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成长> 如何高效学习> 一些中国大学生的低效学习现状——由《如何高效学习》带来的对比!

一些中国大学生的低效学习现状——由《如何高效学习》带来的对比!

对“一些中国大学生的低效学习现状——由《如何高效学习》带来的对比!”的回应

李有才 2017-01-13 16:12:37

回复

oasis_songbird 2016-11-02 03:38:26

厚黑学歪门邪道?啥才不歪

Mushroom- 2016-10-12 20:50:31

并不崇尚什么效率,更不崇尚智商,只崇尚小时

noam 2016-10-12 20:24:11

写得太好了,我现在大一,感觉有点堕落啊,得改变

总揽十三五发展 2016-08-15 11:04:25

你还给一星……

不穿裤衩好凉爽 2016-02-02 02:03:46

您这回答真是太精辟了,感觉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可是还是感觉有点一头雾水,楼主看了能回我一个我吗,我把这一串都看下来了,叹为观止啊

2016-01-21 10:21:35

我母亲大人本科是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考研政治就听她的了,人家从来不要求我死记硬背,都是要求各种理解,各种定理什么的都是理解着背。我去听过特别有名的老师开的考研冲刺班,看过同学们的政治普通班的笔记,那都讲得是什么鬼,原本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结果全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若我母亲大人有体力出来教书,必横扫。

bear白白 2015-12-29 10:06:21

一分给的冤枉。

黑暗即是虚空 2015-12-16 17:23:44

1星给翻译,我有写翻译的评论,不解释了。

海獭是软的么? 2015-12-16 14:51:59

请问为什么书评只给1星呢?看其他的评论,我觉得是本不错的书,而且您写的时候只是谈到了大学的经历,没有解释这本书的内容和评分的原因………所以我很好奇……

NO_KIA 2015-08-28 11:54:37

我的本科老师大部分都是自己手写的讲义教书的,有些对着教材的,教材就是他们自己便编写的,基本专业课只有最后一节课复习课会总结重点用ppt,一些扯淡的公选课倒是很多用ppt点完下课

安璃 2015-08-28 11:50:06

看过这本书,确实对两国教育态度深有体会

黑暗即是虚空 2015-08-25 21:58:01

准备上大学的同学可参考我的描述,然后自行观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度过大学。。。老师不好自己用功。。。社团不好就好好对女(男)朋友。。。

leein 2015-08-25 21:14:08

唉 过几天就要去大学报道了 一个三流大学 但自己不愿意堕落

燚2345 2015-08-24 11:00:48

说的很好,其实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其实还是我们太理想化了吧,就像很多道理一样,懂,但是做不到,社会也是一样啊,优秀毕竟只是少数,如果二三流大学普遍做到了,那中国就不是这样了,我们想要看到样子的会实现,只不过没有那么快,觉悟需要时间。毕竟平庸的人占多数的,不争的事实。

Iris 2015-08-24 09:41:35

太中肯了,对于一个初入大学的人来说,谢谢您

黑暗即是虚空 2015-02-24 19:49:48

回LS,中译本翻译错漏百出,歪曲作者原意。请直接读原版!

aztack 2015-02-24 16:20:21

我国教育体制、学生学习方法、老师教课方法有问题,为啥是给书评一星?况且作者也不是给中国人写的啊

黑暗即是虚空 2015-01-25 00:07:23

回楼上批评:
1、楼上君说我以偏概全,这我也是承认的,毕竟我只是从我观察到的现象入手,至于全国每个大学的具体情况,我也说不准。所以看了楼上的说法,我还是把题目加上“一些”二字吧。至于内容,网上写写随感严谨性不足请明确指出吧。
2、楼上说最讨厌一些人动不动站在制高点指责,可是楼上的第二次留言也扯到了“民族劣根”上,从这个角度上,我觉得大家也是彼此彼此嘛。
3、至于楼上说我个人做的怎样,我觉得这就偏离了一种文本批评的精神。就事论事,尽量不要扯到作者本身的个人问题上。我们总不能要求每个写时评的作者都要自身先达到标准才能动笔。就像我们自己搞投资,虽然一个团队都没做过企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评价别的公司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往高了说,我们总不能要求每个裁判都要先拿到冠军,才有资格去评判。
我看楼上的资料写的是长居广州,我觉得我现在能够住在广州的珠江新城,在证券公司也算是个大客户,虽然不能说很有本事,但我觉得也还算拿得出手吧,至少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光说不做的人。
4、为什么我拿MIT比,因为我只能拿我去过的学校,我了解的学校作为一个案例。而且本文所讲的现象我相信在国内一流大学也是存在的。
5、虽然不知道楼上有没有去过国外高校走过,但是我觉得即便别的国家有它的缺点,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做出改进,我们总是要学别人好的东西,不能因为别人有缺点,就认为自己的这些毛病也是合理的。而且我在文中也主要是强调由于我们高校的一些设计不合理,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至少对于部分人来讲,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一个健康合理的体制是助推器。这在中国的改革史是最为明显的,如果今天中国的企业家早出身二三十年,那么他们的努力将葬送于计划经济中。
所以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体制机制设计的问题约束了个人的努力成果。
6、去年7月份去香港时见到了一个曾经的香港理工大学的学生会主席,现在也出来工作了。他说现在的香港学生对于学生会的积极度在降低,香港高校的学生会都不受学校管理(和西方国家的高校一样,但和内地有巨大差别),因此总是和校方对着干,现在这些学生也怕这样弄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这就是学生会高度自治的缺点。不过让我来选的话我还是更喜欢香港那种维护学生自己利益的学生会,而不是像大陆这种成了学校跟班的学生会。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别人有别人的局限,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别人体制的好处。由于国内学生会体制的局限,导致了我们的学生会实际上对于学生自治管理的能力是有消极影响的。如果你走出去,你就能深刻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

