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Ada的图书主页

书评 (查看全部)

  • 三十多岁的女人看这本书

    对《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这本书的评价 2008-09-27

    这本书很功利,不用说的了。不喜欢这本书在于她的基调,在适应一个韩国社会的基础上,告诉女孩如何"攫取".我总觉得,内心的探究比外在的健身,理财等等更重要,尤其对二十多岁的人来说.当然不乏一些很好的建议,... 查看全部>>

  • 这类文章出书似乎隆重了

    对《我是一只IT小小鸟》这本书的评价 2010-09-20

    我应该不是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买这本书是因为好奇90后的从业经历,还有,一些作者见过或者通过Blog方式等知道,也想知道他们的过往。虽然很多人的经历看起来似曾相识,因为兴趣,或者因为不满呆板的学校教育等... 查看全部>>

  • 西乡离我们太远

    对《活法(叁)》这本书的评价 2010-06-22

    是稻盛和夫对西乡语录的读后感。读完前两本《活法》,才可能看出稻盛和夫把西乡作为精神导师的原因。但实际上,纵观西乡的生平,他是一个按照目前的评价体系,典型的失败者,后世平反又如何。我们有多少人是希望活着... 查看全部>>

  • 读到结尾的时候觉得自己要是能在那样的环境里生存十年,就离进精神病院也差不多了。

    对《我与上一代人的战斗》这本书的评价 2007-10-17

    书中有些地方很幽默,看的时候也大笑。可是整个看完,心情是灰灰的,书中唯一有些阳光还就是那个“愤青“-林树新。 查看全部>>

  • 读完了再做评价

    对《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本书的评价 2011-03-26

    读的时候,我只是在想,做虎妈的女儿真是个可怕的人生经历。虎妈也意识到这点,她也不隐瞒她所得到的各种批评和抵制。我有时候也奇怪,她那么辛苦,那么强势,但是她确实敢大声宣称:“我所做的一切,百分百是为了女... 查看全部>>

  • 真正大师的通俗书籍应该是这样

    对《24堂财富课》这本书的评价 2009-10-12

    真正大师的功力表现在能用很浅显的语言把本学科的东西说透,让一个毫无基础的初学者都能听懂,了解到学科的基本原理,甚至本质。陈志武的功力,还表现在结合实例来进行讲解。更难得的是,在大家觉得是冷冰冰的商业社... 查看全部>>

  • 一个偏执狂型的父亲

    对《我的事业是父亲》这本书的评价 2008-09-09

    周末花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读完了《我的职业是父亲》。在电视扫描的几分钟内,听到这个叫蔡笑晚的父亲说,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玩是不对的,因为会妨碍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一句话,我买了一本书,想了解他还有什么方... 查看全部>>

  • 很轻松的读物

    对《爱在左,管教在右》这本书的评价 2011-03-26

    因为女儿同学妈妈的推荐买的。一个晚上就翻完了,看得很轻松。因为里面有很多事例和个人体验。但是呢,太轻松了,感觉没什么含金量,和看个电视访谈,育儿节目的收获差不多。里面加入的香熏之类的内容,让我感觉不伦... 查看全部>>

  • 神话了

    对《不生病的智慧》这本书的评价 2010-03-03

    马悦凌说的很多事例,有神话之嫌疑,反正是她所说,并没有其它佐证。反正,我感觉有夸大嫌疑。固元膏真是火,我周围的同事,很多人在吃,还游说我也去弄一些。但对这些有些道理,又有些玄的东西,我通常不太有兴趣尝... 查看全部>>

  • 以美国人立场写的解决方案

    对《世界又热又平又挤》这本书的评价 2010-05-18

    弗里德曼的书以前看过,没有像这本书的感觉,作者处处以美国人的利益为优先考虑,而且对美国的忧患意识强烈。所以,希望作者客观的话,已经不可能。书中多次提到中国,对中国的担忧就是,如果中国人要都达到美国人的... 查看全部>>

Ada的评论

  • 培训师
    这本书处处可见很机巧的句子,外企氛围很足,因为大量中英对话,比《杜拉拉升职记》好看。不过,男作家好像都要把男猪脚写成数个优秀女性同时追的香饽饽的倾向。@琢磨先生
  • 金领手记
    写职场的文章很少能像@姐夫李 写得这么轻松幽默,而读者还能体会到背后的无奈和自嘲。作为500强公司公共关系总监,见过各类要人,经历过的希奇古怪事情一箩筐,《陈述是生死考验》那一章就把我笑晕了。
  • 布道之道
    副标题可以是:如果说服团队其它人采用新技术新方案。作者的很多案例让我联想到之前所呆过的软件企业,那种分权制的,业务导向的姣大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可能更适合读这本书。
  • 管理3.0
    这本书像是Evernote上的随笔合到一起出了本书。随便翻一章读很有收获。全书翻下来就感觉作者有点不知所云。
  • 无界
    对用户已经不能按照年龄,收入,地区等传统方式区分,而是要考虑价值观,兴趣等更适合互联网聚集的特点。这本书把消费者分为五类:真正的无界者,移动骑手,数字宅,技术派,模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