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规律地、形成常态的跑步,我有了看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兴趣。差不多分2个阶段看的,看了30%左右(是的,现在用kindle看书已经不按页数计算,而按百分比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小证据。)就放下了,但是知道能看进去,会看完这本书。中间停了一段时间,在经过了连续8天的上班日之后,在一个重度雾霾的休息日,一气呵成看完了。
对于心浮气躁的我来说,读完这类没有情节的,只是作者在叨逼叨自己人生感悟的书是很困难的(对,我就是个喜欢看小说的肤浅的人)。但是这本书我很快读完,是因为我也在跑步,书中所说的跑步的快感、痛苦、困惑、挣扎、不安等我都能体会。虽然跟村上这个每天跑10公里,每年至少跑一个42公里全马和跑过100公里超级马拉松的人相比,我每周跑2到3个5公里太小儿科了。但是我懂。
其实这对我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从心理上来说我是个没有耐心,讨厌重复的人。相比单调的孤独的跑步和游泳我更喜欢对抗性的运动方式。从生理上来说我不是个耐力好的人,上学那会儿的800米简直是我的噩梦,我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即使中考时800米算成绩,我都没得满分。所以现在能坚持跑步我都觉得不可思议。现阶段是停不下来,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形成常态的跑步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种内心成熟的标志,或者是对平淡生活的小小反抗,或者单单坚持一件稍微有难度的事儿会给碌碌无为的自己一个小小的安慰。隔一天到两天虐自己一下,体会一下身体深刻的痛苦。每次跑到2.5公里身体临近承受的极限,此时最痛苦。跑过3公里突破极限已经不会感到累。跑完5公里精疲力尽但是很通透。每次都是。我享受这种痛苦,喜欢与身体对抗。医生说我的腰不适合跑步,我偏要跑步,还要打网球--更需要腰力的一项运动。仿佛用这般的自我折磨可以减轻自己平庸,没有才华,是一个“比比皆是的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