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 抛弃常识,转变思维: 1. “解决问题”之前要“查明问题”; 2. “提升答案质量”并不够,“提升议题质量”更重要; 3. 不是“知道越多就越聪明”,而是“知道太多会变笨”; 4. 与其“快速做完每一件事”,不如“删减要做的事”; 5.?与其比较“数字多寡”,不如计较“到底有没有答案”。
5p 有价值的工作包括议题度和解答质,前者指在目前情况找出该问题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后者指对于该议题目前可以提供明确答案的程度。要想提升工作价值,一定要先提升议题度,再提升解答质,万不可颠倒顺序,务必一开始就锁定商业与研究活动对象是特别有意义的内容。
7p 世上大部分被称为“可能是问题”的问题,事实上几乎都不是商业或研究上真正有必要处理的问题。如果全世界被称为“可能是问题”的“问题”共有一百个,那么在当下需要清楚判断出是非黑白的问题顶多只有两三个而已。
9p 解决问题千万不要被“解答难易度”或“处理难易度”这些因素所左右,一定要从“议题度”高的问题开始。
11p 利根川进:一生可用于研究的时间极其有限,然而,世界上的研究主题却多得数不清。如果因为稍微觉得有趣就选为研究主题,将在还没来得及做真正重要的事时,一生就结束了。
11p 无论积累多少经验,也很难只尝试一次就突然产出高水平的输出。重要的是将这个循环“迅速绕完,并重复多次”,这才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绕完一次循环后,可以看出更深一层的论点,再以其为基础进行下一个循环。
12p 从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方式: 1. 议题思考:找出、查明议题; 2. 假说思考①:在议题得到解答之前先将其分解,再根据碎片站立故事线; 3. 假说思考②:描绘所需的输出意象并设计分析; 4. 成果思考:立足于故事的架构,依序验证; 5. 信息思考:琢磨论点根据与构造,并整理成简报或论文。
19p 不要为了解决问题就立即动手尝试各种可能,而是应该从查明议题开始。也就是“什么有必要找出答案”开始,并以“为此必须先弄清楚什么”的思考流程着手分析。即使分析结果与预设不同,但最后成为有意义的输出(成果)的概率仍然很高。因为找到了“对往后的讨论具有重大影响”的答案,无论在商业上还是研究上都会有进步。
21p 试拟具体假说的意义:针对问题找答案、知道所需的信息及该做的分析、让分析结果的解释明确化。接下来,就要化为语言或文字 —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清晰明确的思考。
24p 好议题的3要素:属于本质性选项(一旦找出答案就会对之后的讨论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含有深入的假说(颠覆常识的视角);可以找到答案(虽然重要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太多了)。
27p 议题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动态变化。会随着公司、部门、时间、会议、对象、立场等不同而变化。也就是科学界的:一旦有新发现,科学家就必须重新检视作为前提的事实。
35p 不是“具有震撼力的问题”就可以直接成为“好议题”。而且必须要认识到的确存在“目前几乎不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的事实,且不要在这类问题上花时间,这很重要的事情。
37p 想办法将议题明确化、有效率地进行重要的验证并更新假说,才能在每一天都真正实现“高生产力”。
42p 不要搜集过头或知道过头。
44p 确立议题5方法:删减变量、可视化、从最终情形倒退、重复问“So what”(加深假说程度)、思考极端实例。
54p 主题相同、提出的假说既周全又大胆、实验的解决方式也很巧妙精彩,这与毫无根据地提出假说、解决方式也很普通的情况相比真是天差地别。我们需要在做事方式的假说提出方式与解决方式上都表现优异且有独特性,并具有敏锐的直觉及灵感。
70p 无论使用任何方式筛选议题,都要使用“彼此独立、互无遗漏”(MECE)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分解议题、建立逻辑的阶段,“互无遗漏”的思维更加重要。
72p 空雨伞:确认课题、挖掘课题、做出结论。
88p 所谓分析就是进行比较 — 公平地互相比较、找出其中差异。只有比较才能让分析或语言具有可信度、让逻辑成立,并能找出议题的答案。
89p 定量分析3模版:比较、构成、变化。
103p 神经系统的4个特征: 1. 超过临界值的输入,并没有任何意义; 2. 只能认知不连续的差别; 3. 所谓理解就是联结信息; 4. 持续联结的信息将转变成记忆。
110p 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X究竟是什么?”这件事本身,而答案是用什么方式找出来的根本就不重要。
111p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一个游戏,只需看“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效率地产生真正有价值的输出”,彼此竞争所锁定的高议题度活动的价值有多少,以及可以将输出的质量提升到多高。这个阶段是最接近游戏的步骤,正确的心态和对游戏规则的正确理解都变得很重要。
113p 所谓理想的实验,是指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实验上都很简单,且无论结果是什么都可以成为有意义的结论。
