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企业史> 杜拉拉升職記> 杜拉拉:七十年代人矛盾的工作与生活

杜拉拉:七十年代人矛盾的工作与生活

对“杜拉拉:七十年代人矛盾的工作与生活”的回应

可乐之一戒 2009-11-10 15:56:35

评论得不错,我就写不出来~~

沙与沫 2009-11-04 11:23:55

受教中

mo mo 2009-10-30 11:49:34

我只是刚刚脱离“无产阶级”的层面而已,对于杜拉拉目前的层次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呐~虽然,很多东西都不是很明白,可是外企营造的一种企业氛围,只有看透了才能迎刃而解,在这个大鱼吞小鱼的社会力,稳住了脚,保护得了自己,已经是种很强的能力了~但愿,我们的这些工作者,都顺利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吧!

李天健 2009-10-29 13:46:55

从杜拉拉的职位来看,管3个主管的基层经理,也并非是在销售、市场、财务这些核心部门,就算在特定的情况下算是“重要”,也至多是个重要的棋子。
  ===================================

说得不错,这是杜拉拉的问题,不是李可的问题。正是由于她在HR这个每个公司都有的部门,让这个故事更有典型意义。要是在销售部门,免不了谈些怎么摆平中海油、中石化这些故事。虽然有趣,但是平常卖化妆品的人看来不觉得有什么关系。

2009-10-11 14:10:44

书在手中 还没有看!看了评论对其有一些好奇……

梦想下坠 2009-09-27 11:03:15

好帖mark

茉莉 2009-09-25 14:37:37

I Hate HR。I LOVE 杜拉拉。

Thinkqob 2009-09-18 22:19:26

500强是个什么概念?

S.Selina 2009-09-04 16:41:09

觉得是GE
1.GE中间有F,DB中间有C。某种特殊组合
2.G是D后的第3个,E是B后的第三个。符合IQ测试的逻辑推理原则
3.。。。

莫小棉✿ 2009-08-29 13:16:25

一直都很想看
到现在都还没买- -

linda 2009-08-27 12:44:26

作为一名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懵懂的大学生,对这个社会,有种不怕死的冲动,却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社会就是现实,工作就是工作,没有谁欠谁,没有谁把你当成宝贝。
初入职场,连第一个选择都不知道对或不对。我大学主修人力资源,但是真的上班后,却发现自己竟然什么都不知道。初看杜拉拉,惊为红宝书,爱不释手,当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哲学,拉拉的自信,拼劲,感情,都让我很是向往。
但是看了你的点评,突然发现,好像自己太过天真,HR的发展空间,HR的跨部门成长,职业生涯规划,很多现实摆在眼前,而这些,都是菜鸟我没有深入思考过的。
感谢楼主这篇精辟的评论,很受用。
我会继续关注

郭巨侠 2009-08-25 13:31:43

外企的职场成功人士,往往都具有那些挑战旧有程序的天份,其实这也并不违反大多数公司的文化。一板一眼地按照程序办事,并不会让你升职,程序的缝隙地带,正是让杜拉拉充分施展投机天份的所在。

key0910 2009-08-11 21:42:54

的确很受启发,应该进入核心部门~不然角色的确会比较尴尬~

shicen 2009-08-09 16:20:11

很多人都能从杜拉拉身上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心有戚戚

孟孟 2009-08-07 18:03:35

好的书评犹如好的作料,让一本好书变的更有可读性。

时有幽花 2009-07-24 11:57:25

收了

一味 2009-06-29 13:14:15

船长的这篇书评也入选了《我们的杜拉拉》一书,从59页到61页。

署名 俞雷,标题没变。

一味 2009-06-29 13:11:41

寻人启事:我们的杜拉拉

《我们的杜拉拉》寻人启事

郑重声明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在网上精选了很多读者对“杜拉拉系列”的评论。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其中一部分评论的原作者及时取得联系。如果您在本书中发现自己的评论,请尽快将详细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告诉我们,以便我们支付稿费,邮递样书。并在“杜拉拉3”出版后,向您赠送“杜拉拉3”一本。
      
  《我们的杜拉拉》蔡明菲编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博集天卷出品,2009年7月一版一次,22元

编者前 言
  
  
  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杜拉拉
  
  蔡明菲
  
  2007年9月,《杜拉拉升职记》出版;
  2007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十万册;当当网、卓越网小说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5月,日本第二大报《产经新闻》专题报道,《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2008年6月,《杜拉拉升职记》当选当当网终身五星书;
  2008年10月,繁体版《杜拉拉升职记》在金石堂文学类图书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08年12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60万册;
  2009年1月,《杜拉拉2华年似水》出版;
  2009年4月,话剧《杜拉拉》上海首演,完美谢幕;
  2009年5月,《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100万册;
  ⋯⋯
  
  当我将关于杜拉拉的成绩罗列出来的时候,此刻我几乎有点得意了,哼哼,这么了不起的书居然每本上都印着我的名字,也就是说,我的名字和作者一样,至少被印了一百多万次了。不过,这种得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我便又有些垂头丧气,我想大部分看这本书的人不会注意后勒口的小小的“蔡明菲”三个字,我还是老老实实低调做人吧。
  