LUX_Tang 2015-01-24 13:40:50

最后,拿MIT学生的学习效率跟中国二三流学校的学生比,我也是醉了。

LUX_Tang 2015-01-24 13:34:11

看完这本书首先想到的不是审视自己,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改进,反而想到的是除了自己之外的芸芸众生,“民族劣根”,看来楼主要么就是已经一直很高效的学习了,要么就是,呵呵。。。

LUX_Tang 2015-01-24 13:25:33

最烦这种动不动就站在制高点来指责“中国人怎么怎么样”,“中国大学生怎么怎么样”,人家外国怎么怎么样的了。先不说这种观点以偏概全,我单想问写这类文章的作者一句:那你自己又做的怎么样呢?
另外再针对本书说两句:作者出了这本书,这么受欢迎,不也正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的学生不也一样像我们渴望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

怀旧不旧 2014-11-16 10:30:24

好滴,前两天才败完几本书没看完,刚看了你的书评,感同身受。大概说窝现在也处在介样的不良循环中,完美的假设,计划爆满,同样也是近段时间禅修结合了些片断阅读又重新审视了以前学习生活里不经意流露的完美主义。总之是集中精力攻一个项目内容还是同时兼攻两个、三个?不及和过溢之间我平衡拿捏的不好。
拖延病态我战胜的也七七八八,但残留的损害性也不小,只能叹人的惰性啊.....不要说给你个借口去娱乐放松(到最后也就演变成放纵式娱乐啦),就是靠在沙发上也想舒服个一整天啊......这几个月的晚起我算是把人的这点惰性演绎的入木三分啦.....
回头下单7....《稀缺》

黑暗即是虚空 2014-11-15 11:45:23

最近新出的一本书《稀缺》非常好看实用,对于大家的生活学习必有启示。没有看过的读者可以先看看我的书评《为什么你总是没时间准备考试?——完美假设、计划爆满和稀缺陷阱》

玄青 2014-11-12 09:21:40

怀旧不旧,道整体思维的妙用??可以详细说说吗??还有,露珠的阅读技巧,链接是多少

怀旧不旧 2014-11-10 00:57:07

嗨~大概有1个月没来逛这里了....这段时间参加了个培训课程——速读。一回来看到露珠的新贴就觉得:好巧~!
露珠的阅读技巧介是无师自通咩.....?给你点32个赞....(葱白》《||.. 星星眼.....)
要聊开我大天朝的教育弊端估计咱几天几晚也只论个冰山一角。谈的越多越灰暗.....有些痛还是表去碰,嫩不知有教育局官位是他她局一衣带水滴咩?
说回速度课程吧,在这个信息量值分分钟要爆表的年代,copy话语copy主张copy观点把脑力劳动推上机器人的新年代,速读对于一个有志青年(当然这里不包括窝啦....)就是一个学业和职场竞技的必杀利器,看到的一句精华语:工作能力乃学习能力...
虽然俺系一个有信仰的四好青年,但俺们也是讲求科学论据滴。速读的精髓“组块阅读”是有丰富的实践支撑滴,打破了咱们从小被灌输的点式阅读,拓宽了视幅。再加一些阅读技巧如:预先调查文章结构框架,接着找关键语,5W2H法、挑读、3分钟回忆训练等等,循环勤做这些以后,阅读速度、阅读目标性乃至理解能力会是有一个大突破。
再说到宏观,露珠也说到了,欲突破一个知识点,你会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看的多了,速度自然飞速,直接检索到你所需求的信息和新的观点。这个同主题阅读对于一门新学科的涉猎真的如虎添翼。
可惜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曾经的我,不知道整体思维的妙用,习惯性一头扎进细节里纠缠纠结。
速读对现代的我们,势必要成为一项进击职场和社会的高效工具。
PS:露珠家这么多书....难道嫩滴银子花的不肉痛咩....?我计划入一台kindle,虽说纸书是不能比拟滴.....

玄青 2014-10-25 08:38:36

第一,你说,如果自己不思考,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能有效果的。这点我有些模糊,因为我好像就是这种情况,容易生搬硬套,该怎么改变,可以说详细一些吗??

第二,很多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试图用一些所谓的方法构造自己的道路。怎么认识自己??

第三,不知你有没有 qq 号码这一类的聊天工具??我想在线上向你请教问题,可以吗???

