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把社群、独特卖点、情感认同、仪式等概念来回讲,几乎没看出来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有太多区别。
逻辑呢?
零碎,没重点,不成系统,很多东西来回说还说的不深,就跟凑字数一样。
这种感觉我应该没体会错,刚完成了五万字的硕士论文,就是这么糊弄出来的。
从方法和案例来看,也很水,都是毒鸡汤,用人人皆知的正当原因来解释成功的结果,什么阿里传,腾讯传,这类商业传奇,我的天,满足下好奇心还行,别太当真。
这些成功原因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罗列、堆积关系,它们之间可能会形成各种超乎我们以及成功者自己观察和认知的、复杂又模糊的连接。这些复杂和模糊的连接,共同成为一个结果的原因。
但是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常常会把某一个或者被割裂的几个原因拎出来放在桌面上,因为这个所以那个,说起来很顺当。
成功故事的结果就是一个人成功了,但是选择原因的时候,尤其是分析者,他会把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内几个最体面的、最能证明自己正确和英明的、最能够将自己推上神坛的原因拿出来。
但凡能分析出来的,能说出来的,其实都不是核心,《任正非华为内部讲话》,我的天,专门强调一下“内部”,不“内部”不足以成机密,便不足以吸引人。
人家能把心里话拿出来出版就鬼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难到真正的原因不都是罪恶的吗?原始的资本积累都是血腥,阴暗的。而那些正当的上的了大雅之堂的原因,用你说啊?
因为事后分析只是听起来合理,和事实毫无关系,当你真的去执行的时候,现实之复杂绝对不会跟着这些看似正确的方案走。
你最终做成功了,逆推回去,你的每一步决策和努力都是正确的。你最终没做成,逆推回去,同样能分析出你的每一步都做错了。
就像看高中历史论述题解析一样,问:太平军怎么被湘军打败了?答:某个领袖接触了资本主义思想,具有先进性。问:后来怎么又失败了,答: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都是事后描述,都是扯淡。
看到豆瓣有这么多人在捧这本书,真的不是托儿吗?
总之,分析和探讨的少,似乎没什么「问题」可谈。
没有反思,没有展望,真是比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