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行为学[试读]
巧合是神的指示吗?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吧。首先,设想你正在机场里漫步。在你随便溜达的时候,你发现了一系列似乎是偶然出现但又像是诡异巧合的东西。比如,你在不到45分钟的时间里在4个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同一个数字(比方说是429吧):一本杂志的标价,不经意看手表时上面显示的时间,某人T恤背后印着的数字,一杯冰镇酸奶的价格。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让你满腹狐疑。你隐约感觉到,这和你即将乘坐的飞机有些关系。果不其然,“巧合”在继续,你的航班号是1429。现在,你有点拿不准了——我是该努力从这些巧合里领悟出什么,还是当这事完全没发生过?这是不是关于我此次出行的暗示?如果是的话,是谁在提醒我注意呢?我是该按部就班地登上这架飞机,还是赶... 查看全部[ 巧合是神的指示吗? ]
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本能
我们的大脑擅长从不同事物的类似特性中寻找规律,所以巧合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其实不足为奇。心理学的先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认为,我们将巧合视为种种内在联系,这些联系会编织成一张不可见的网络。他用“同步性”(synchronicity)来描述这种神秘的力量。一些关于新世纪(New Age)的书籍充分发挥了荣格对巧合的解释,讲述巧合的力量的国际畅销书《塞莱斯廷预言》(The Celestine Prophecy)和各种跟风之作就是绝佳案例。 这种将经验、标志、图像和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冲动,源自大脑理解周围环境的特性。正如我们之前探讨的那样,如果大脑没有这种特性,人类... 查看全部[ 发现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本能 ]
故意捣乱的上帝
故意捣乱的上帝 讲故事是医治心灵的灵丹妙药。书上的故事也好,电视里的故事也好,它们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们把意义的碎片拼凑在了一起,最终产生了更多的意义。换句话来说,故事让我们理解世界,而理解世界会让我们的大脑很高兴。但我们听到的一些故事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下面这个真实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几年前,我在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一家公共卫生组织工作时,碰到过一起悲剧的意外事件。有位女士驾车前往市区,在一个路口停下来等红绿灯。她不知道,自己正好把车停在了城市总水管道的一个井盖上面。她同样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的是,相关部门正在测试总水管道可以承受的压力。她所在的这个区域正好在加压试水。 就在她... 查看全部[ 故意捣乱的上帝 ]
温度决定人际关系?
如果你和某人吵架了,他开始不理你了,你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冷遇”。如果你觉得某个人很亲切,就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我们习惯用这些比喻来描述人际关系,但它们是否也有字面上的含义呢?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探讨了真正的冷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温度真的和社交距离有关系吗? 研究包含了三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被试需要在手持一杯冷饮或热饮的情况下填写问卷(这仅仅是一项准备工作),然后从自己认识的人里选一个,通过“他人纳入自我量表”(Inclusion of Other in Self)给彼此的关系打分,确定关系的亲密度。在这段时间里,被试无暇考虑... 查看全部[ 温度决定人际关系? ]
你自己买彩票的中奖概率比他人代买更大吗?
大多数学生都不怎么喜欢统计学。除了微积分和有机化学,统计学课程在任何一所大学里的出勤率都很低。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统计学。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可能性”的操纵。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司机,水管有足够的缺陷,总有一天某个人会在即将喷发的井盖上停车。或许这种事每年才发生一次,甚至十年一次,百年一次,但它迟早会发生。我们怎么知道它一定会发生?因为它已经发生过了。 “偶然”和“运气”实际上都是一种概率结果(probabilistic outcomes)。如果龙卷风扫荡了整个小镇,只有一栋房子毫发无损,我们可以说房子和住在里面的人很“幸运”。也没准有人会从超自然现象的角度解释... 查看全部[ 你自己买彩票的中奖概率比他人代买更大吗? ]
每个人都有“第二个脑”?
每个人都有“第二个脑”? 人们研究导致白日梦的神经结构最多不过十年。在那之前,以耶鲁大学的杰罗姆•辛格(Jerome Singer)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都认为,白日梦不是大脑出现的小故障,而是发挥着某种作用。但他们一直找不到支持这个观点的铁证。大脑成像技术通过显示人们做白日梦时大脑活跃的区域,填补了这项空白。当我们的大脑进入“自动驾驶”模式时,大脑里被称为“默认网络”(default network)的三个区域显得特别活跃,它们就是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回皮层和顶叶皮层。当大脑处于空闲状态,没有东西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时,“默认网络”就会活跃起来。其实,它一直在后台运作,只有在我们什么都不关注的时... 查看全部[ 每个人都有“第二个脑”? ]
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
不管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屏幕上,比喻都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表达形式。比如,我们在比较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城市时,我提到了一个我没去过但你去过的地方。你说:“那就是个又大又脏的臭水坑,里面布满垃圾,每个角落都充斥着你能想到的最恶心的东西。”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城市画面:蟑螂老鼠肆意横行,河里飘着数不清的垃圾,没有一处能落脚的干净地方。这个比喻是否贴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比喻让我把肮脏的画面和我没去过的城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或许有一天我会亲自造访那座城市,或是看到关于那座城市的可靠资料,发现你的比喻其实夸张了,或是再贴切不过了。但直到那时,我的印象才有可能改变。事实上,就算我知道了... 查看全部[ 比喻的力量:思维可以被语言塑造 ]
一张照片就可以改变你的记忆
一张照片就可以改变你的记忆 大多数人都认为,记忆不可靠是因为同一时间发生的琐事太多了。所以,我们会忘带钥匙,忘记密码,忘记有没有关烤箱。但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记忆很容易受外界变化的影响?这和日常生活中的“马虎大意”不一样,因为,如果别人要改变我们的记忆,就得“钻进我们脑袋里”,不是吗? 实际上,这种外部影响很容易发挥作用——只需要一些照片和一点时间就够了。费尔菲尔德大学心理学系的琳达•汉高(Linda Henkel)做过一项研究。她想知道,如果让人们观看展示某个行为结果的照片(比如掰断的铅笔或打开的信封),特别是反复观看同一张照片,能否让他们相信自己做过其实没做过的事。实验中,研究者向... 查看全部[ 一张照片就可以改变你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