黑暗即是虚空 2014-10-23 23:06:33

回LS:
像书中所介绍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从应用的角度去学习知识。我就喜欢先从通俗的书了解理论的意思,马上通关数据检验等方式去理解理论,最后再返回理论性的推导过程。
至于我的女同学为什么没有直击核心,还真是有点难讲。她是个很固执的人,当我早就使用随机微积分进行建模的时候,她还在纠结于数学分析中的一些命题。而且最要命的是她特别钟情于C语言,但是C语言对于实证研究真的很不方便,有其他及其便利的软件。最后她没什么研究成果。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直击核心,所学没有所用。今天的社会本身就是专业主义致胜,一定要以点带面的学,广撒网式的学,什么都想学精通,除非是创世的天才,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胜任。
要记住,拿不出成果,别人就不会认同你,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只有成果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这就是人生的正反馈。有了成果,得到认同,有了认同,就更有动力深入。因此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尽快创造积极的成果塑造自己的成就感。
这本书当然适合初学者。
对于方法的适用性,我觉得并没有必要太刻意使用。不是说学什么东西我都要比喻,都要联想。这样做反而大量消耗脑力,筋疲力尽。作者所说的方法仅仅是针对一些比较难记忆理解的知识。
说真的,我发现今天内地的学生真的很喜欢找万能方法。内地人特别喜欢所谓的青年导师。而我在香港则发现那边的学生很少有这种现象,他们一般都认为,自己的道路干嘛要别人来打造。而内地的学生往往喜欢咨询一些所谓的成功方法,然后试图一通百通。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僵硬的使用方法,包括无脑的励志。很多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认识,试图用一些所谓的方法构造自己的道路。我要强调,如果你自己不思考,生搬硬套是绝对不可能有效果的。像我从来就不会早晨起来读英语,因为我早晨不清醒。而且我特别不喜欢机械的读英语,我都是使用美剧用场景来联系口语的。
最后,所谓的国情问题,我觉得是一个伪命题。就像我专门研究的投资领域,很多散户总是说,这些方法不适合中国国情,可是什么叫中国国情呢?要么说不清,要么就是一些全世界都存在的情况。有时候,国情就像一个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国情问题很容易变成借口,你遇到很多机会,都会用国情诸如此类的借口去逃避问题。
这里实际上又回应了我上面说的,现在的中国人很喜欢找万能方法,不会变通,因为他们试图找到完全符合现状的方法。
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各位读者,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一套生活的体系,不是为了替代你的生活,想要生硬的套公式般的去应用方法然后取得成就,如果这也可能的话,那么我们就真的进入共产主义了。

玄青 2014-10-19 19:47:01

可以这么理解吗?注重于怎么去用,即实用,而不是侧重于理论,不过关于你那个女同学的事,对于直击核心这个地方有点模糊,可以详细说说嘛??

一,这部书是否适合初学者???

二,有人说,比喻法看似很好,但是通常比喻法是对于像初小阶段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非常吃紧才用的很多。强调下,作者提到的方法其实有致命的缺陷,如果使用该方法过早就会透支其本该得到锻炼的实际有用的技能。
对此你怎么看??

