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岸的评论
-
评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
附录最精彩。
-
评漂游放荡
七八年前流行的博客写法,但照片比其时的平均水平高出十个段位。文艺青年们敏感、脆弱、迷恋细碎的瞬间和物件,十年后再看发现连成长的轨迹都相似,但偏偏这样的雷同也让人讨厌不起来。
-
评双CHEN记
看着以前喜欢过的作者灵气消失殆尽真是件沮丧的事情。大段流水账,偶有妙句,他尝试“返璞”却没有“归真”,或许是旅行的疲惫让记录变得仓促和粗糙。青春期伤春悲秋的情绪变成死都不怕的大无畏。好好走路,好好写字。
-
评多多,爸爸一直在这儿
作者是豆瓣上最有味道的摄影师,可是除了对照片本身的诠释以外多了太多重复的抒情,照片也被出版社加入一些可怕的元素,显得异常矫情。在父爱与家庭集体缺失的上一代关照下,这一代至少会多一些陪伴和自由。
-
评犬的记忆
不知道要不要感谢翻译,把原本直白的日语翻译的九曲十八弯,却又更加贴合森山大道暧昧不安的摄影风格。始终觉得不会写字的摄影师是不合格的,至少森山大道能把回忆写得好看。
-
评当恐慌来临(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Ⅱ)
和1相比,这本简直就是马格南成员大集合。可以看到摄影的内容越来越趋同,其内核反而更加多样性,成为其他表达、媒介和学科的补充和映射。
-
评看不见的VOGUE
在北京一讲座上某摄影师推荐的必读,时尚摄影几十年前果然比今天更前卫,文字部分索然无味。
-
评食桌情景
名正言顺的吃货笔记,借着食物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一串联起来,不愧是个小说家。说起来日语的语感就是那种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得理所当然的语气。我对食物太不敏感了,这样的随笔读起来也无味。
-
评时装时刻1987-2007
换作以前我会对时装、时尚这样的东西嗤之以鼻,最近才逐渐明白所有的深爱都值得坚持和大书特书,很多时候也许只是出于极为私人的目的,但你永远不知道你所做过的事情会通向何处。就像黎坚惠这本书,尽管那些牌子、设计师看得人一头雾水,你仍能在那些随性的照片和亲昵的文字窥见香港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