  闲话少说,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本书吧。
  
  《杜拉拉升职记》是2007年9月出版的,做这本书之前就有个美好而忐忑的愿望:希望看这本书的读者能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得到一点启发,本意是分享职场经验。注意哦,我这里用的是“分享”两个字,不是“灌输”。
  
  大部分人是要谋生的,逃脱不了给人打工的命运,不论你的教育出身如何。我本人就是接受了七年的高等教育,本来对自己的学历颇有些没来由的优越感,但进入职场后我发现,学校的课本里并没有教给我更多的谋生的本领。也就是说,我的学历并没有让我有更多的优势,而且通常高学历的人会表现出EQ不太高的特点来。不得不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有缺失的,很多东西,是要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出来的。而职场小说的知识和技巧正是来自实践的总结,这些经验的分享,恰恰正是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
  
  杜拉拉系列畅销以后,曾经有很多人问我,这本书为什么能卖得好?不同的人看了这本书会有不同的答案。在校大学生看了会觉得提前了解了职场是怎么回事,对于他们毕业后选择进入什么行业很有帮助;工作了一两年的职场新手会说杜拉拉教会他如何处理与同级、上级的关系;工作了三五年的人会说杜拉拉让他开始意识到了职场规划的重要性;中层管理者说,他们跟杜拉拉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励下属;也有女孩子说,她们被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感动⋯⋯
  
  又要重复那句老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杜拉拉。
  
  在这里跟大家透漏一个秘密,我每天都会去网上看一看关于这本书的评论。豆瓣网、当当网、卓越网,一些blog,基本上每一篇评论我都会仔细地看过。一方面呢,是满足我的虚荣心(看看我做的书多么受人欢迎),另一方面,我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在看这些真实的读者评论的时候,我自己也经常会深受启发,“我怎么没想到”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我想,这也是分享经验的另一种方式。
  
  既然《杜拉拉升职记》的出版初衷就是分享,那么把它延伸开去,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读杜拉拉后的感受、心得、感动,不是可以有第二次的收获吗?
  
  这便是做这本书的缘起。
  
  所以在这本书中,读者阅读“杜拉拉”后的经验分享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读者中间既包括柳传志、徐静蕾、姚晨,更多的是普通读者读书后的心得与体会。在这里,我可以保证每一篇都真真实实由看过书的读者所写,而且让人读后有新的启发。
  
  除了让喜欢杜拉拉的人能够一起“分享”感动与收获外,这本书还要与你分享作者李可的独家访谈和李可写给大学生的一封信。而且,读者可以参加“票选杜拉拉活动”,你将有机会参加电影版杜拉拉的开机仪式,与徐静蕾零距离接触,并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探班。
  
  精彩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期待杜拉拉3的出版吧。
 ---------------------
 

◎向杜拉拉学习
  075/启示篇_THE POWER OF LALA 34篇
  156/激励篇_THE INCENTIVE OF LALA 17篇
  187/希望篇_I HOPE 9篇
  204/感动篇_MOVED BY LALA 17篇


在本书75页---204页,共收录了77位书友的77篇书评。

寻觅这77位书友,请书友本人或知情者发豆邮至“博集天卷”(http://www.douban.com/people/4322271/),以便我们及时快递样书和支付稿费。

77位书友名单如下:

1. 从杜拉拉变成唐骏
  written by tip
2. 谁人不生物,何处不江湖
  written by赵之萍

3. 四月一书之《杜拉拉升职记》
  written by皮皮刘

4.  杜拉拉的“Organization Awareness”
  written by初学者   

5. 杜拉拉2华年似水——小觑职场一角
  written by 小小不然  

6.  低头拉车,还得抬头看路
  written by minox  

7. 动什么别动原则
written by ゅ°唯衣≈(hard candy) 

8.  关于《杜拉拉2华年似水》
  written by Sophia

9、I Hate HR。I LOVE 杜拉拉。
written by曾小成。囧。(北京)

10. 杜拉拉的合理之处
  written by 喜羊羊

11. 杜拉拉的合理之处
  written by 喜羊羊

12.  读后的一点感受
  written by 3面夏娃zh

13.   金钥匙
  written by Monica Yang

14. 不同的角度,一样的精彩
written by K’s(西安) 

15.   无声的学习,有力的思考
  written by黑色走廊

16.  杜拉拉的启示很典型
  written by ~>翅影<~(我说我,头发长见识短。)

17.  《杜拉拉2》的影响力不一般,也不只是一方面
  written by ivypapa

18.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
  written by Lauren  

19.   杜拉拉的职场启示
  written by宛城风云  

20.   读书笔记之从杜拉拉身上学到的
  written by佚名

21.   杜拉拉2华年似水——读书笔记
  written by晚晚

22.   智商与情商孰重?
  written by芭拉(成都)