三,有人说,这本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说说你的看法

黑暗即是虚空 2014-10-19 00:46:28

回LS:
这些问题本身也是见仁见智,我只能从我的经历讲讲。
回答第一个问题,怎么广泛阅读?先将个故事。(略有引申,行文冗长)
有一天,我表妹来到我书房,脱口一句,那么多的书,你看得完吗?(其实不算多了,不过鉴于中国家庭书房基本是摆设,我的书房也算过得去了)
首先,我谈谈我的书。我买的书,大部分和专业有关,也就是金融投资方面的,也有不少数学编程的。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书,大概2000多本(主要是我妈以前是读中文的,也是买了不少文学,还有她那个年代的村上春树,想来那时村上还没有像现在这么火,可惜了,村上你就是和诺奖无缘啦)
这些书我全部看完了吗?没有!那我看不完,买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我们先来回答另一些问题,电视剧你看得完吗,看不完你还看?衣服你看得完吗,看不完你还逛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问书看得完吗这个问题呢?你会在看电视剧之前问自己,有那么多的电视剧,我看得完吗?
我表妹学新闻的,居然连何伟都不知道,还是读名牌大学的。我进而反问她,书为什么要看完呢?说得恶心点,书看不完就是活着的动力(不是我讲的)。如果你每次看书都问自己能看完吗,那你多半连10页都翻不下去。所以我从来不以看完一本书为目的。
从具体情况来讲,我买的那些书根本不用看完。以金融方面的书为例,稍微专业点的书,都涉及价值评估,这块内容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些东西,我没有必要再从头看到尾吧?理论的东西我懂了,自然就逃过,多花点时间看看案例。因此,对于专业书而言,你看的书越多,你读的速度越快,因为有很多东西都是老调重弹。每一本计量经济学的书都会和你讲平稳序列之类的,我肯定直接跳过,直击作者的看家干货。
而我们很多人读书的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一头扎进去,不先去了解书的整体架构,花了很多时间才读完一本,精力早就耗尽了。
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你要有目标的读才行。比如说我为了写一篇论文,要用到一个计量模型,我就去图书馆找各种书,专看讲这个模型的这一章。为什么看不同的书?因为不同的书切入点不一样,文风不一样,只有通过读不同的书,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这里尤其要说的是,国人写的书很多文风及其相似,少见有自己思想的作者。因此找书先找外国人的。
另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跳读能看得懂吗?我的答案是能!当你搞不懂这个内容时,很自然的你会觉得前面有什么东西漏了,因此你会有目的的回溯前文,专找遗漏的部分。但是反过来,从前一直往后,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有很多东西你看了却用不上。
所以我看书是因为我要用,所以我买了很多书,我专看我要用的那部分,立即上手。在我看来,除非是理论性极强数学化极强的书需要你从头到尾仔细弄懂,一般的书根本没有这种僵硬的设置。
因此,我所谓广泛阅读,不是说什么书都看,而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通过大量翻阅资料,提升自己的解决力。
这样的读书看似功利,不过我也不想做圣人,不想故意清高。所看有所用才是常人的道路。
这样我们也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能解决问题的书就是有用的书。比如说,以前我为了研究波动率,要弄懂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如果我去看那些理论性很强的书,这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当时我看到这个名字就有点晕了,感觉很高深的样子。后来我找了一本讲Eviews的书(专门做计量经济学的软件),按照书的内容直接上手对数据分析,我先弄懂了这个模型大概是要干嘛用的,然后再回去看理论的部分,直接弄懂了。
另一个我非常受用的是看通俗作品。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宽客人生》,也就是高盛的一个搞数量分析的人写的回忆录,这种书看似不用,但是很好懂,我很早就建立了学金融要把数学学好的意识。后来在看将对冲基金的历史书时,频繁出现的伊藤引理,期权定价,正态分布等等名词,虽然那时不懂,但是却通过这样故事书建立很印象,之后我学的时候就很有针对性的学这些东西,上手很快。
我有一个女同学,就喜欢死啃书籍,啃了三年的数学,但是这些数学对于金融财务这些数学都边边角角的东西,没有直击核心。有的人担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过我要提醒的是,你不是为了考试,你不需要把框框条条弄的太清楚,你要花时间立即去把问题解决掉才是王道。
讲了这么多,我始终是围绕着专业主义的视角去看待阅读问题的。广泛阅读是为了使你更专业。
跨学科阅读其实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讲了如何将不同学科连接起来。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经济可以应用混沌理论做出很好的解释,有不少书都在讲这一点。生物学的适应性其实也在2004年被罗文全引入金融市场。(我最近也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准备往核心期刊投稿了)。但是大家要看见,这里我们都是围绕着一点展开的,多学科的学习阅读要有核心点,这样才能更容易发现启示。
又写了这么多,睡觉了。这些都是我的一己偏见,各位看看就好!

玄青 2014-10-18 23:15:27

楼主的回答,让我受益匪浅,不过有一点不太明白,如若不广泛阅读,真的就算是白读专业了!怎么个广泛阅读法??怎么样的书才是有用之书??请楼主为我解答

Verlaat 2014-09-02 22:28:33

同感,感觉现在功利性太强甚至污染了大学,中国的学术业和娱乐业一样充满了焦躁和功利的意味,一个连玩个游戏都得靠作弊的国家做什么都静下心来。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9-01 20:07:42

前段时间去香港理工大学做了个短期的交流学习。
我常常感概于香港的诸大学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自治的尊重。
在香港,学生会的确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从民主墙上写的各种批判学校不合理做法的文章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港人的民主意识如此强烈。
在和其学生会的前主席交流时,也明白了香港诸大学学生会运作的一些基本状况。
譬如就香港理工大学而言,学生会分为干事会和评议会,前者如同行政部门,后者如同立法会,相互制约。干事会想搞活动,首先就要受到评议会的考验。这位前主席有点揶揄道:在香港,不可能像大陆搞很多大型的活动,我们首先考虑这些活动是否具有特色,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有意义!
在香港的学生会还会推举一名代表进入董事会,有权参与学校的建设。
大陆的学生会,其实就是学校会,对学校的所作所为几无话语权。
可以说,我们的学生会最重要的作用不是为了学生干事,而是作为一种人际圈的工具。
我常常感慨,我们真的有上过大学吗?我们离真正的大学有多远?
不过可惜的是,只要是不会讲广东话的大陆人去香港读书,是不可能享受这些组织的。香港学生和内地生的隔阂比我想的还要严重。香港学生歧视性的称内地生为NDS。
我总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所谓的技巧,方法,更要依靠一种氛围,否则学习就成了达成考试的工具。
有的读者看完本书,说所谓高效学习不过如此。
有的国人也对国外一流大学学生数学不及我天朝大为嘲笑。
我想,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种“技巧垄断”的局面。

