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半了。睡不着。
刚刚又一次看完了、或者说是听完了Kate Chopin的《觉醒》。已经是第二遍了,第一遍读它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书的扉页还留有我特别稚嫩的笔迹:周曼于地坛2003.10.12日购买。迷你口袋书的版本,拿着很方便。
第一遍读完也就10岁左右吧,只记得当时看完了之后心潮一阵澎湃。书的封面写着“外国禁毁名著精华袖珍读本”几个字。当时眼睛就亮了,原来“禁毁小说”这么有意思?!内容挺正经的啊,没我想象中的烂俗啊。自己还很喜欢,当成一部名著对待。周围小孩儿哪儿懂这个啊,偏巧我看过,就喜欢跟别人聊。我一说《觉醒》怎么怎么着同学就投来异样的眼光,尤其是在扫了一眼封面上的几个字之后。
我初中以前都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被老师活生生培养出来的。我经常一边鄙视一边抄那些“好词好句”,老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没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但很多年之后当我再次读这本小说时,我改观了。因为在看完结尾之后,我居然发现了几个似曾相识的句子,都是我小时候抄写过的。无比感怀。
几天前看完了日本女作家胜间和代的《时间投资法》,顿时受启发,果断采用了书中推崇的“有声读物”学习法,从亲爱的驴网荡下了一整套的“床头灯”,就当练听力了。
缘分啊,又让我看见《觉醒》了。不犹豫,就听它。
内容我还模糊记得,讲一个已婚妇女通过类似“婚外情”的恋爱而认识了本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渴望独立渴望爱情。此书被禁就是因为距今一百多年前此书出版的时候,舆论炸了,一致认为此书内容离经叛道、粗俗低格调。直到五十多年前有个瑞典人研究美国文学的时候才把此书重新推向了社会,等到了认可。这部书也终于匹配上了一个公正的评价,被誉为是美国十九世纪仅次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著作。早期女权主义的标志之一。
当然以上内容维基贡献不少。
我看书很少关注“XX世纪最有影响力”、“XX隆重推荐”、“XX主义代表之作”等等头衔。虚无。都是噱头。
我就是很执拗的喜欢这本书,喜欢这个故事,纵使它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地球上有多少个忙无目每天两点一线过生活的人?有多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屈尊于现实的那张网?又有多少人自始至终都在抑制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热烈,只为了成为别人所期望的那种人?
不在少数。
睡着的人太多了,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行尸走肉,没人肯正视自己才是孤魂野鬼。所以1899年《觉醒》出来的时候,遭到了一致的唾弃。甚至是那些和女主人公Edna Pontellier一样的家庭主妇们也为小说中袒露的情欲描写而不齿。
这使我想到了几天前才看完的《肖申克的救赎》。里面Red就不止一次反复提到了在监狱里呆久了人都会被“制度化”,反而不愿意离开牢房,这就是监狱最可怕的地方。一样的道理,在一种社会氛围里呆久了,人也会相应的为了适应集体而掩饰自我、磨去性格棱角。贵妇阔少们为了小说赤裸的描写而唾弃它,也让我这个百年之后的人由衷的想唾弃他们。
其实不是唾弃,只是厌恶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掩饰。对现在的人也是。你做作、你何苦?
我自始至终都感觉自己的心率和 Edna是同步的。我能感受到她在孩子和自我之间的痛苦抉择,能感受到她对丈夫的厌恶,能感受到她对Robert的想念还有狂烈的热爱,甚至能感受到她选择在海中结束生命时的那一阵错觉。
……我穿越了。
但我仿佛跟随着Kate Chopin真真切切的在Louisiana活了一遍。我跟着Edna一起思考、一起抉择,幻想着Robert会以何种姿态在此降临在身边。我真正融入了进去。我想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了吧。
正因为我把故事的经历当做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在看到一些人对它的攻击时,我表示难以理解。对此我只能解释为内些人根本没有深入到故事中去,他们的初衷就是龌龊的,为了想看情爱桥段而选择此书的人肯定会后悔的。因为这本书里对情欲的描写真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是点到为止。它之所以为名著,更重要的是它带给人心的震撼和人性的思考。
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小说是成功的。尤其是当我google作家资料的时候,立刻被Chopin这张神情萧索,与世无争的图片震慑了。
这个优雅的、流淌着法国贵族血统的女子,慵懒的在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晒着太阳,注视着周围的男男女女。她看到了无数的Edna,无数的Robert,于是有了《觉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水到渠成,毫不做作。
对于这样一本能带给我思考的书,我只能力荐。
我经常标榜自己是Jane Austen的大粉丝一枚,陶醉在英伦乡村气息的浪漫爱情中。但哪怕是Jane的作品,都没有带给我如此多关于自身的反省。
“我是谁?我正在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不属于任何人。我属于我自己。我有权决定我的未来,你们无权干涉。”
我希望有更多人去阅读这本小说。
相信我,你不虚此行。
[Kate Chopin,穿越百年再看觉醒]
对“[Kate Chopin,穿越百年再看觉醒]”的回应
《The Awakening》热门书评
-
觉醒的历程,女性的宿命
25有用 0无用 南方与北方 2008-08-02
在《觉醒》的第三章中,受到丈夫莫名其妙的责难后,因为心中“一股难以言喻的抑郁之感”,使艾德娜“眼泪来得太凶,睡袍的袖子已经湿透,无法再擦拭更多的泪水了”。至第十七章,回到漫步大道上的好宅后,艾德娜不再“唯夫是从”,甚至“脱下结婚戒指,丢到地毯上”。虽然其后艾德娜在女仆面前重新戴上了戒指,表明她此时还...
-
醒来了,却还是困着
16有用 3无用 叶镶嵌 2008-01-06
醒来了,却还是困着 2008-01-06 00:33 读了本书,后天就要考试,建筑物理,围护结构的传热人工光源的特性,种种的,更教人觉得无聊,觉得烦琐,;索性丢开,来敲几个段落。 书名“觉醒”,故事也平常,二十...
-
[Kate Chopin,穿越百年再看觉醒]
12有用 1无用 _Mana_ 2010-08-09
凌晨,三点半了。睡不着。 刚刚又一次看完了、或者说是听完了Kate Chopin的《觉醒》。已经是第二遍了,第一遍读它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书的扉页还留有我特别稚嫩的笔迹...
-
Bitter-Sweet “Anti-Tide” Struggles in Kate Chopin’
6有用 1无用 鹭大A 2009-03-17
Kate Chopin’s novel The Awakening has aroused many readers’ attention for its remarkable “ideas of feminism”. It has shown us ...
-
simply don't like the protagonist
4有用 5无用 弦月 2010-05-22
This is simply a story about a lonely and desperate housewife who couldn't bear her boredom and craving for young and pleasant...
书名: The Awakening
作者: Kate Chopin
出版社: Bantam Books
出版年: 1981
页数: 211
定价: $4.81
装帧: 32K
ISBN: 978055321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