23. 职场新人必读:跟杜拉拉学职场生存法则
  from 豆丁网

24. 职场新人必读:跟杜拉拉学职场生存法则
  from 豆丁网

25.   读书笔记1-《杜拉拉升职记》第二部
  written by hellen

26.  职场,不是混就有出息的
  written by梅林与凌微

27.   没心没肺是种美德
  转载自《青年周末》

28.  向杜拉拉学习,40岁也不晚
  Written by万年花城之旺旺爸爸

29.  向杜拉拉小女子学习
  written by王秋实

30.   平常的描述,经典的哲理
  written by 霜染枫

31. 思考。杜拉拉
  written by侯鸟迁徙

32.  杜拉拉的成功学指南
  written by bxt001@***.***

33.   拉拉其人
  written by秀真

34. 年华似水
  written by讲究人
  
35. ◎激励篇_LALA’S POWER
  不怕付出,像拉拉一样去工作!
  written by 暖.小小(我要把大象从动物园里救出来)

36.  像拉拉那样奋斗
  written by Lauren

37.   杜拉拉升职记——人格彪悍,不惧挑战
  written by 舍我其谁

38.  与人斗其乐无穷
  written by兔叔叔

39. 像杜拉拉一样飞驰
  written by 天蓝色转身  

40.  向杜拉拉一样去奋斗
  From《城市快报》  

41. 让我们变得既成熟又年轻
  written by 涉川君子

42. 让我振奋的职场小说
  written by 南希810

43.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在成长
written by wxgine@***•***

44. 自由自在地活
  written by ∨ Sinɡ1e。

45. 高效沟通成就杜拉拉
written by 马也

46. 又见杜拉拉
  written by Morpheus

47.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要学会装傻
  written by 江山

48.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要学会装傻
  written by 江山

49. 撅着屁股干活的好孩子
  written by 微微一笑

50. 撅着屁股干活的好孩子
  written by 微微一笑

51.  第二部远胜于第一部
  written by棉花堂

52. ◎希望篇_I HOPE
  即使故事完了,杜拉拉还会继续
written by香草烧鱼@电子式思维 

53.  十分钟年华老去
  written by只喝黑咖啡的小企鹅

54.   青春路正长
  written by 佚名

55.  杜拉拉的梦想,一代人的变迁与历练
  written by achene3

56.  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written by孤山野老

57.  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written by孤山野老

58. 华年似水
  written by德肥堂主

59.  做个拉拉不简单  
  written by咩

60. 让我很想很想一口气读个完
  written by al927@***•***

61. 我眼中的杜拉拉(A STORY OF LALA’S PROMOTION)
  written by职业三段  

62.我眼中的杜拉拉(A STORY OF LALA’S PROMOTION)
written by职业三段  

63.   习惯的力量
  written by lucydear

64.  想大声说:拉拉不负盛名~
  written by小e绿茶

65. 如果我是杜拉拉
  written by chas

66.   倔驴拉拉给我的第二次感动
  written by艺恬小美美

67.  可爱的杜拉拉
  written by春梦觉来心自警

68.   过程艰辛,结局温暖的书
  written by teamwolves

69.   我们都是“杜拉拉”
  written by胡吃海塞的恶果

70.  杜拉拉2-我们的似水华年,都给了谁?
  written by spring note

71.  忧伤开满山岗,等青春散场
  written by许多多-ed

72. 张小娴与杜拉拉
  written by Jovoich.M

73. 与杜拉拉同行
  written by panlvincent

74.  跌入李可的小世界
  written by米朵拉

75.  现实主义的职场与爱情——读《杜拉拉升职记》一、二部
  written by 百乐门小艳红

76.   小说•励志•指南
  written by梓亭

77. 杜拉拉的梦想,一代人的变迁与历练
  written by achene3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11:50,博集天卷图书公司市场部 陈寿文

Cavendish 2009-06-25 19:49:45

拉拉的故事,或许有太多的偶然,并不是每一个职场新人都能遇上能让自
己施展才华的项目,也并不是每一个新人都能够有机会受到总裁的青睐,
但是拉拉的故事,至少让我们知道了一种可能性,这就是她的价值!

呼小吸 2009-06-07 22:07:46

值得一读的书

sunnyqin 2009-05-17 10:56:23

拉拉确实有很多运气。。。
不过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反思之处

丢丢芯儿~ 2009-05-15 17:16:19

LZ评的真好

stefanie 2009-05-10 17:00:31

这本书还是生日的时候朋友送的,说是我应该必读的书。当晚就点灯熬油的翻看着,本以为很一般的书,看起来确实这么的有内容,说真的确实受有些感触。当捧着第二部的时候,我失望了,硬着头皮整整看了一个月。第二部给我的感觉悬殊太大,也不是想说这本书怎么怎么样,就是简单唠叨两下,还是建议有兴趣的朋友们去看看,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收获的

Tony 2009-05-06 20:49:41

做个标记,下班回家!

苏三 2009-04-27 11:07:11

让我学会看到和思考我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很受益。
LZ的评很中肯。

137137奥运2008500 2009-04-16 19:17:57

杜拉拉的成功有五成的运气

湖南一口香 2009-04-08 22:27:58

销售、市场、财务这些核心部门


确定是核心的?

