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以为忽视真相,麻痹内心是件好事,而实际上确实在毒害自己,也是毒害后代,什么叫纵杀,这就是纵杀,放纵而被杀,不要以为,不要想当然。。。
《水知道答案》这本书没有全看,只是对其大意有所了解。最近胡学长提到这个问题,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这本曾被当作是一本与《时间简史》同样神奇的科普读物,用122张水结晶过程的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这些照片在日本以《水知道答案》出版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作者江本胜多次受邀进行水结晶照片展示并发表演讲。他向世人所要传达的信息是: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当水“看”到“恨与咒骂”时会出现会呈现出极其凌乱不规则的结晶。提示人们明白“爱”与“感谢”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好的情感与心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江本胜义这种方式提出:世界需要赞美。
这让我联想到中国的老子。《道德经》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相传当年孔先生和老先生(老子)外出游玩,路过一天河流,面对滔滔流水二位诗性大发。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随即一句:“死者如斯”。 这里老子借水以喻:"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之德是近于道的。水之德亦即人之德!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和江本胜的水通人性不谋而合了。
然而,江本胜的观点受到的质疑要比受到的支持多得多。
日本女子大学教授左卷健男2007年出版《水什么也不知道(水はなんにも知らないよ)》认为:江本胜是在宣传伪科学,并对伪科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表现出了危机感。他在该书第五章写到:“这种伪科学用于教授道德,水能理解话语和人的情感之类使孩子们盲目相信……进行相信伪科学的教育将导致理科教育的基础毁灭。在江本胜的书里,把“波动”一词当作装饰,来掩饰其实验和结论的荒谬性,目的在于将其伪科学用于产品销售。江本公司生产倾向显著的特制净水器和水特殊性质机器等与水有关的产品,所以左卷健男总结到江本实验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像猖獗的“可疑水生意”。
西方学术界也抨击江本是宣传伪科学。有人曾公开提出如果江本胜能够在双盲实验中重现其宣称的实验结果,就给他100万美金,江本胜本人从未回应;还有人指出江本胜没有对影响水结晶的三大关键因素进行控制,其实验结果没有证据支持,没有能为科学界提供信服的实验步骤,而且江本胜的实验过程是不科学的,至少照相的实验者和说话的一方不应是同一人,而必须是互不知对方实验结果的两者的答案能相互印证;有人认为江本胜实验设计存在人为操作错误;有人认为江本胜在夸大物质(水)的功能、夸大人的意识、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把可以科学解释的现象用非科学的方式来解释、把量子力学的波动理论庸俗化;还有人认为江本胜并未在重要的学术杂志发表有关于他任何科学实验的学术文章,甚至进一步对江本胜博士学位产生了怀疑,认为他这一学位的取得和印度开放国际大学的硕士学位售价500美元,博士学位售价350美元,而且不需要任何课程和考试有关。总之,他本人以及观点引发的争议至今也没有停息过。
窃以为:人的活动对水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这个并不能推导出水有见闻觉知的结论,更没有必要以这样一个饱受质疑的所谓实验来证明世界需要赞美,这显得很多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科学证明不了的规律我们不能说它不存在,但没有被科学证明的东西至少是有缺陷的,不足以得到世界的认可。具体而言,对江本胜的实验不能一概而论地加以否定;但江本胜本人应该表现得更负责人一点,对自己,也对世界,对科学。用一整套严缜密、细致、科学、令人信服的实验和推理来向世人证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不是“可疑的生意”,不是在肆意炒作,也不是唯心的伪科学。否则,你宣传的就是一种唯心主义伪科学!
当然,站在科学为社会所用,服务于社会这一角度而言,认为“水其实对许多非常纤细而敏感的物质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我们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水结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学家或有关单位,我们现有的水资源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同时发号召“找回对水的崇敬之心”,这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在很大程度上江本胜目前提供给我们的资料所具有的“寓言或童话意义”和社会环保宣传价值远大于其科学意义。联合国专家高中认为,“《水知道答案》可以说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关于水的‘奇妙之书’。”《水知道答案》用图片和文字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从点滴做起,创造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应该关注它。
世界需要赞美,但水什么也不知道
《水知道答案》热门书评
-
揭揭伪科学的皮
530有用 94无用 风向南洋 2007-01-13
你要是把这本书作为宣扬“爱和感谢”的温情读物来读的话,那是很受用的。不过这样的文字,刘墉同学那些专门写给小学初中女生看的温情立志文字似乎更温馨一点。如果你被里边什么“顺势疗法”,“物质的波动性”之类的词儿忽悠得晕头转向以为那就是这本书的科学理论根据,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江本胜同学还号称是个医学博士,真...
-
这打分分布,简直是豆瓣的耻辱
170有用 40无用 高地清风 2008-06-06
2011.12.3更新:@东方快车:你赢了,我输了。我不再相信这是什么豆瓣的耻辱了,跟豆瓣有什么关系啊,只跟人有关。跟人的脑子有关。几年前的一个评论,没想到引来大家这么一番厚爱。不过实在没有时间来一一澄清。我耗不过你的。我输了。你的几个回帖我删了,也不准备争论下去了(新回帖会继续删)。关于善意谎言、...
-
【批评】对这本书“逐字逐句”的批评……= =+
94有用 6无用 上弦弓张 2011-05-07
PS:阴差阳错看了这本伪科普,怨念郁结,不吐不快,于是有了这篇文。我这人有个习惯,在看一本书之前不会刻意去查询该书内容简介及作者生平,我倾向于直接通过书籍本身去了解作者的思想与为人。相信大多数书籍作者也怀有类似的情感——希望读者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了解自己吧。于是我站在没有任何偏见的立场上读完了这本书...
-
感性之上的狂热
92有用 4无用 王伟利 2008-10-22
1.江本胜,没拿诺贝尔奖,没得到科学界的公认,没对读者拿出切实的科学证据。2.江本胜的哲学幻想也是很多人的幻想,所以这个议题的分量很重,破解的人足以领取诺贝尔奖。3.感性的读者们,不需要为别人的幻想去做实验,因为别人如果真找到了破解,不用等你做,他早把奖给领了。4.假如你为你自己而做,没问题,因为你...
-
爱不需要被证明
37有用 6无用 来园的桃子 2009-07-13
如果这本书的目的是唤起大家对“爱”的重视的话,作者是多此一举。因为即使不用实证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还是一样会相信爱与感激的。爱与感激这样美好的情感不需要任何实验的证明。人类有各种办法来表达我们对爱与感激的赞美,用文学,用音乐,用绘画,用各种人文的手段。难道这些还不够吗?还是我们麻木了厌倦了审美疲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