怀旧不旧 2014-08-27 10:48:52

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拿到一个实用的职称或一本证书,机械零散蛮干盲目的学习方式真的很容易叫人崩溃,不是让你容易产生兴趣和动机,而是给你带去无尽的心理负担和人生浪费,休闲玩的有罪恶感,恋爱谈的心里忐忑,睡觉睡的惶恐,关键是好不容易记住的知识点第二天被滚滚而来的新内容拼杀的片甲不留,前一天的血战等于是记忆清空啊!我就是这样一年考一年败中走过来了。
直到最近也学会了给自己头脑风暴,应该培植一套全新的学习方法,包括改变固守的学习方式和不先进的习惯,包括情绪管理。前段时间也这样摸索了,发现学习考试这回事,还当真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学习知识本身是,生活起居、情绪等每一项要素都牵动着考试。摸索的自己改良过的冥想代入学习,让我有了整体学习的灵感,前天正在构想雏形,但目前的学习方法又让我有些苦闷,于是就上记忆网、当当网看到这本书。
想想也真是微巧,此书作者倡导的主旨和相应的学习方法跟我的学习现状不谋而合了。包括他后面说的一些细节,吃饭七分饱,也叫我称奇,七分饱也正是佛教里师父教导修行弟子的注意方式之一。其次作者的应用实练部分也相应了我的学习安排,从何入手、如何操练、预估新习惯养成时间等等,跟我之前自己摸索的经历也极相似。
总体来说楼主说的中国教育现状是挺寒酸,但是如何改变要靠跌跤才有成长。当然,其实如果我没学一点佛学知识,可能也跟楼主说的那些学生一样,盲目而缺少契机去开窍反思自身和生活。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7-02 23:36:20

那本书没有看过。。。我觉得理论的书看几本就好,我更喜欢看看讲很多自身经历的书,当然,很少有人会真的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写成一本书,像《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
我的印象中《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哲学》中有几篇是谈到自己的学习治学经验,很有启发。
《宽客人生》中前部分讲的作者的学习经历也有实感,作者从理论物理最后去高盛,绝对不是简单人物。
《我要作数学家》,数学名家的自传,里面讲到了很多学习的经验。这本书卖的不多,不过真的强烈推荐,某些数学的知识看不懂跳过即可。
有时候觉得,学习方法有很多,但是我更看重别人的经验,从经验中去感悟。
比如说学习要归纳,可是究竟如何归纳才算好呢?如果能够把自己的经历详细写出,对于读者往往有真实体验过的感觉。
最后还推荐一本有点争议的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其实要告诉你两个道理,一,为什么你要精通一行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也在训练,但是却只有少部分人真正精通,这里面所讲的训练或者练习和我们通常理解的练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Verlaat 2014-07-02 23:06:30

lz有其他类似题材但是更干货的书推荐么。学习之道那本如何?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7-02 19:55:38

其实本书的内容我觉得干货还是少了点。。。如果真的想学习更多的东西,可以看看作者的博客,他经常更新。。。他之前来中国考汉语4级,写了一些关于学习语言的心得。。。他的博客才是真干货,挺有启发行的。。。

淡定死了 2014-07-01 10:39:06

惨烈的一分,看完了其实很有感触,并不见得一定要在大量学习才有这本书的用武之地,书中所说的方法,在高中学习物理的时候确实隐约自己用了一部分,只不过没有系统的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也没有在所有学科都做了拓展,这种情况下,本书还是给了很大的帮助的,一分还是有些低了。。虽然翻译可能有些。。但确实还是应该推荐给一部分人作为拓展阅读的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6-16 19:52:26

之所以给一分,一是给中国的部分大学,而是给这本书的翻译。

Verlaat 2014-06-15 13:06:56

有理有据,不过lz给本书一分是为何?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5-31 15:29:24