Lahn 2009-04-06 11:41:56

yeah,I agree,after reading this book,I just fin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

豆沙酥 2009-04-03 16:40:43

2008-08-13 16:13:56 吓大  LZ的点评极是....
  拉拉只是一个升职,不是成功呢。
  恕我愚钝,偶可没看到在外企里头的拉拉除了英语之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
--------------------------------------------------
亲爱的友,外企可是英语为大
真正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远比你饱腹四书五经来的有用的多
以前一外企招聘会上,经理直言:外企的很多人能干不?不能干
那他为什么牛?因为英语好。
(英语好的概念不是你过了四六级甚至专八)
你觉得很生气,觉得他不如你,只是英语好,甚至只是口语好——但是这就是区别
英语不好,你连门槛都踏不进去!

So, English first, others next

笑靥如花 2009-03-01 13:46:45

如果当成小说看的话感觉结尾太失败,其中穿插的那段感情生活是枯燥的职场生活的一味轻松剂,却有一个韩剧式的结尾,男主角消失,一年后又出现,然后Together~
LZ的分析很好……

个个乌 2009-02-24 13:57:57

楼主、simon、鲁伊萨、sophieforever 的分享很有启发,谢谢!

pigpigpink 2009-02-18 10:57:18

分析得好好~
确实船长的视野也不是我这个刚毕业的人可以触及的
看这本书觉得在公司的人际关系真是很复杂

北极苹果 2009-01-27 15:18:52

看完以后觉得,坚持正面的价值观是没有错的。

别歌 2009-01-25 11:55:01

“公司与外部社会、职业与生活、工作与婚姻。七十年代人,面对割裂的成长方式与社会,也许矛盾正是他们的宿命。”

这期间的矛盾挣扎还包含60后一些人吧。
这篇评论,让我也想到另一个人,我该遗忘的对我却很重要的人
感情的重建,办公室恋情,使他被迫辞职另飞他处

我怀念他

小熊 2009-01-07 10:27:06

写得很中肯.喜欢.

余素 2008-12-30 13:01:51

职场该是人生这这场大戏里浓墨重彩的一幕,
我做好了盛装起舞的心理准备,
却发现音乐响起后属于我的戏份淹没在人头攒动里
························
行动
并且朝着正确的方向
有点难
首先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自己信任,真的尽力了没?
其次,一个合适的平台
机遇
运气
其他种种
加油吧,不管怎样,职场菜鸟的路终究要走下去

和风 2008-11-29 23:37:05

非常有启发,读完这本书以后,发现500强的企业真有强的地方~~

低处生活 2008-11-18 21:27:15

我曾经在高考之前就想过要进外企。那些惟妙惟肖的斗争,要在规则的缝隙游荡,再想当初在公司实习的懵懂。我=未来的路还是太长。。。

七品袋刺豆瓣 2008-11-16 16:19:25

如果这本书里没有感情戏那倒真是让人感到意外,才男才女帅哥靓女之间不擦出一点火花那真要怀疑职场是否连人的本能都要剥夺。

有了拉拉和王伟的爱情,这本布克的可读性和真实性感觉更好。末尾拉拉若再碰不上王伟,拉拉的读者可能就会和越狱的粉丝因Scofield和Sarah走不到一起一样有意见了。

Leila 2008-11-02 18:33:32

此书确实有很多职场生存法则可以借鉴,一边讲故事一边讲道理,总让人觉得容易接受一些。觉得作者写到这个层面,大多数职场人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又不是MBA教程,不必那么艰深。

zu 2008-10-22 00:22:26

看过船长写的《逃离外企》很不错 和本书相呼应啊

黑色咖啡 2008-10-05 22:08:02

拉拉的致命伤不是重感情(反过来我认为一定的情商在职场上是绝对必须的)。而是结构性的问题。除非她转到销售、市场这样的核心部门。
=====================================================
这个问题LZ和鲁伊萨都有道理,我觉得是一个度的问题——感情在某些时间某些地方可能的确会让人办坏事,但同样在很多时候是必须的,也是可以让人升华的(尤其是在人生大方向上)。
拉拉作为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并且未婚),尽管在事业上非常上进,但毕竟她还是一个女人,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女人要达到LZ这样的要求的话还能称之为女人吗?所以,我觉得宁愿不要拉拉这么理性,这才真实。
但从男性的角度出发,LZ的话的确非常具有警醒作用,80后尚在思想上尚未如此理性,这还需要历练、观察、学习来提升,虽然残酷,但我们开始理解,这些,都成功所必须的……

花花的花 2008-09-28 21:05:03

让人感到太过真实
只是感情部分有点勉强。倘若这个是结局,抑或王伟的离开是真实,而结果只是笔者的期望,她的梦想

simon 2008-09-12 10:10:45

[拉拉的致命伤不是重感情(反过来我认为一定的情商在职场上是绝对必须的)。而是结构性的问题。除非她转到销售、市场这样的核心部门。不然,她再过几年,也不过还是个HR经理。这一层职场规划的问题作者提都未提,还有销售、市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更加复杂的争斗也都被简化,可见作者的视野还有待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

作者视野确实有限,所以才会对《浮沉》这本书称赞其视野广泛,作者给《浮沉》写了序。

无论是《杜》还是《浮沉》,都是平民出身的70后中产阶级所做,从书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矛盾。例如《杜》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难以平衡。



