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锻炼法(一)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伸懒腰? 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打哈欠、伸懒腰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是胃气不降,三焦气机不顺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地伏案工作,脏腑不舒,心肺之气不足,人就会开始疲劳。这时,人体就出现自救的动作--伸懒腰。 当我们伸懒腰,两臂上举的时候,胸腔就得到了扩张,心、肺、胃都能得到舒展,这时,气血通畅,体内废气也更易于排出;同时,伸懒腰时的扩胸动作,可调节心肺的呼吸,从而让人体的气机充足,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两手托天理三焦--疏通气血,预防肿瘤 伸懒腰可以伸展胸腔,锻炼五脏六腑。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就是从伸懒腰这个动作的医理而来。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 "三焦"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存在一个系挂,它就像一个立体的"网",悬挂、连接着心、脾、肝、大肠、小肠等脏器。这个系挂在中医里被叫做"水道",也就是三焦。 三焦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孤府",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又不是具体地指哪儿。《黄帝内经》中将三焦叫做"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交通枢纽的概念。 三焦一定要通畅,如果三焦不畅,人体内就会有瘀滞。瘀滞在西医里被称为肿瘤,或者叫做细胞的无序生长,也就我们现在常说的癌症。我们现在总是"谈癌色变",而癌症与三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肿瘤早期多从三焦这个系统里出现,后又通过三焦这个渠道进行转移。 三焦的调理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做"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可有效预防肿瘤。 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立地",即肩井对涌泉,百会对会。然后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叉放在腹前,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 这个动作将气机收在了下焦丹田。两手合抱于腹前时,不要抱得太高,因为手在哪儿,气就在哪儿。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手抱得太高,气往上冲,容易出现高血压。 双手合抱的同时,两腿微屈,这就达到了"八虚"的效果:虚两腋舒肝气;虚两肘舒心肺气;虚两髀舒脾气;虚两腘窝舒肾气。 然后两掌慢慢举到胸前,再往内旋转向上托起,掌心向上,即是一个"顶天"的动作。 此时注意几点: 1)当两掌向上托起并上举时,最关键的一点是掌根一定要上撑,这样才能打开手臂上的阴经,也才能抻拉整个后背。 2)手臂上举时,注意要用两臂夹紧耳朵,因为三焦也是走耳部的。年纪大的人手臂上举时可慢一些,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调整上举的高度。 3)两掌向上托起并上举,举到最高点的时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会儿。屏息就可让我们的气机在五脏六腑之中鼓荡一圈,即"内按摩",用气机按摩我们的五脏六腑。 4)两臂上举并屏息,除了按摩内脏,也锻炼了人体的膈肌。经常锻炼膈肌,可延缓衰老。人体衰老的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容易气喘。比如,稍微走一下楼梯就累得气喘吁吁的,这其实是膈肌无力的表现,不能"气沉丹田"。要想让气沉到丹田,膈肌的力量必须大,全身的气机必须足,这都需要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 5)双臂上举时也有一个夹脊的动作,对活动背后的膏肓穴很有好处,可舒缓背部的疲劳感。 最后,两腿微屈,两臂分别在身体两侧缓缓下落,然后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此时,身体的重心要缓缓下降,气往下走,全身都放松下来。 此动作双臂上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 "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