既然聊到了数学,我也想就国内外的数学教育说点我的个人看法,虽然我不是教育专家。。。。。。至于是不是这么回事,大家自己体会吧,人的经历各有不同,看法总有偏差。
常常说中国的孩子数学比国外好,就平均而言确实是如此,尤其是上海。
MIT不错吧,但是本科生的微积分课上,居然还有人看不懂通分这样的计算,当那个哥们儿举手提问的时候,我都被震惊了,这样也能来麻省?美国最好的大学里面也有很多读不走的,不过美国胜在自由,你玩不转就转到其他地方就是了。
不过看起来中国的孩子数学很好,美国不少的数学能手也在呼吁美国政府加强数学教育,给人的感觉好像美国不如中国。
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就不一样了。
中国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数学成绩靠的是大量的时间投入,经济学上常说机会成本,你花了时间做这件事,你就放弃了其他的事情。
在美国,你要是数学方面的天赋,ok,你继续往前学,参加数学竞赛,去好大学深造。有人说美国的SAT不难,跟中国高考没得比。但恰恰是因为这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可以继续深入,不必在同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没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你也别陪太子读书了,自己发掘你的天赋去,这个世界很多东西不需要很高深的数学。
中国呢?那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可没有时间发掘自己的天赋,大量的学生把时间花在了他们以后可能根本就用不上的知识。有的数学老师可能要反对了,学数学可以锻炼数学思维。我不知道什么叫数学思维,但我知道学生们锻炼的更多的恐怕是所谓的解题思维。
当我得知亲戚的孩子上小学就要做套卷,我震撼了。用大量时间拼凑出来的成绩确是以牺牲发掘自己潜力为代价。难怪经常问年轻人,你觉得你喜欢什么样的事业,得到的答复通常是哎呀,我也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啊。
如果大家有心去图书馆翻一翻美国的数学教材,我相信你会被震惊的。美国的数学教材之厚,习题之多,就算是把同济版高数三本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别人一本微积分。
国外的教材胜在有文风!你也许会问,数学还有文风?看看国内的教材,5、6本对比下来,感觉都像是抄同济的(谁抄谁的还很难说)。
国外的呢?有面向数学专业的,工科的、商科的、生命科学的,写法完全不一样,例子也是实打实的,看起来非常过瘾。
在豆瓣读书上,查了查同济版高数和国外教材的评价,其实很多人和我的想法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国外的教材写的就是给力呢?国外的教授(包括香港的大学也是如此,毕竟是从殖民地来的),上课一般不用教材,教材只是辅助的内容。他们上课用的是自己的讲义,这些讲义讲了十几年,不断修改之后,就成了所谓的教材。而国内的教材呢?一个人写一两章,复制黏贴。像有些管理学的教材,前后翻译人名都不统一,还写着“某部规划教材”,真是搞笑。
也不能说国内就没用用心写的好教材。齐明友的《重温微积分》就是很不错的教材。虽然不是按通常所谓的教材来写,但是学完微积分之后立即看此书,觉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思维上的训练,而不是解题思维上的。张筑生的《数学分析新讲》,难度稍大,文风也是延续苏联模式,但是还是能从例子中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这些书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但是不是学数学的恐怕有点头痛。
国内的数学教材一大缺陷就是没有很强的应用型教材。所谓的经济数学之流,不过是把数学书上的copy过来,每章结尾加点经济的内容,完全没有连贯性和思想性。Gleason等人编写的Applied Calculus,完全是把真正的干货奉献给大家,里面的例子非常有趣。像国内翻译的《托马斯微积分》,《线性代数及其应用》,也是将数学和实际想结合的好书。
每当我听到有人说,美国的学生数学很垃圾的,我就有点不以为然了。
退一步说,美国要是真的数学那么垃圾,那么多的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得主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中国人有成就的(我特指在金融数学领域),无一不是去喝了点洋墨水的。你看看史树中写的书,明显就不同于一般国内教授那套路子,洋墨水也不是白喝的。
其实,我还真不担心大家妄自菲薄,我就怕大家自视天朝上国。
要是等到哪一天,教科书上的理论模型,都是以中国人的姓命名的,我觉得,到那时,我们的教育,也就算是成功了一大步了。
不过,还得说说,国内目前的状况,有国家大力支持的领域,学术能力其实也属世界一流了,钱砸的多,想不一流都难。但是,基础学科,包括我比较了解的金融理论,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是差距不小。
就拿物理学的超弦理论来说,虽然我也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学,但是,我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中国人也没兴趣搞。但是如果超弦理论被证明是真的,那么可以想见,美国的科学水平将远远将我们甩开。大一统理论也许就像数论一样,看起来没什么用,其实用起来比谁都管用。

东石大地袄 2014-05-31 12:59:23

关于数学,你总得考虑总课时长短,教学内容的多少,一些归纳总结、定义公理的引申、例题习题、作业反馈。中国老师能全程板书推导?美国老师讲的完。那也得分怎么讲、讲多少吧。
再有我不是不抱怨,您也出过国,受到的教育比我好,也乐于拿美国作对比,那您就更应该清楚中美教育之间的差距,我总得正视自己的水平吧,中国教育肯定比不上美国,那也不要妄自菲薄啊。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5-30 00:50:19

LS,你就是传说中励志哥。。。无论什么样的逆境你都可以用最好的心态面对,果然是贯穿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你应该写一本书叫《不抱怨的大学生》,鉴于《不抱怨的世界》的销量,估计此书在中国将大火。
(关于全程黑板推导特慢,绝对是伪命题。我去美国高校交流的时候,数学课程几乎不用PPT,全程黑板推导,为什么?因为数学不是命题的集合,而是思维的过程。美国人都能讲得完,中国人那么牛B还讲不完?说到底还是讲课的人不上心罢了。)
我最寒心的不是很多大学生的虚无状态,而是很多人把这样的事实当成了合理性的状态看待。
我的父亲年轻时就在华南理工大学担任硕导,怎奈学生一届不如一届。那还是90年代初,现在的研究生,难出英才。
我自己看了看最近几年西南交大的硕士毕业论文,在关于金融数学的论文中,其中数篇论述交易系统的论文简直就是4流文章,不要说创新性了,就其水平而言根本不符合研究生的水准,完全就是把市场数据用大智慧软件检测了一遍就可以写成毕业论文。最要命的就是,这些人用R或者METLAB修饰一下都不肯,直接炒股软件的检测系统截图黏贴,我晕死,这都可以研究生毕业啊,还是好大学的研究生啊。果然是严进宽出的弊病。
这要是在国外直接就给你卡死。硕士毕业论文没有创新点根本不可能让你毕业。
像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玛,博时论文就奠定了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基础,有效市场假说。而中国呢?多数金融学论文,不过是用老掉牙的模型,用用R或者METLAB算一算,搞定。原创性的思想?没有。
我总是在想,美国人都是设计模型,中国人都是去帮他们计算,美国人拿的是高附加值,中国人到头来还是干辛苦活啊。
郎咸平说中国人金融的水平远不及美国,不是危言耸听。模型都是用别人的,自己都开发不出来新的,输了你也只能心服口服,竞争不过算你渣渣。
其他领域我不熟我不清楚,如有不用算我见识短浅。
这样的现象倒也没什么奇怪的,本科生的培养就有问题,根基出错,何以立足?
当然,你要说反正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奇怪,我也只能说,对于这样的心态,我也见怪不怪了。


