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飞行器书评 >
-
没有两条路可走……
16有用 2无用 2017-06-17
没有两条路可走……□文/小古读到《在路上》的结尾,我们已是泪流满面。越是美丽的场景,越是沉浸着辛酸的记忆,更多的还有,休憩的愿望。纽约拴不住凯鲁亚克,于是有接下来的《达摩流浪记》、《荒凉天使》,疲惫的凯鲁亚克,被磨损的凯鲁亚克,伫立为山火瞭望员,试图进入自己的禅境。直到手头这本《孤独旅者》,被磨损的...
修改 -
青少年偶像王志纲
5有用 0无用 2017-06-13
(导)曾几何时,“策划”的江湖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速度让人吃惊,“策划大师”们崛起的速度让人咂舌。但时光流逝,正如巴菲特说的那样“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绝大多数的大师成为“大忽悠”。最早以策划出名的王志纲,最新出版的《谋生》,谈的是大学生的人生规划,道理很是平实中正,一点也不见惊人...
修改 -
一本改观中国百年“母亲文学”的“小说”
17有用 2无用 2017-06-10
(导)一个女儿如何面对自己母亲的情史、秘密乃至羞耻?一个妹妹如何面对自己姐姐、兄嫂和家族的不堪和隐私?作家在写作时,是否要给自己设置一些底线?在虹影的新作《好儿女花》中,这些问题,都有确定的回答。2009年10月21日,《晨报周刊》对话虹影。(主)虹影:在中国这样土壤上的母亲,不应该只是平平淡淡、循...
修改 -
《输赢》:阅读的快感
10有用 2无用 2017-06-10
我向来不读经管书,只是后来成为专职看书人,才会拿来翻翻。和许多人一样,官场和商场的故事,庸俗得让人难受。可能许多小说写得好的人,也会和我们这样读者一样,不屑于写这些题材的东西。但是,无论是《青瓷》还是《输赢》,或者是《医事》,我们都发觉,这些作为“局内人”的作者,在力图真实的追求中,虽然损耗了作品的...
修改 -
作为一个男人,我读出的是她喜悦背后的批判
5有用 0无用 2017-06-08
(导)这是我看到最温柔的池莉。作为母亲的池莉。可以想象,很多女人在读这个书的时候,内心会有花朵在不断绽放。作为一个男人,我读出的是她喜悦背后的批判。2008年7月19日,《晨报周刊》专访池莉。(主)池莉: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文|袁复生有人说,在读《来吧孩子》之前,要挤掉母亲夸女儿的水分。但...
修改 -
理解伏牛堂的15条札记
1有用 0无用 2017-06-01
下午翻完《伏牛传》,读书笔记先发一下。【值得关注的点】1、可以一读,没有太多装神弄鬼的东西,对social经典理论的消化与思考。案例部分还算真诚。2、把自己亲笔撰写的文案,做了一次梳理,这些原汁原味的梳理,还是可以仔细琢磨的,看一个聪明的创业者是如何“心机婊”地(此处无贬义)经营自己的个人品牌的。3...
修改 -
洗脑|看了这18本书单,我明白《爆品战略》并不是一本烂大街的互联网鸡汤
0有用 0无用 2017-06-01
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旅程,让自己慢慢“公知化”的?当然,馆长并不是一个讽刺公知这个词汇的人——在我看来,妖魔化公知本来就是一个话语污染策略,这种策略通过“具体的批评+污名化的笼统概念”,来对批评性的言论进行污染。在“公知化”之前,我们也很可能经历过“文艺青年化”,比如80-90年代中,文学作为大众流行...
修改 -
豆瓣为何流行,以及其中隐藏的小秘密
20有用 2无用 2017-05-24
(导)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要上豆瓣,除了阅读,他们还在上面找红颜知己吗?2009年10月8日,《晨报周刊》对话《豆瓣,流行的秘密》作者黄修源和7位长沙豆瓣达人,分享关于流行和阅读的秘密。(主)豆瓣为何流行,以及其中隐藏的小秘密文|袁复生在N年前,我们基本上是以意识形态的框架,去分析批判鸳鸯蝴蝶派,去...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