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忘记出处但大概有这么个印象,有人问德鲁克先生一家企业如何基业长青,德鲁克先生回答的大意是并没有什么基业长青,只有生生不息。我其实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的,企业一个时间段的优势会成为下一个时间段的劣势,此事古难全。从社会角度来看,新陈代谢,满足客户价值才是企业兴盛的唯一奥义,所以企业新老交替又如何,社会发展的车轮依然滚滚向前。换句话说,看见通用索尼的衰落固然十分痛心,但谷歌的崛起是不是好棒。
如果对照《失控》、《反脆弱》和本书来看,我第一反应是:“怎么同样的结果你们能反推出不同的论点呢?!”再仔细想想这三本书倒也不矛盾,大概类似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摸一只大象,感受不同而已——风险是否可控、变革是否可以从松散中产生,创新是否可以从现有趋势来预测。广泛阅读,让不同源的观点互相碰撞,最后的火花便是我们自己的心得。
所以我理解的是,本书最好的致用方式不是关注宏观也就是作者称为“硬趋势”的预测(尽管本书的很多例子看似更像宏观变革的预测),而是借鉴他的方法论——也就是本文的7原则,用于微观层面的评估与创新。
宏观预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是屠龙术,高端,牛逼,唯一的问题是“龙在哪儿?”,对于我辈来说,已经可以预期的趋势,如果没有外战内乱,只是延续现有趋势的话,大概是这样:等我老了,退休被推迟不说,现在刚放开的二胎那时候刚刚走上社会,等着那一代年轻人(人少)缴纳的养老金给我们付退休金大概没太大戏,养儿防老大概也够呛(没准他们还得被迫啃老),现在还能用比较廉价的方式请到的保姆那时候大概更没人干了。咋整?
我觉得吧,期待人工智能的发展,用智慧住宅+人工智能,大概颇能满足我这样宅腐基老太太吧。而且我们这代人比我们的上一代人想得开,花钱在自己身上简直是惯性,不要担心我们不舍得花自己的棺材本。这逻辑我觉得好顺畅,但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行业如果成型应该从哪个环节切入?谁会干?以及投入多大?何时能有真正回报?更何况有很多模式可以让企业在当下就挣到钱,所以谁会干呢?当然我觉得迟早时机会成熟,随着人才成长,技术配套完善,成本下降之后还是会有人干的,但这不是个别企业努力可以实现,而是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共同发展大浪奔涌并淘沙后的结果。我理解是时代选择了它的赢家,而不是赢家战胜了这个时代。
但如果这个方法论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上,用于企业微观的革新我觉得倒是可以尝试。从现有数据出发,分析引起数据变动的因素和变动周期;思考哪些问题因为重复出现而困扰我们,又会出现哪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再多问一些为什么,发现真实的原因和脉络;从现有方法出发,是否能采用加法、加法、重新组合等各种方式来解决我们所发现的真实问题——做到这些,我们便是走在创新的大路上了。其实创新很少是因为灵光一现便横空出世,更多的是寸功尺步,日积月累。
当我们远眺,我们想看见什么
对“当我们远眺,我们想看见什么”的回应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热门书评
-
告诉你这7个法则,让你成为人生的「先知」
84有用 1无用 林小白 2016-07-24
文/林小白从小到大,我都很想知道我的未来是怎样的。当然,不仅是我,很多人都想。要知道如果我们能正确预测未来,会多有优势!因为时间总是不顾我们径自往前走,而我们也知道人生的路途从不是水平线,而是曲线。今天我们在波峰,指不定哪天,我们就到了波谷。也因为人生如此的不确定,所以我们才想抓住更多确定性。当然,...
-
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先人一步。
65有用 0无用 三喵先生是隐士 2016-07-25
...- 未来,并非不可预测
57有用 0无用 早起派 2016-07-31
上高中时,村里的村民喜欢种大蒜。为什么?因为大蒜值钱呀。那几年,单蒜花(蒜苔)的价格就近13,4块1公斤,蒜头的价格也不菲,这样算下来,一亩大蒜一年能挣好几千。然而,农民都喜欢跟风,看到别人种大蒜赚了大钱,其他村民也跟了上来。然而,当供大于求时,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最后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田地。记得有...
- 明白这七点,你也能做到不可能
37有用 2无用 陶瓷兔子 2016-07-09
前段时间跟几位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有人感慨:“一步慢步步慢,注册的时候就错过了红利期,原始积累就比较难,刚定位成了转载号,就赶上了原创元年,实在做不起来,想改成个人号写原创吧,平均阅读量又跌破了5%的大关。公号狗真是没活路了。”“今后原创还会越来越值钱,也越来越稀缺的,你现在明白这个理也不迟。”在场...
- 你运气这么差,是因为你low
29有用 2无用 迪迪 2016-07-14
你经常会听到这样话或者自己也会说:早知道微信公众号可以赚钱,我当初就应该开通;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搞头了;早知道今年微商很赚钱,我也去做微商了;早知道写文章可以成名啊,那我也许写文章了,现在红利已经过了;早知道•••••••你为什么总是说”早知道“?你为什么总是很无奈?你觉得是因为运气太差,总是不能把握...
- 未来,并非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