;而源创新则通过推动新理念价值,引导其他相关经济成员加入,并组合大家的资源与能力来满足人的欲望,以此来开拓一个新的市场。
从以上案例也可看出,源创新与流创新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流创新有先发优势,但源创新不一定有先发优势,因为源创新需要新的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的配合才能产生新价值。很多时候先行者忽略了一些关键成员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发展,跟随者却以有创意的模仿而后来者居上。这些模仿者在模仿他人的产品、服务或流程的基础上,引导合适的生态系统成员加入,由此创造出了新价值。
因此,源创新能力包括对人的欲望的理解能力、建立关系网的能力、有创意模仿的能力及执行的能力,而这些都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及环境吻合,这就是说中国人有源创新的潜在能力,只不过目前大家对这个概念较为陌生,如能通过培训,好好引导他们发挥潜在能力,中国企业就可以建立源创新能力。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能以有创意的模仿成功地占有中国市场,便是最好的事实证明。中国人的创新不一定要一味追随西方的始创新,我们现在不应与西方国家比拼始创新,而应通过组合旧产品及他人的始创成果来推动源创新,开拓中国的内销市场,这个战略更符合现在中国的文化及环境。与此同时,中国也应继续建立始创新能力,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这不会阻碍我们以源创新为中国创新经济的引擎。等我们的源创新能力强大时,便能更好地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为世界创造最大价值。
源创新与流创新
《源创新》热门书评
-
源创新与流创新
3有用 0无用 shibo1972 2012-10-25
源创新与流创新摘自 谢德荪《源创新》我们可以把应用始创新来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商业创新活动是用始创新来改进现有的产品,或者找出互补性产品、降低成本的新生产流程及进行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我们把这一系列创新活动称为“流创新”。这个“流”字是我们常说的“开源节流”一词中“节流”的延伸,不仅...
-
创新的价值在于创造顾客
0有用 0无用 吉安 2012-11-17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明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企业的一切活动,包括营销和创新,必须围绕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是顾客决定了企业的成败。谢教授的源创新、流创新,区别与始创新,为创新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创新的价值,不在于新,而在于有效,有效性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创新,...
-
破坏性创新换了个说法,有陷入锤子钉子模式的嫌疑,书中的案例可以看一看。
0有用 0无用 左其盛 2013-09-01
所谓源创新,作者在书中说接近于“破坏性创新”,不过我看完没发现作者所说的源创新与破坏性创新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作者还给出了如何实现源创新的解决方案:两面市场模型。作者感觉实现了源创新企业基本都是采用了他的两面市场模型。个人感觉作者有陷入锤子钉子模式的嫌疑,手里拿了个锤子,看世界到处都是钉子。书中的案例...
-
谢德荪:三星的流创新
0有用 0无用 shibo1972 2012-10-25
谢德荪:三星的流创新2012年10月18日 《中国企业家》杂志 没有革命性的新产品,但三星的产业组合及商业模型使它能把别人的技术引为自身的创新推动力。 最近在媒介中常有三星(微博)电子公司的新闻,在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公司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头羊,它的智能手机Galaxy在全球的销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