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Shayne的图书主页

Shayne的评论

  • 现象学的观念
    这本小书是胡塞尔对自己思想的一个导论,从而也是对整个现象学运动的导论。不过由于运用了一些在别处不常见的术语,想要无障碍地理解还是需要一些介绍或解释。书本身的内容极具启发性,整个现象学的张力几乎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源头。
  • 纯粹现象学通论
    初步发展了现象学的先验进路,明确提出了现象学还原、本质直观和明晰性等概念,隐约地涉及到了内时间意识和主体间性。还包含有对于意向活动和意向对象的详细探讨,显示出胡塞尔在认知问题上的洞见和深厚学养,对于后世的知识论摆脱其朴素的行为主义多有帮助。
  • 哲学解释学
    从一部英译的伽达默尔文集转译的书。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哲学诠释学的各种短论,其中只有第二篇和最后一篇是《诠释学》中未收录的,基本上继承了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的普遍性”(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思路,针对哈贝马斯对传统的批判,揭示出后者方法主义的一面。第二部分是几篇有关现象学运动的内在历史的论述,尤为详尽地讨论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产生背景、核心突破和内在困难,既保持了现象学传统之内的那种深刻性(不至于流于幼稚的外在批判),又保持着距离,强调人们仍然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作者对黑格尔的熟悉和激活尤为抢眼;此外,追忆弗莱堡往事也是如在目前。翻译有点小瑕疵,部分术语与通行译名不统一。
  • 哲学史教程(下卷)
    德国人写的哲学史特点在于,喜欢把人物打散,而用概念逻辑的自身发展构建起历史的线索,尤其是对于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复杂的理论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清理;对社会政治学说的兼顾也比较到位。
  •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虽然已经在好几本哲学史里面读到前苏格拉底哲学,但读到这本小册子的时候仍然时常眼前一亮。尼采的气质本来就和那些人相近,再加上他一贯的文采飞扬的诗化描绘,达到了既优美且深邃的效果。翻译的也非常有力,基本还原了德文的磅礴气势与谨严法度。
  • 时间现象学的基本概念
    这本小书由六篇文章/讲座稿组成,其主题是,现象学主流(胡塞尔、海德格尔)之中对“流俗时间”和“本己时间”的区分是建立在对古代哲学的误读上的。在柏拉图那里,“现在”并不存在而只生成变化,是亚里士多德让现在进入存在,现象学家把亚里士多德当成唯一的传统进行批判,甚至在建构之中也保留了现在的优先性,从而忽视了柏拉图时间论的活力。基于此研究,作者还谈论了有关判断、希望、原教旨主义与乌托邦主义等伦理政治问题。
  • 启蒙哲学
    汪洋恣肆的一本书,材料特别多,把启蒙思想的前前后后都写到了,之间的联系也很全,但是条理不是很清晰,需要耐心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18世纪思想极为芜杂,但是后来在20世纪成为主流的想法,在18世纪几乎都曾出现过,只不过一百多年间一直湮没无闻。或许在那草丛中还藏着珍宝。
  •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看的第三本同类书籍了,却第一次会掩卷叹息。怀念和尊敬,一百年来那些做过无数“徒劳的”努力,并给后人以启迪的大师们。(赵先生的意见非常中肯平和,看着很舒服)
  •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在这部早期手稿中,笛卡尔以谈论“原则”为名,建立起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其特征在于:第一,在思维之物与广延之物间做出了明确的区分;第二,以真理唯一的信念为导向,引入还原论的方法,诉诸组成对象的“简单性质”、并将对象当作无非是简单性质的集合;第三,在寻找简单性质时,不以存在论而以认识论为导向,突出了形而上学的“为我性”。从成书的观念背景看,笛卡尔开启的近代形而上学在其倾向上根源于对文艺复兴神秘主义之晦涩暧昧性的恐惧与拒斥,以片面的形式化的路线追求明晰,这从笛卡尔在手稿中使用的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中可见一斑。翻译上瑕疵很多,影响理解。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按照《纯批》体例对它进行诠解的一本中规中矩的著作。开篇言明康德在该书中的抱负,之后梳理了从先验感性论直到先验方法论的论题和论证,最后简要提到了它的影响与评价。作者特别注意引发康德与当前哲学、科学领域中学者的对话,以为康德辩护的方式揭示《纯批》的当代活力,并且清晰地辨析了康德所用的概念和术语。这样一来,后世对康德的许多批评就显得是源于对他的误解或无知。非要说缺点的话,大概是作者太过固守于辩护者的立场,自身没有与康德进行充分的对话,导致康德著作中更深层的内涵没有被激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