东石大地袄 2014-05-29 22:51:11

高数是大学的基础学科,连微积分都念,只能说老师水平低。其实买国家规划教材已经包括配套ppt了,那老师念ppt跟念书有什么区别呢。你不觉得全程黑板推倒特慢么,课程是有学时限制的。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5-29 16:58:29

回LS,你说的是事实,我不反对照本宣科,但我最讨厌的就是照PPT宣科。一个老师从头到尾念PPT,这样的老师恐怕对学科的内容根本就不了解,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只能怨念了。一本院校的情况恐怕好一点,二三本的院校这样的老师,遇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本人大学期间就遇到一个教微积分从头到位都念PPT,一点板书都不写的老师。
如果你对这样的老师也宽容了,那觉得这个社会就真的和谐了。

东石大地袄 2014-05-26 07:29:26

老师教书机械化也没什么,毕竟不是每个老师都能达到编书人那种水平的。尤其是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作者,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所以大部分老师讲课无非就是照本宣科再加上自己做科研做项目的所见所闻。而且学校对老师的绩效考核基本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老师基本都不太看重教学的。

寻久 2014-05-09 17:31:21

楼主的回答的后两条对我的启示很大,十分感谢你如此大度地分享经验。:)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5-09 16:12:05

To LS:
关于学习方法,中国人自己出的书已经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精品。本书只能算是一种学习思路上的理清,很多人其实也不用去看。不过本书的翻译有瑕疵,可见本人另一篇书评。
第二,有人认为,生活在体制内,无法改变,说了这些也没用,而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在体制内就不抱怨,不要告诉我这是个不抱怨的世界,如果每个人都不抱怨,我敢肯定我们已经回到文革了。
抱怨虽然不解决问题,但是可以不断提醒一部分人,这个体制依然有重大的缺陷。
关于如何在体制中使自己能好,我给出以下几点个人体会:
一、广泛阅读。也许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中国的很多学生把读书和读教材联系在一起,高考完之后,书的重要性就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是如果仅仅背熟教材,肯定是不够的。
我觉得有很多书可以提升你的经验,让你开阔视野。
比如,我做投资,仅仅看投资教材是不够的,教材基于严谨,往往失之迂腐。比如投资的经典教材《投资学》讲了很多理论,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教会你怎样构建交易系统,因此这方面就要寻找其他的书籍。教材讲的可能有研究意义,但是未必有实操意义。
但是,我不建议一个人看太多的成功学。你可以励志,但是如果以为你想成功,你就能成功,那种粗暴的思想根本不符合现实的复杂。
二、极致专业化。尽管一个人可以对多门领域有兴趣,但是最好是有一个主干。比如我对投资感兴趣,附带的,我也要对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编程、历史进行学习,但是这些都是为了提升投资能力服务的。专业化有个好处,就是极大的提升竞争力。现在很多大学生,好像什么都会做,但是都没有精通的,这样只会泯然众人。
也许有人会说,大学应该是通才教育。我以为,通才教育是学校操心的事,作为个体还是操心专业化的事。通才是一个平台,你要借助平台打造你的专业化水准。比如我学了很多数学,现在要应用到投资上,问题就来了,大量的数据显然不可能手算,这个时候自己学个编程语言,就能迅速解决数据处理问题。
你可以学很多东西,但是必须有意识的为你的专业化服务。
三、人脉重视质量。千万不要让人脉成为你的手机记录。永远记住,重要的不是你认识谁,而是你要去认识谁。我大学时候就和学院的院长和党委书记比较熟,有时聊天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秘密。
真正人脉厉害的人,不是身边很多难兄难弟的人,而是会和高层次人士打交道的人。作为大学生,先从讲师班主任入手,不断锻炼自己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这三条是我自身经历的感悟,请君为我所用即可。

寻久 2014-05-09 13:39:19

楼主对书中介绍的学习方法怎么看呢?
QAQ我们已经在体制内了,能看到不合理的现象,然后怎么样才能把弥补做到最大化呢?在现有的大学体制中一个,一个个体怎么样才能走向更好的自己呢?

思锐 2014-05-04 10:08:40

這個一星打得好冤枉的感覺......