《浮沉》我看了几页,里面主人公是乔莉,原来是个前台,后来做销售。这2本书都是励志之作,这本来没有什么错的。但是中国社会资源有限。

不是每个前台都可以做销售。乔莉是个北漂,她自己没有什么钱,但是还是给卖报的另外一个北漂女孩一份生意。这里面你可以看到《浮沉》的个人奋斗、不抱怨社会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浮沉》还极力写出乔莉的父亲“老机关”。这也可以看到一种矛盾。中产阶级喜欢自由,但是他父亲是个专制体制的里面的人。《浮沉》在介绍欧阳海时,说乔莉想,就是现在父亲那个机关也没有人敢说这么“专制”的话,这展示了专制中国政制的演变。这个措辞体现了对中国体制的反对。但是,她父亲就是机关里面的人。

中产阶级希望卖报的女孩向做前台的乔莉学习,依靠个人奋斗获得成功,然而,不是每个卖报的都可以进外企,不是每个群众演员都可以成为王宝强。


《杜》里面提出对付坏员工那个黛西,里面提到黛西要去网上发帖子说公司不好,公司早跟网站打过招呼,见了帖子就删。这在企业里面,叫公关。今天一份新闻说,三鹿奶粉有问题,事实上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就有三鹿上黑名单,但是该公司通过公关解决了。


《杜》里面没有把企业说那么差,因为黛西是个坏员工。《浮沉》把“不抛弃,不放弃"放在封面,但是北京晚报的苏文洋说,冲进上海警察局的杨某,也是个“不抛弃,不放弃"的人。


《杜》最后总结说,进企业要进去核心部门,然而杜拉拉本人就不是核心部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核心部门。

glee 2008-09-11 21:55:27

看过这本书了,很受用。
倒是觉得中间夹杂的洋文有点儿别扭,稍显俗气。

绿萌 2008-09-05 22:05:40

船长?你是俞雷吗?就是《逃离外企》的作者?

娓娓动听 2008-09-05 21:16:00

写的很好~
书和评论都很好~
顶一个~
我们都要加油!
不甘现状~
努力拼搏~
相信自己的未来与幸福!!!

快乐之旅 2008-09-04 03:10:10

不管怎样,拉拉的拼搏奋斗的精神还是值得褒扬和学习的!

shingie 2008-08-16 18:01:16

花了一个下午看完,其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非常有实际的借鉴意义,而这种借鉴意义并不只是在于外企。实际上,书中所提到过的各种类型的人,不仅在外企,在国企、政府部门都可能会碰到。部分的提示以及处理方法值得借鉴。

不过作为这样一本流行读物——我想还是称作为流行读物比较恰当——大部分代表的是作者个人的意见,作者通过拉拉这个人物来真实地再现外企中的生存法则,而不是给予读者以职场规划的知道。拉拉的人生毕竟尚未走到头,或者说只是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但是日后的路毕竟还长着呢……

猫小痒 2008-08-13 16:13:56

LZ的点评极是....
拉拉只是一个升职,不是成功呢。
恕我愚钝,偶可没看到在外企里头的拉拉除了英语之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

colorfulbeard 2008-07-24 18:07:24

哈哈,楼上正解!

DB就是豆瓣- -

simon 2008-06-20 14:38:04

《杜》里面对人生的目的没有揭示,只是说自由自在地活,或者说,人生的目的是按照你想要的方式活。

但是要自由地活,首先要财务自由。《杜》的价值观是,先赚到财务自由,之后退休做想做的事情。

这个观点会遇到一个经典的问题,就是那个晒太阳的故事,你是赚够钱再去晒太阳,但是其实你现在没有钱也可以晒太阳。


李可大概是已经做的中产之上了,她已经财务自由了,所以可以写小说了。作为中产阶级,喊出财务自由的口号,这个很正常,这是大多数人希望的。马克思说,每个阶层有他自己的意识形态。李可推销这个价值观很正常。

有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说,中国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过上中产的生活--这是从物质角度论。汽油,电力,房子什么的。这个问题我没有算过,也许事实如此。按照《杜》里的划分,中产开宝来、帕萨特之类(这是指几年前,杜拉拉刚进外企时。现在32万能买到80平的房子么?)。

王朔提出,承认社会分层,并且安于自己所在阶层的,都算中产。这是从精神角度讲的。

李可也属于安于自己所在阶层的人,按照《杜》里的划分,有小资,中产,高产,富人。李可说,人活着要自由,为了自由需要财务自由,为此需要赚钱。所以,为了赚钱,是打工还是创业,就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了。我不需要做富人,我只通过打工做到中产就可以了。

创业有2个问题,首先你是不是那块料?其次,高风险高回报,你是否能承受风险。如果你财务自由后或者前,你就想创业,就象李可想写小说一样,那是另外一件事情,那里创业是你人生的目的。你可以在成为中产后做,也可以在穷困潦倒时做,没有任何区别。


