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之殇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大老校长刘道玉继畅销书《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后又一针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力作。作者满怀对中国教育的热忱,从四个方面“大学理念”“教育体制” “校长遴选”“学术舞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并由此指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给中国高等教育开出了一剂良方。
作者简介
刘道玉,1933年11月24日生,湖北省枣阳市人,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自1966年起,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副教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委副校长、校长。曾氏中共第十届和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第十届和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在任职期间,他锐意改革,倡导民主、自由的学风、尊重学生的志趣、武...
目录
前言第一篇 大学理念之惑 中国教育中的“高、大、全” 相关链接: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谈高校扩招之祸 相关链接:著名学者丁学良历数中国高校问题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大学精神的重建 ...
更多>>该书热门标签
- 最新
- 热门
-
0
低俗混合器 2011-05-27
不想放权,只想放屁。
-
0
柏林苍穹下 2011-12-08
高校问题的核心是学术自治。
-
0
隔壁老王 2012-08-13
@剑路 想当校长的应该精读,校长必须是教育家,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果敢的作风~~
-
0
某毛毛毛 2013-11-11
嗯,读不下去,教科书风格
-
0
蝉 2014-04-09
: G649.2/0431-1
-
1
猫熊不要黑眼圈 2010-12-14
文章合集,重复颇多。建议大家看看“钱学森最后的谈话”(网上有) P84 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
1
猫熊不要黑眼圈 2010-12-14
文章合集,重复颇多。建议大家看看“钱学森最后的谈话”(网上有) P84 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
-
0
低俗混合器 2011-05-27
不想放权,只想放屁。
-
0
柏林苍穹下 2011-12-08
高校问题的核心是学术自治。
-
0
隔壁老王 2012-08-13
@剑路 想当校长的应该精读,校长必须是教育家,一流的教育家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果敢的作风~~
-
0
某毛毛毛 2013-11-11
嗯,读不下去,教科书风格
-
0
蝉 2014-04-09
: G649.2/0431-1
- 最新
- 热门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高校的弊端
1有用 romqqi 2011-06-06
其实分析总结中国高校出现的问题并不需要太大的智慧,即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能洞察其中的弊端。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育改革才举步维艰。如今,中国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培养的并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只是有用... 查看全部>>
-
高校之“高”
1有用 冬天的ice 2014-10-26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之所以“高”,应该在于师资力量,人文环境以及图书馆建设。但现在高校的“高”,好像已经变了味儿。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往往对学生认真负责,最受学生喜爱... 查看全部>>
-
一个曾经高校校长的赤诚独白
4有用 zqfox 2011-01-26
我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那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他会作为我人生轨迹上的一个落足点,长久留存。但作为一个“学校”,他也有很多让我郁闷的地方。我98年入学,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的扩招,02年研究生入学... 查看全部>>
-
高校之殇,当代大学生也该看看
8有用 MAYA-挺 2011-09-10
我是在图书馆六楼偶然发现这本书的,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精读了一遍。作者是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那个资深的教育改革者。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会有不吐不快之感,虽然我不是什么热心教育的人,反... 查看全部>>
-
高校之殇,当代大学生也该看看
8有用 MAYA-挺 2011-09-10
我是在图书馆六楼偶然发现这本书的,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时间精读了一遍。作者是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那个资深的教育改革者。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会有不吐不快之感,虽然我不是什么热心教育的人,反... 查看全部>>
-
一个曾经高校校长的赤诚独白
4有用 zqfox 2011-01-26
我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那里留下了我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他会作为我人生轨迹上的一个落足点,长久留存。但作为一个“学校”,他也有很多让我郁闷的地方。我98年入学,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的扩招,02年研究生入学... 查看全部>>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高校的弊端
1有用 romqqi 2011-06-06
其实分析总结中国高校出现的问题并不需要太大的智慧,即使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也能洞察其中的弊端。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教育改革才举步维艰。如今,中国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培养的并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只是有用... 查看全部>>
-
高校之“高”
1有用 冬天的ice 2014-10-26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之所以“高”,应该在于师资力量,人文环境以及图书馆建设。但现在高校的“高”,好像已经变了味儿。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往往对学生认真负责,最受学生喜爱... 查看全部>>
评价“中国高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