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吃饭是为了思考的图书主页

吃饭是为了思考的评论

  •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再读一次,比起第一次不知所云,这次之乐趣油然横生。
  •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
    帮我疏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各个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 尼采的锤子
    读后感觉还不错,感觉一口气能读好几章。但后面几个哲学家我并不了解,阅读起来并无快感,看来此书或许尚需有一定了解后再回过头看作者的评品,或许味道更足。该书并不是简单地介绍西方哲学,而是加入了作者的评论怀疑和批判,而无论这些是否是作者原创,他都锻炼了读者在思维上的训练。那些看什么学什么信什么固执什么的人,需要看看这本书的怀疑精神。这样的书在中国思想史或哲学史上都是我所从未见到的。
  • 尼采与形而上学
    第一次感觉很多地方不懂,而且感觉有点乱。第三次读的时候觉得很多地方是引用尼采的语句,由此很多地方未详细深入地阐明。对问题的讨论似乎又欲言又止。
  • 40堂哲学公开课
    前面我懂的读起来很有味道,后面没学过的读起来云里雾里。
  • 尼采与身体
    对尼采来说,最好是先介绍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再介绍其解脱之道。所以悲剧精神应该放到后面,而作者则放到了第一章,很容易让读者表面理解了尼采,虽然读者可以在后面的章节深入了解尼采。
  • 尼采
    读起来感觉有点乱。经常看到作者给出了一个问题,却读不懂他给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行文跟着尼采的著作时间顺序来,甚至一本书的部分的顺序来,过于零散。不过还是给了我一些启发和对我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印证。比如我不觉得尼采的写作风格是对体系的反抗,甚至他的非连贯性,导致他的思想不易被理解,甚至他自己也因为这种原因而未将自己的思想疏理清楚。
  • 西方死亡哲学
    无故被豆瓣注销两次,不给任何解释。只是申诉后随便给你恢复掉而已。
  •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一个哲学家攻克下来。每读一个哲学家都参照其他哲学史和各期刊,终于由三年前几乎读不懂的状态,到今天基本达到了解的程度。今天翻了下这本“工具书”,发现基本都划过线了,那也算是读过该书了,于是就上豆瓣点了一下“读过”。综上。
  • 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
    给我很多启发,虽然很多地方还是读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