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几年后再读此书,感悟又有所不同。
刻意练习对于成败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但并非唯一因素。这个世界中可能有30%的领域的高峰都是“刻意练习”无法达到的。
比如数学,进入这个领域必须是天才,否则无论如何“刻意练习”都只是白费力气。按照高斯和哈代的说法,即使是天才,四十岁之后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了。
再比如音乐、绘画,在这些领域出色也必须是天才+努力,但即使这样,想要得到世人的承认还必须有运气,没有运气的梵高就是一例。梵高其实已经很幸运了,只少死后被承认,不知有多少梵高被埋没了……
在体育领域,作者举例了一个特例,高尔夫的老虎伍兹,仿佛每个人都能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世界级的高手。但实际上,在其更多运动项目上,天赋远远胜于“刻意练习”,因为普通人的基因决定了你无论如何不可能比bolt跑得更快,比菲尔普斯游得更快,比姚更高大。这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不是由练习能改变的。
还有一些领域则是由于大环境而导致我们无法出成绩,比如“为什么1949后的中国科学界没有诞生诺奖得主?”,“为什么1989年后中国没有了让世界尊敬的政治家?”
好的,说了这么多丧气话,其实还是有许多领域适合我们这些常人通过努力达到世界顶级高峰的——仔细观察,那些是没有神童的领域。
比如物理和化学,生物学,还有各种工程学,这领域不同于数学,需要大量的试验与积累,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经营的。曾经计算机领域是神童辈出的领域,如今也逐渐变为由努力程度决定的领域。
在政治与企业经营领域,刻意练习、社会环境和个人运气都是决定成败的因素。
世界上还有70%的领域可以让我们去学习,去坚持,去不断精进……在这些领域,即使是你我这种普通人也能有所建树。
"刻意练习"也许不能保证我们会成功,但它是我们存在的证明,有一天当我们走到人生的终点直面死神时,可以微笑着告诉他——我没有什么遗憾,我的汗水证明了我努力过,坚持过,也存在过。
重读的再评价,刻意练习是成功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哪来的天才?》热门书评
-
Notes:牛人是练出来的
415有用 15无用 Jack 2010-03-09
1万小时的原理许多人都听过了,如果你对通过练习实现卓越感兴趣,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1. 天才,它不是一种经验,在许多领域有成就的人,数年之后反倒更糟。它也不是特别的天生能力。天才源于练习,比如投球手赖斯,他花很少时间去比赛,但是却针对自己的特殊需要设计练习。2. 专家和普通人的不同反映出:通过长时间...
-
每天坚持比别人多训练一个小时
157有用 3无用 秋叶 2010-09-10
这本书其实观点很简单。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任何天才在成功之前都经过了至少7年的艰苦而专注的刻意训练。那你怎么解释莫扎特?他不是四岁就谱写的钢琴曲吗?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这个故事,莫扎特的确有天赋,但是,他的第一首钢琴曲更多是父亲的策划,不全是他自己的天赋,他真正成为一名被认可的作曲家,已经是...
-
天才是专注下成长出来的
149有用 8无用 peterq 2009-10-24
这本书的结论确实激励自己,天才不是来源于天赋,也不是勤奋(勤奋太简单了),而是来源于长时间枯燥、强调成长心理和打破习惯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同于普通练习,普通练习更像是习惯的产物,是重复性和无意识的;而刻意练习需要打破习惯,需要更大的专注力来意识到练习。在书中,作者提到刻意练习有五种特征:1、它是为...
-
是的,你可能是天才
103有用 1无用 Hammer_ 2012-04-01
一如果你很忙,那你一定是错的。通常我们都会认为那些在某一领域所花费时间更多的人更容易走向卓越,但是通过对一所大学小提琴手的调查研究发现,事实刚好相反:普通小提琴手比那些精通的小提琴手花的时间更多,而那些精通的小提琴手则将更多的时间用来休息与放松。 关键还是要区分Hard Work 与 Work to...
-
总结:刻意的练习
80有用 3无用 [已注销] 2010-05-11
我认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万小时定律”的细节延伸。这种练习,不是纯粹的反复,而是一种“刻意”的练习,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 它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设计出来的:选择在哪方面提升,这本身就是一种技能。1 需要教师或者教练的专业指导,因为我们很少人能给自身绩效一个清晰坦诚的评价。2 始终围绕着一个中...
书名: 哪来的天才?
作者: [美] 杰夫·科尔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alent Is Overrated︰Wha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
副标题: 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
译者: 张磊
出版年: 2009-9
页数: 266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861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