我前面的评论里面,把70后写得太高尚了,其实也许大多数70后,当年去国企不过是为了一个大城市的户口,早想好了日后跳槽。70后是晚熟的一代,因为他们受得教育已经不能解释真实,他们只能自己思考和领悟。70后是完整的一代,见识了中国的变迁。70后是矛盾的一代,在新旧价值观的夹缝中无所适从。70后是辛苦的一代,出身平民,在大洗牌的年代想爬到一个更高的阶层,上有盘踞在生态链高层的50、60后,牢牢掌握着大部分权力和金钱,后面有80、90后咄咄逼人,象8,9点钟的太阳。

曾经的70后,现在大多已经成了社会的中坚,是职场“苦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消费的主力,是家庭的成员。可能有人已经成了富人或者中产,有人还在过着贫嘴张大民或者杨光的快乐生活。有人一路顺利成了明星,有人上学考研出国转了一圈也没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没准还把唯一一点积蓄都赔股市里了。这还说的是主流(狭隘的),统计学的,没有提到太子党,或者是出台得病死了的。70后是最好的时代的幸运儿,最坏的时代的牺牲品。

曼陀萝.茶花一朵朵地开 2008-06-20 10:41:01

30岁,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啊

simon 2008-06-19 11:48:55

《杜》对于拉拉在国企和港台企经历,一句话带过,可以解读为对中国旧经济制度(国企)和传统文化(港台)的否定。而李可在自序中也说,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字里行间是赞美和自豪。该书的推荐者也称赞该书“喊出了‘财务自由’的中产阶级口号”,立场非常鲜明。
  
  
  
  当然,有人读了《杜》会说,自己不想去外企了:“文中那个李文华下面的杰生,30多岁了还只是一个主管,就算再能干也没用,其实现实这个样子很普遍” ;“看看公司里的人那么辛苦加班工作,在金字塔等级下苦苦煎熬,熬出头了当个经理也就20多万,得意成什么样”。这种评论是很典型的80后的评论。
  
  
  杜拉拉的经历是典型的70后一代的代表,从国企,到民企,到外企。在外企工作的人,经常(自愿或者不得不)加班,工作不稳,竞争激烈,升迁缓慢,为什么还是继续在外企做?仅仅是为了钱或者虚荣么?我觉得不是。
  
  
  这一代人大多有过在国企和外企工作的经历,最终选择了外企,其实是接受并且喜欢上了外企的企业文化,而外企的企业文化,又很大程度上是欧美文化的子集。
  
  
  旧经济制度的企业里,工作是稳定的,收入是不高不低的,但是人却是不自由的;企业是很大的,人是很聪明的,效率却是低下的。这个命题今天的80后读者未必能理解,因为他们看到的有的国企也很不稳定,他们看到的有的国企收入还很高--这是中国社会缓慢变迁显现的不清晰的图景。
  
  
  70后的一代人目睹了旧制度对人的束缚,于是寻找自由的出路,最终在外企落脚。他们愿意承受工作不稳定的压力,因为这是为了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个命题可以用下面这个简单的模型进行类比:如果你想自由换老板,你一定会主张,雇员可以自由换工作;OK,如果你主张你可以自由炒掉老板,那么,你不能采取双重标准,说老板不可以自由地炒掉我。
  
  
  
  这个模型可以简单归结为,“主张即接受”,你主张一项道德标准,那么你也需要接受别人对你也使用这个道德约束。否则你就是在对人和对己上采取双重标准,那么你就是一个不那么纯粹的人,不那么高尚的人,不那么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从这个角度说,在外企上班的70后一代,有一点“为信仰而战”的意味--我喜欢这里的文化,我赞同这里的价值观,我愿意为此承受压力。这种感觉,是80后一代很难理解,更无法体验的。
  
  
  
  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将《杜拉拉升职记》和《围城》比较,有些奇怪,因为《围城》的视野更大,更象小说;而《杜拉拉升职记》视野小,并且其写作目的主要是给职场新人一些指导,象一本专业书籍。
  
  
  我觉得,这种差异反倒值得比较一下。
  
  
  从前中国的作家和作品,无论是大视野还是小视野,作品以悲观的居多;所谓“江郎才尽”,人到混的好时,就懒得写小说了,只有忧郁时才写得出来。当代中国的作品似乎不再是这样,抛开靠赚钱的写手不说,一个作家(虽然李可不认为自己是作家)以写指导手册为目的写小说,本身就表现出了作家的乐观情绪。
  
  
  而比较两部小说的两个主人公,方鸿渐和杜拉拉,同样是30多岁,同样是大学毕业,同样是从小地方到大上海,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显然,方鸿渐无论是婚姻还是事业,都不如杜拉拉。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他们的人生都远未结束,但是拉拉的前景更光明,拉拉本人也更自信。
  
  
  在内外交困的1940年代,钱钟书的《围城》以无奈的感伤,洞穿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1990年,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同样是描写寻求自身蜕变的中国社会,给理想主义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主人公小林的生活前景,却比方鸿渐要好。或者说,刘震云比钱钟书要乐观。
  
  
  
