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本书。从发现它到读完不到一个小时,一气呵成。
从题目来看,这是一本科普书,但它的内容巧妙地和生物学、医学、精神学、哲学相结合,而且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万物通过波动而存在的,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波动,并且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波动。由此作者引申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概念,具有同样的波动频率的人与人之间会相互吸引,从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不同类型的人,不管距离再怎么近,彼此也会漠不关心,甚至相互排斥。如果在生活中有一个你讨厌的人试图接近你,其实说明你与他之间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共鸣的。
佛教认为,世界是瞬息万变的,从来不会有一刻的静止。从波动的原理来看,维持波动的能量也必须时刻保持流动畅通,不能有任何的停滞。但是根据作者的观察——波动频率的急剧变化,会令人有种剧痛感,有时还会因此而令人丧命。那么由情绪引起的巨大能量波动,也会给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水能记忆信息,还能通过在地球上的循环来传达信息。由此及他,有研究说明只要同样的事情发生过几次之后,就会形成时间的“形象之场”,而只要和这个“形象之场”产生共鸣,同样的事情就能再度发生。书中例举了飞机失事,这不禁让人联想起马航失事,接连的几天,确有其他飞机发生意外,只是影响力没有那么大罢了。因此,与正能量、阳光的人多接触,我们的心情也会更加灿烂。热恋中的情侣,神采飞扬,容光焕发,做事的积极性和准确率都很高。孕妇给给予腹中的婴儿以温柔和爱的信息,它也能感受得到。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形态共鸣的效果。
书中图片展示,当水感受到“爱与感谢”这两个词汇能量时,它形成的水晶是最美的。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H20是代表水分子的符号。如果爱与感谢也想水一样以二比一的比例构成,那么从影响力的大小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感谢为二,爱为一。也就是说,感谢的能量比爱要大两倍。所以,我们要常拥接受爱和释放感谢的心态。
水可以复制信息,并加以记忆。海水可能记住了以海为生的许多生命的故事;冰川可能记录下了地球数百万年的历史,并在心中封存起来。因此,我们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滋养着万物,更记载着神奇的历史故事。
有研究数据显示,人处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状态时,其99%是水;出生后,水占人体的90%;长到成人时,这一比例缩减到70%;到临死之前大约会降到50%。无论如何,可以说人的一生几乎都活在水的状态中。从物质的角度来看,人就是水。
我们就是水。也许我们有一天会带着地球的信息与经历,再次回归到宇宙。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在离开地球之前,将自身净化成无污染的水。所以,我们必须活的有神采,必须用意识净化我们体内的水,并向所有生命发出富含力与美的信息。
20140427
以水为鉴,可以知万物
对“以水为鉴,可以知万物”的回应
《水知道答案》热门书评
-
揭揭伪科学的皮
530有用 94无用 风向南洋 2007-01-13
你要是把这本书作为宣扬“爱和感谢”的温情读物来读的话,那是很受用的。不过这样的文字,刘墉同学那些专门写给小学初中女生看的温情立志文字似乎更温馨一点。如果你被里边什么“顺势疗法”,“物质的波动性”之类的词儿忽悠得晕头转向以为那就是这本书的科学理论根据,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江本胜同学还号称是个医学博士,真...
-
这打分分布,简直是豆瓣的耻辱
170有用 40无用 高地清风 2008-06-06
2011.12.3更新:@东方快车:你赢了,我输了。我不再相信这是什么豆瓣的耻辱了,跟豆瓣有什么关系啊,只跟人有关。跟人的脑子有关。几年前的一个评论,没想到引来大家这么一番厚爱。不过实在没有时间来一一澄清。我耗不过你的。我输了。你的几个回帖我删了,也不准备争论下去了(新回帖会继续删)。关于善意谎言、...
-
【批评】对这本书“逐字逐句”的批评……= =+
94有用 6无用 上弦弓张 2011-05-07
PS:阴差阳错看了这本伪科普,怨念郁结,不吐不快,于是有了这篇文。我这人有个习惯,在看一本书之前不会刻意去查询该书内容简介及作者生平,我倾向于直接通过书籍本身去了解作者的思想与为人。相信大多数书籍作者也怀有类似的情感——希望读者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了解自己吧。于是我站在没有任何偏见的立场上读完了这本书...
-
感性之上的狂热
92有用 4无用 王伟利 2008-10-22
1.江本胜,没拿诺贝尔奖,没得到科学界的公认,没对读者拿出切实的科学证据。2.江本胜的哲学幻想也是很多人的幻想,所以这个议题的分量很重,破解的人足以领取诺贝尔奖。3.感性的读者们,不需要为别人的幻想去做实验,因为别人如果真找到了破解,不用等你做,他早把奖给领了。4.假如你为你自己而做,没问题,因为你...
-
爱不需要被证明
37有用 6无用 来园的桃子 2009-07-13
如果这本书的目的是唤起大家对“爱”的重视的话,作者是多此一举。因为即使不用实证的方法,我们每一个人还是一样会相信爱与感激的。爱与感激这样美好的情感不需要任何实验的证明。人类有各种办法来表达我们对爱与感激的赞美,用文学,用音乐,用绘画,用各种人文的手段。难道这些还不够吗?还是我们麻木了厌倦了审美疲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