124p 无论采用多么细腻的解决方式,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出议题的答案,将无法产生任何震撼力。
130p 每当进行演讲与发表的时候,就需要做好“德尔布吕克的教诲”的心理准备,也就是将接受者设想为“智者无知”,即认为听者对这个领域完全不熟悉,同时设想听者具有高度智慧。
132p 推敲故事线的3步骤: 1. 确认逻辑结构:是否能以清楚的基本结构完成整理;前提没有瓦解; 2. 琢磨流程:顺序是否有不妥的地方;张力是否有不足的地方;是否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3. 准备好“电梯实验”:是否可简明扼要地说明结论;针对特定部分是否可快速说明。
139p 好图表3要素:具备依循议题的信息、(论据部分)向纵向和横向扩展应具有意义、论据支持信息。 对此应进行3项工作:彻底落实“一图表一信息”原则、推敲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轴、统一信息与分析的表达。
140p 大胆砍除与主干无关的部分,以避免让繁杂琐碎的小论点混淆了重要的论点。
148p 无论是哪一种工作性质,如果对于结果没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就无法乐在其中。在“责任制”的世界里,完成工作(Complete Staff Work)就是全部,支持鼓励我们的不是“来自别人的称赞”,而是“交出的成果”。否则只能沦为如同奴隶般的生活。
150p 从积累小成功开始。
154p 直击思考本质,系统地成功解决问题、创造有价值成果的思考模式—议题思考、假说思考、成果思考、信息思考,即面对问题慢一点动手,先查明、确定议题,组建故事线与连环图,并依次着手处理,找出问题的答案,将成果整理为论文或报告,最后把有效信息传达给别人。
155p 改善思维方式,使自己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交出有价值的成果。工时长短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只要交出有价值的输出(成果)就好。
【笔记】Issue Driven
对“【笔记】Issue Driven”的回应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热门书评
-
思考,不要用蛮力!工作,不只靠体力!
109有用 12无用 鼹鼠的土豆 2013-12-17
呃。。首先有点炫耀的说书里的很多技巧和知识,我都知道,我在初入职场的时候遇到的都是好老师,这带给我很多好处,让我的职场生涯更加顺遂。在职场中会有很多的“情商低”的人,之前我发过一广播:你是不是觉得很努力,却混的不如别人。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用错了方法。比如现在我在跟你说“我很累了,要休息了。”你却...
-
要聪明地工作,而不只是努力地工作
62有用 3无用 萧秋水 2013-12-30
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出《麦肯锡方法》,在阳台上翻了一下,冬天的阳光不耀眼,很温暖,这是在2013年的结尾,《麦肯锡方法》是我在2003年读的书,手里的这本,跟了我10年。我找出《麦肯锡方法》,是为了和《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对照一下。二者的精髓其实一致,麦肯锡的“道”、“术”、“器”来回也就是那些,但...
-
【笔记】Issue Driven
57有用 1无用 伊卡洛斯 2014-01-08
3p 抛弃常识,转变思维: 1. “解决问题”之前要“查明问题”; 2. “提升答案质量”并不够,“提升议题质量”更重要; 3. 不是“知道越多就越聪明”,而是“知道太多会变笨”; 4. 与其“快速做完每一件事”,不如“删减要做的事”; 5.?与其比较“数字多寡”,不如计较“到底有没有答案”。5p ...
-
我是来骗100有用的
56有用 5无用 彼岸花开 2015-01-05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详细讲解了该如何面对处理一项管理难题,即通过四步思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可以说是一本给予初级管理咨询师的操作手册,但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是通用的,并不局限于商业管理。如果...
-
只需四步,重新定义人生的意义
37有用 1无用 喵了个咪 2016-11-27
著名作家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描写了一位大忙人,天天忙碌着到各个组织开会、讲话,然而总是讲不了两句,就又赶到下一个会场去了。用主人公的话说就是“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我还希望一天不止二十四小时。抗战工作实在太多了”。然而,这种忙只是看起来很忙,毫无效率可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天天喊忙,...
书名: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
作者: [日] 安宅和人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
译者: 郭菀琪
出版年: 2013-12
页数: 168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小学堂
ISBN: 978755022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