  18年后我看不到新的描写转型期的小说,而是一个以自信的姿态,以讲故事的手段给“年轻的女孩子”传授对职场现实的操作。从前的男作家,男主人公,无奈的嘲讽,全局的视野;今天的女作者,女主人公,轻松的文笔,细致的操作,这些差异,显示了中国民族的进步。
  
  
  这本小说的文字水平还是很高的,比如说写女人,杰生太太的出场不过是一次对话,对约兰达的概述只有一段,却足可以看到两种典型的女人。
  
  
  象许多“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民族的许多女人一样,女人拉拉没有逃出“30岁未能定终身”的宿命。这本小说轻轻写出了这个宿命。

韩暧昷 2008-06-18 22:17:44

2008-06-04 09:21:52 月印万川
  DB公司是杜邦
-----------------------------
晕死,我一直一位是做数据库的某公司。。。

sophia 2008-06-09 14:12:13

感觉前半部分攻于心计的太多了。

sanp 2008-06-06 09:40:42

[b]不错[/b]

月印万川 2008-06-04 09:21:52

DB公司是杜邦

后现代古董 2008-06-03 08:57:54

对80后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malo 2008-06-01 11:34:07

楼主的评价很到位,写出了我内心的真实感觉。
不过在我看来,拉拉还是算成功的,最难得是她有坚忍的性格,这一点在现代人身上已经很少出现了,我觉得这是他成功的很重要因素。

天天跑步 2008-05-31 20:22:43

公司与外部社会、职业与生活、工作与婚姻。七十年代人,面对割裂的成长方式与社会,也许矛盾正是他们的宿命。

從職業態度和人際關系的方面,還是有助于對外企的文化的了解。而且,整本的情節很流暢,讓人若罷不能,特別是在飛機上評價人的職業那一段,讓我也想揣摩一下,如何從細節了解一個人的個性。

傲虎 2008-05-30 13:46:05

刚刚开始看,楼主的评论佷好呀!

柚子饼 2008-05-26 15:42:02

书昨天刚收到,还没看。不过我现在也是正顶着那天花板过日子:(

spiritofbamboo 2008-05-25 00:08:35

磨磨蹭蹭,脱脱拉拉,还用问?!

Vera 2008-05-24 01:18:22

如果要我为杜拉拉下个职业前景的预测,我并不乐观。她的今天仅维系于一份工作,而且处境似乎也并非最佳。从既往处看,她显然已经完全否定了她那些民企、港台企业的职业出身,从未来看,她也似乎已经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很难再有上升空间,尽管她对升职加薪一直是孜孜以求。
========================================
其实若是我是她,并不一定要一心向上。她对升职加薪一直是孜孜以求,是因为付出要有回报,并不是她功利的表现,我想拉拉已经能满足较好的生活品质了,若是我,就觉得够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不够上进……

编辑部牛小姐 2008-05-22 11:00:42

从年代的视角出发,分析一个职业人,不错

木木舒 2008-05-22 08:36:08

如果要我为杜拉拉下个职业前景的预测,我并不乐观。她的今天仅维系于一份工作,而且处境似乎也并非最佳。从既往处看,她显然已经完全否定了她那些民企、港台企业的职业出身,从未来看,她也似乎已经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很难再有上升空间,尽管她对升职加薪一直是孜孜以求。
========================================
那么,怎么样才能突破这层天花板呢?

Sammy 2008-05-21 21:13:59

一板一眼地按照程序办事,并不会让你升职,程序的缝隙地带,正是让杜拉拉充分施展投机天份的所在。

嘉小嘉 2008-05-21 10:46:52

不只是70的人,80后的我也深有体会,相信很多同类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所以这本书才能如此受欢迎。。也相信很多人觉得自己会比拉拉优越而对自己更有信心。。
喜欢拉拉,也要向她学习,看书体会很简单,要生活更艰难。。

杰喜 2008-05-19 16:22:02

yulei

无人应答 2008-05-19 15:52:31

楼主肚子里有墨水阿,个人觉得很是客观。
我虽不是外企中人,但书里的很多东西很是受用。

小二 2008-05-17 18:14:20

楼上这位说的真是不错。。。不过,不去外企国企港台企 那还能去哪呢。。。迷茫啊。。。

博浪 2008-05-09 12:06:27

喜欢楼主后面部分的点评

阿樱 2008-05-03 23:33:57

从杜拉拉的职位来看,管3个主管的基层经理,也并非是在销售、市场、财务这些核心部门,就算在特定的情况下算是“重要”,也至多是个重要的棋子。
======================
而是结构性的问题。除非她转到销售、市场这样的核心部门。不然,她再过几年,也不过还是个HR经理。
======================
楼上两位说话颇有意思。
之前在天涯上也有资深经理人写文,谈到职业规划,和杜拉拉给李都的邮件一样,都力荐去企业的主战场,利润的核心部门。
要不然,很容易就边缘化了。就跟拉拉在文中大喊如果不在升值加薪上让员工感受到HR的重要性,谁还把你当回事呢?
事实上,这种边缘化的恐惧和苦楚估计每个HR多少会有几分体会,转岗和转行在多年的职业积累之后变得比较渺茫。每个hr对这一点应该是心知肚明却又无奈,所以这一层次的规划,好复杂。
有的HR在企业疲乏之后,去做咨询或者猎头,总算是到了主战场;如果是要换到其他核心部门,譬如销售财务等等,恐怕早早就要做好积累打下基础了,那么做HR经理也许只是职业发展中的一环?算是资源的积累过程吧……
如果杜拉拉能把这一段过程展现出来,对于初涉职场的我更有意义,不过即使没有后续的故事,仍然感谢杜拉拉的真实,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头十年的我,这是一部励志的小说。