挖掘者 2014-04-14 19:44:39

同意LZ的观点,深受中国大学之苦的孩子说。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4-14 17:22:26

这本书的翻译有问题,详情请看我写的书评《译者节操何在?——你为什么要随便乱译?》。
各位读者可以借鉴讨论交流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4-12 21:21:35

回楼上,为了文章阅读需要,有时采用过激字眼,请各位读者不要纠结。对于你的情况,我觉得有这样的老师也很正常。但是这样的老师恐怕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尤其是你的那个老师居然讲到欧哲,可见你的那位老师本身在哲学上确实有独到的研究。然而我觉得,很多政治课的老师除了知道形而上学是机械的,片面的,他们对于形而上学的认识可能还没有一般哲学系本科生来的多(当然可能是受制于体制原因不敢多说)。以前听一个同学说他上大学时有个政治老师原来是党政机关干部,上课从来都是看PPT照念。我想这样的老师在中国恐怕是占大多数的。
尤其是对于二三本院校的同学来说,遇到会讲课艺术的老师本来就难了,还想在政治课上遇到这样的老师恐怕就更难了。
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享有比较好的资源,就认为别人也能够享受这样的资源。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样的问题,不从制度上修正这些问题,那么我们享受教育就只能去烧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了。
另外,我承认学习靠自己。但是有些人如果给他一些更好的条件,实际上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什么我们要控诉贫富不均?钱难道不是靠自己赚的吗?但是如果制度不行,其他人就没有发展的后劲。
对于教育也是一样,学习靠自己,但是像资源,像制度,像大学行政体制这些东西,还是有必要改变的。
所以为什么我说中国不少大学生低效率学习,就是因为他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没办法,被同化了。要记住,不是所有人都有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天分,都有像柳传志那样的坚持,他们更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


杨仔 2014-04-12 19:40:08

GCD要求大学生必修的四门课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课表中的鸡肋,对于这四门课,我所知道的是,似乎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二三流大学,学生都不怎么听,毕竟即便讲师水平再高,怎奈课程基础就是豆腐渣。

不好意思,楼主的观点,我虽然大体同意,但是这一点楼主的确偏激和绝对了,我们学校之前就有一位老师,的确把马基这种课讲的激情四射,人满为患,从中国古典哲学讲到欧洲经典的几大哲学家的思想,再讲到今天的马克思的哲学观。除了各种对老师的吐槽,大学制度的吐槽,我们可以更努力地区做好自己,人生大部分东西都是靠自学的,学不好除了老师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吧。

谈棠 2014-04-05 11:50:40

嗯,就是为了享受更丰富的资源,获得更大的眼界。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4-02 22:04:33

如果能够进入的社团或者学生会是货真价实的话,我当然觉得这样的时间投入非常值得。就像清华大学学生会邀请郎咸平演讲,这样才像大学的组织。但是我所担心的是,在中国大量的二三流学校。这样的学校没有大量的资源,师资力量不足,而且恰恰是这样的学校官僚主义风气更强。我常常听到一些二三本大学生说自己现在读大学没学到什么。
这些大学生既没技术,又没学术,无术可用,何以有自己的竞争力。看到什么大学生工资低的新闻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当然,我也只能发发牢骚,我只能,这些大学生想要确立优势,就必须远离LOL,远离叫外卖,多走出去,或者争取继续深造。
最后说一说好大学和普通大学有什么不一样。有些普通大学的大学生由于上课质量差(尤其是公选课),就对名牌大学的课堂氛围抱有希望。就我个人的经验,名牌大学尽管也有好教师,但是也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
那么名牌大学究竟有什么是普通大学没有的呢?那就是资源。比如中山大学可以请美国的桑德尔来开个讲座(《公正》一书作者),普通大学可以吗?名牌大学有很多与国外一流院校的交流项目,普通大学也没有。
所以对于还在纠结考不考研的同学来说,仅仅是为了享受名牌大学更丰富的资源就值了。
当然,如果单纯认为考研改变人生,那还是请回家耕田吧。
另外补充一点,为了突出某些问题,我使用了比较夸张的说法,请看官们领会我的意思,不必纠结句子细节,谢谢。

Ryan 2014-04-02 21:24:07

想说社团活动不全是无聊,更不会遍地都是踩气球的游戏。大学里专业知识和社团活动分别会对你产生不同影响,前者教你解决你所在领域的问题,后者偏向于生活,人际交往,自我管理,还可能有领导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在所谓的985,上面的现象依然很普遍,淡淡地忧伤

WINJENT 2014-03-13 20:23:41

哇哈哈,正在上毛概课,看完大家的评论真是。。。不过大家放心,此刻我们班听课的人屈指可数。。。

昨夜星辰昨夜风 2014-02-23 20:54:56

当我们读高中时,我们嘲笑国外高中生就只有初中水平。但是当我们读完大学时,我们确要被嘲笑为只有高中水平。这种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的事,恐怕还将一直上演下去。
赞同

2014-02-23 20:24:56

鼓励一下!

5hao24 2014-02-12 17:50:27

实在是一针见血

黑暗即是虚空 2014-02-01 22:12:47

GCD要求大学生必修的四门课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课表中的鸡肋,对于这四门课,我所知道的是,似乎不管是一流大学还是二三流大学,学生都不怎么听,毕竟即便讲师水平再高,怎奈课程基础就是豆腐渣。如果不修这四门课,多出来的时间可以干很多别的有意义的事。当然想归想,有生之年几乎不可能了,能逃就逃吧。按我的经历,课上回答两个问题,考前一天各种资料过目,80+分无压力

《如何高效学习》热门书评


书名: 如何高效学习
作者: [加蓬] 斯科特·扬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Learn More Study Less
副标题: 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译者: 程冕
出版年: 2013-12
页数: 204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批判性思维丛书
ISBN: 978711144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