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木叶的评论
-
评远去的都市
该书通过对建国初期上海社会的精细分析,展现了“革命入场,都市在场”的主题,让人思考历史发展中的“断裂”与“延续”。
-
评衰世与西法
杨老师的书,着重读了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一节。科举制给中国传统社会提供了政教流动的平台,而其阐发的“天下”观念散至全国,又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散下了种子。科举废,史家多称近代化之壮举,然文脉失,士大夫政治不复存在,社会趋于动荡,亦让人深思。历史是复杂的,需要用一生的阅历去读懂它的沧海一粟。
-
评权力源自地位
在近代中国的新旧辩证互动过程中,知识分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的精英主义传统,作者将这种关切集中于北大,在字里行间中彰显历史的延续性。
-
评灰色上海,1937-1945
记得张济顺教授曾提到过此书,机缘巧合,借得一阅。该书成书于上世纪90年代,将视角聚焦在抗战时期的上海文人,隐、忠、降,三种选择决定了三类人物的命运,但他们绝非是脸谱化的形象。真实的历史是复杂的,简单的道德评判无益于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傅葆石先生以扎实的史料为我们呈现了当时沪上文人的众生相,既是对历史的写实,也是对人性的探微。
-
评十字街头的知识人
大时代下知识分子该走向何方?如何审视逐渐枯萎的心灵?小兵老师没有给出答案,但做出了有深度的思考。
-
评诗与政治
姜老师从女子越剧这个主题出发,由表及里,逐渐分析出演艺政治的话语体系。无论是理论视角,还是方法实践,该书都写得十分精彩,引人入胜,自己从中也受益良多。
-
评上海繁華
多面的上海,才是真实的上海。
-
评新天下主义
在传统中国,有“天下”而无“国家”,“天下”意识成为了中国人的思维惯性,而家国天下则成为构建中国传统社会的共同体。然而到了近代,借用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说法,人类社会完成了一次“大脱嵌”(great disembedding)。如同马克思·韦伯所说的“祛魅”,将个人、律法从神意世界中解脱出来,而对于中国而言,则是在进入近代世界后所面临的生存性危机。从概念模糊的“天下”到权界清晰的“国家”,中国逐渐告别了家国同构的天下世界,在西学东渐、寻求富强的浪潮中艰难开始“民族国家”(nation-state)的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国民”也随之而生。如何理解这种转型,如何在历史与未来中寻找中国人的天下观,此书可作一番解读。
-
评思想之旅
在福州路淘得这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挖掘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心路历程,殷海光一生身份多变,不变的是他对真理的赤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