看不惯 2008-05-03 22:29:46

楼主的见解很让我信服..这大概就是人生阅历不同 我这种涉世未深的人无法理解

davinl 2008-05-03 21:12:20

我觉得倒可以关注下这里的领导的分类,以及拉拉提出的相应工作沟通技巧,比如李斯特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领导,国企也不乏此士。就是那种“充分授权”给属下的人,拉拉碰到他才有这些年上升的机会,拉拉和他的博弈中取得了自己想要的位置。

angela0211 2008-05-01 17:30:03

楼主你看书都这么认真,真是佩服。不过我觉得是小说就不是生活,有点瑕疵也对呀

平原 2008-04-30 09:30:34

看了前几章,觉得这个DB公司满有意思,如果在我原来的公司,拉拉的老板早就被开了。
讲了很多拉拉的老板不肯给属下加薪的事情,这个不太现实。每年每个公司每个部门都有加薪的budget,这个钱不花白不花。

Cool Babby 2008-04-29 23:08:55

在新浪网上看了免费的部分,已经颇觉有趣~~。本人也是70年代生人,和杜拉拉一样,在外企中打转,不过可能没有她那么敢说敢拼。
人一旦踏入某条河流,就没办法再转身了,很难想象现在还能够回到国企或者去当公务员,人生就是这样,就算不满足,又如何?
同意某个楼主的观点,没有最有钱的,只有更有钱的;钱多钱少,没有标尺。个人觉得,危机感少一点,欲望也少一点,幸福就会多一点。

carolin 2008-04-29 13:20:01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拉拉的幸运与勇气去和BOSS谈升职,讲工资.
书中把SMART原则还是描述很实在,不错.
楼主应该也是70年代的吧.呵呵

amy 2008-04-29 11:27:52

我觉得挺好,这本书。一口气把它看完了,现实中有很多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被别人利用。书中故事与我自己相对照我还有很地方需学习。

啰嗦夫斯基 2008-04-23 20:51:16

年薪几十万,还叫不高不低?
只能说山外有山,没有最有钱的,只有更有钱的?

lynn 2008-04-21 16:38:47

今天下午都在看这书 对我这个刚毕业还在实习阶段的菜鸟来说 很有感慨

Ally 2008-04-20 11:41:33

很有见地的评论啊。杜拉拉的运气还是不错的,试想有几个人有那种与大BOSS直接面谈的运气魄力呢...

鲁伊萨 2008-04-17 00:39:15

从杜拉拉的职位来看,管3个主管的基层经理,也并非是在销售、市场、财务这些核心部门,就算在特定的情况下算是“重要”,也至多是个重要的棋子。
===================================
比较同意这一段。

可能跟作者的出身有关。杜拉拉涉及的和处理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很皮毛的事情。从最一开始的装修到后来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用人和培养人。大部分的技巧都是人际交往相关的。不可否认这一点也很重要或者应该说十分重要。但,这一点却恰恰是最国企的地方。杜拉拉想必不可能靠着这一点做到更高级别的管理层,就连李斯特都是她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所以,我认为拉拉的致命伤不是重感情(反过来我认为一定的情商在职场上是绝对必须的)。而是结构性的问题。除非她转到销售、市场这样的核心部门。不然,她再过几年,也不过还是个HR经理。这一层职场规划的问题作者提都未提,还有销售、市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更加复杂的争斗也都被简化,可见作者的视野还有待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同学们学学其中人际相处的玄机或是参透一下杜拉拉对工作的热情态度,倒也是一桩美事啊。

|乐子|我拒绝 2008-04-15 14:36:36

写的不错..

天使爱美丽 2008-04-12 11:57:44

很喜欢这本书,让我学会思考

点亮天空的晨曦 2008-04-03 12:56:56

呵呵,评论得很好
于我自己而言,我更希望成就的是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依附所谓的打公司,因此杜拉拉也不过尔尔

natalia 2008-04-02 20:55:40

最近在读这本书,感觉自己就是某拉拉,目前还属于愚蠢的“干活的命”阶段,努力学习中.....

博浪 2008-03-29 11:40:38

对楼主的点评深有感触

Wei 2008-03-24 21:39:22

楼主的评价有见地。

uc0079 2008-03-13 05:02:33

楼主评论中肯,有所见地,鉴定完毕。握个手。

不知书中这DB是现实中的那家公司?

小母狼 2008-03-08 13:17:22

呵呵,貌似杜拉拉的同行。。

《杜拉拉升職記》热门书评


书名: 杜拉拉升職記
作者: 李可
出版社: 樸實
出版年: 2008-8-30
页数: 392
定价: 新台币299元
装帧: 平装25开
ISBN: 9789867958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