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教育> 通三统> 博学的无知者

博学的无知者

对“博学的无知者”的回应

A嗒C 2013-05-28 08:36:14

@fuwa re 甘阳 汪晖,还有王绍光……

写歌词的人。 2013-03-18 06:48:45

还没界定清楚概念,就开始玩弄概念,是某些理论“大师”的毕生事业。

晚祷 2013-01-06 16:51:25

最后回到我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什么问题?

正是通过通三统的提法,我是学到了中国的多如何可以变成一,并且成为与整个西方不同的那个一。这是什么问题?这是道路问题。而道路问题是唯一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

[已注销] 2012-10-10 12:48:00

没有实质的批评,,

fuwa 2012-09-15 10:01:23

小弟好歹也是读完博士的,学术上的基本鉴别力还是有。甘阳是我最讨厌的作者之一,还有汪晖。这是学术进路的根本差别。他们太喜欢弄那些玄虚了,似乎让别人看不懂更能凸显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感谢你这么长的评论,我也赞同最好不要找马克思主义的替代品,用一个宏大理论去解释一切问题。但是,这跟讨厌甘阳的作品是两码事。
最后回到我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什么问题?
我不同意演讲不能更详细的阐述什么这样的观点。只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人,才会觉得演讲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讲述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琉琅苟 2012-09-11 17:39:12

这评论才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到能代表很多人对待甘阳的态度,那就是:零敲碎打、简单粗暴。通过一种技术性的拆解,便说甘阳思想混乱。然而世事本就纷纭复杂,当代中国更是杂中之杂;如果一种总括性的观点要考虑这复杂社会的各各层面,那么,正确地表达这些层面之间的矛盾,自然要好过人为地塑造一套无矛盾的理论。
这本书的问题不是甘阳思想的问题,只是演讲这种形式的问题。它注定不能更为详细地阐述什么。但是,即便如此,三篇演讲的逻辑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并非拼凑。而这种逻辑之所以显而易见,只是因为甘阳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在各个不同的场合反复地陈述和强调。
如果你知道国内学术圈的情况,知道哪些人在极力鼓吹简单套用西方理论和制度,知道还有哪些中青年学者在甘阳的影响下对西方和中国的思想、历史和现实做出了怎样深入细致的研究,又知道通识教育在国内受到哪些学者怎样的关注和支持;你就会明白,这本书中呈现的绝不仅仅是只言片语,而是有着深厚的思考和明确的现实指向,并且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甘阳在这里仅仅提出了问题,但是他的通识教育实践,他本人和许多人所作的研究,就是对这个问题的部分解答。这些解答并不在这里呈现,但它们并非不存在。

思者游吟 2012-06-30 04:34:20

书的前半部分确实不咋滴,后半部分却让我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读完之后,还是能发现与标题“通三统”的联系,大学教育也是要通三统。甘阳对中国问题的分析我也着实不能认同

纪恩 2010-04-02 15:34:24

但我认为shirk那书的讨论一个问题就在于,她说明的中国体制的集权程度和改革路径的选择的某种关联,但她实际上并没有办法更准确地将这两者直接对应起来,譬如她就不能进行量化,说明到什么程度的集权是两种改革路径选择的临界点。这我觉得是制度经济学用以研究历史本身存在的局限,很难解决。

纪恩 2010-04-02 15:30:52

我想Susan Shirk没有提及以前的郡县制在分权上的作用等等东西,可能是她这个研究的初衷是想与研究苏联和东欧改革的西方学者进行学术对话。而且我个人的理解和想象是,共产体制的建立总是被看作一个集权化的过程,Shirk的观点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说明虽然中国共产体制也是集权的,但没有像苏联那么集权,这就导致后来改革的路径选择的不同(但这只是该书一个观点,还有其他的观点似乎长期被中文转述者忽视,包括改革时期领导人缘何选择渐进改革的一系列呈述)。在这样的假设(即所有共产体制都是集权的)基础上,我个人觉得他们忽视对之前的行政体制的讨论反而有点理所当然。甘阳这本书看得时间比较早了,不太记得他怎么发挥Shirk的观点了。

《通三统》热门书评


书名: 通三统
作者: 甘阳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07-12
页数: 151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ISBN: 978710802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