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看了网上盛传的一篇书评才买了这本书的,但结果我看完了整本书都觉得那书评真繁琐。
所以,关于本书的评价也就有三句话:
首先,这是本有观点的好书。
其次,这是本还不够纯粹的好书,因为作者对于自己的语言也还“断舍离”得不够。
再次,看了马上行动才能真正明白。
不过还是补充一下,有趣的点有以下:
1. 作者有个很有趣的职业,叫杂物管理咨询师,这是一个赋予日常普通职业灵魂的称谓,可以说是借行为影响心灵的做法,这点我很喜欢。
2.作者重新定义了杂物管理,不再用过去的“整理术”一词,而是提出“收拾”的概念,特别突出的贡献是,让人们在整理之前,首先扪心自问——这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有关系——取;没关系——舍。
3.其运作机制就是通过 断 (行动 doing)+舍 (行动 doing )=离 (状态being ),这逻辑跟佛学修行非常一致,是可以大力赞赏的。
4. 作者重新明确了物品的价值:物品原本就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
所以,很自然,选择物品的窍门就是:抛弃过去那种“能不能用”的标准,而是以“我要不要用”作为核心标准。
其核心思想就是,你需要对自己负责。
5. 所以,扫除整理就变成了两个阶段:Step1:收拾 筛选物品,断、舍。只有彻底收拾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Step2: 整理——移动物品,归类,收纳;扫除——扫、擦、刷、洗。
6、然后也是有些小技巧的,比如——
三分法:把东西都分成三类
七: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放七成
五:看得见的空间只放五成
一:给别人看的空间只放一成。
7、至于其他的,自己去玩玩就知道了。再次强烈推荐麻里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那里有更简单易行的执行方法,当然得配合视频,改天我再去写那本书的书评。
最后,关键的点在于明确几个重要的重要的观点。
物品是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出美感。
几句很戳人的话:
扔不掉就是不想扔。
为了一年一次,甚至几年一次的事情花钱,说到底不过是虚荣罢了。
你舍不得丢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12个月有11个半月都排不上用场?
关于书的体系花了几张小图,得空再上传好了。
如果我活得不够精彩,一定是我断舍离得还不够。
《断舍离》热门书评
-
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618有用 27无用 meiya 2013-07-22
“断舍离”的概念非常简单,“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具体如何指导生活,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超市购物时,面对一样物品,我们不是思考“在搞促销活动耶,多买多划算啊”、“这个东西真便宜”、 “这样子...
-
转自warfalcon 通向自由的26个丢弃
298有用 11无用 小狐狸在读书 2014-01-01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6228788/by warfalcon 修改了个别错别字阶段1 物质和金钱 1丢掉视线里的“噪音”。Simple and Creative Life不要允许微小的视线阻挡物存在。 2丢掉现在不用的东西。Beauty of N...
-
【雨枫试读】可以勇敢,也可以温柔◎山下英子「断舍离」
254有用 5无用 kivo 2013-09-04
自从读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之后,我就彻底爱上了“整理”这件事。在此之前,我是个完全无法丢弃物品的人。对我来说,每件物品都充满了沉甸甸的回忆,似乎只有好好地收藏它们,让它们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依然保持原来的样貌,仿佛才是对物品们深刻的爱。于是,我的东西越积越多。各类物品几乎占据了我的大半生活空间,我...
-
断舍离之难
176有用 14无用 王路 2014-03-07
日本近年流行一种家居整理术,叫“断舍离”。听起来似乎会联想到剃度出家什么的,翻开书看,松了一口气,和那些都没有关系,就是收拾整理旧东西的技术。换个流行的说法,叫“人生整理观念”。断呢,就是不该买的东西别买;舍呢,就是该扔的东西果断扔;离也一样。发明这方法的人,是个女人,叫山下英子。我请教过周围好些奇...
-
书名好过书本身,看完之后,这本书也应该被断舍离掉
106有用 6无用 lisa 2013-12-20
本来打算做一些读书笔记的,写了一半就不想写了。(1)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思考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2)只有对当下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