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韦尔奇的《商业的本质》在经济学读书榜上属于必读的范畴,但是翻开篇章却似乎毫无新意,阅读管理类的书籍貌似都是千篇一律。只读了一百多页,希望剩下的部分会给予自己更多的启发。作为一名并不合格的90后,长期浸泡在80后的世界里,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体制,三年的时间不敢说是国企老鸟,却对很多事情逐渐产生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人员篇
1、过剩的人员配备
不管是科班出生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国企就有的工作人员,总是体现出人员富余的现象。办公室员工只有很少的工作需要完成,甚至自己这个工艺工程师一年内真正参与的工作少之又少。当然在体制内不乏想要一劳永逸好好养老的员工,但是对于自己之后种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员工,似乎并没有些许利好消息。
过剩的人员配备首先增大了企业的薪酬支付,其次有限的工作限制了有潜力的员工进一步成长。当然朝九晚五的工作,可以保证工作时间以外的生活可以保证,然而真正在工作时间以外还能坚持给自己充电的毕竟是少数。
不过上次也听到一种解释,国企就是需要帮助国家解决劳动力,不然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口,失业率该是何其之高,国民的幸福感又要从何保证,也是一说。如果国企真的是为祖国解决劳动力的,那么合理的人员配备甚至部分人员裁撤貌似也是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
2、单方面的追求高学历
身边不乏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提出这一点不是拿学历说事,而是这些人本身就是佼佼者,高学历、高智商甚至兼顾高情商,可是与众多员工一样,有限的工作内容,有限的升迁机会,体制内的工作犹如温水煮青蛙,离开,有点儿舍不得,反之,前途貌似并不明朗。几年以后,除了年龄与世故,其他的并未见长。这种时候选择跳到其他公司更是痴人说梦话,而体制内安逸的生活更是让自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性格。孰是孰非还真的说不清。
(二)资源篇
随处可见的铺张浪费。
对于很多工程,其进行的意义何在?其实完全可以修补的,却一定要更换。之前自己设想,现在公司就是大锅饭,不管盈利多少都是平均分配,如果跟私营企业一样,设定一个数额,盈利超出的部分按照比例分配给员工,那么必将节省不少开支。万事都是双面性,自己只看到了盾牌的一面,却完全忽视了另一面。如果企业推行这种奖励方式,那么每一个分公司或者部门就将尽自己所能去省钱,貌似有公司在椅子坏了需要更换时,选择用胶带粘一下。
由小见大,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为了节省开支必将选择只要不影响运转就好,此时仪器设备的安全系数将大大降低,此时,得与失之间将如何衡量。如果国企要改革,这方面一定要列入考虑范围。
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尚未找到合理的解决之道。
读《商业的本质》对现行体制下国企文化的反思
《商业的本质》热门书评
-
【笔记】亦步亦趋,探求真实、建立互信
20有用 1无用 伊卡洛斯 2016-05-03
7p 商业的本质是一项团队运动,目的就是要去赢。不是依靠一己之力,而是依靠群策群力,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征求他人的建议和想法,获取他人的帮助。 8p 让使命、行动与结果协同起来。 15p 圣战:开放的思维,整合数据的激情,业绩增长的强烈渴望。 20p 一次人事变动或大额奖金,比100次讲...
-
一个思考商业的大框架
17有用 2无用 第一推动 2016-04-09
从装帧说起,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吸引,“商业的本质”这几个字在白色封面的衬托下十分打眼。拆开包装,发现这个白色外壳是一个护封,里面还有一个棕色大气的硬装封面,给人一种简约上档次的感觉。总之第一印象这是一本配得上商务人士阅读的有份量的书籍。
没有惊奇,但值得一读
11有用 1无用 cmatao 2016-04-05
这是“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封笔之作。很顺畅地就能读完,主要是因为我过去多次读过他的10年前的经典之作《赢》,对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是较为熟悉。我更愿意将他的这本书定位为他对《赢》的高度提炼,虽没有太多的新内容,但一些观点和方法在现如今还是有值得审视和借鉴的意义。他主要提出了企业实...
- 百味书屋丨纸上得来——评《商业的本质》
5有用 0无用 index尘桥 2016-06-01
本书内容分为商业篇,团队篇,职业管理篇。前两篇视角是以管理者,公司为主视角,间或夹杂着公司成员的视角。最后一篇是以求职者的视角来思考讲述的。
书名: 商业的本质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al-Life MBA: Your No-BS Guide to Winning the Game, Building a Team, and Growing Your Career
译者: 蒋宗强 | [美] 苏茜·韦尔奇
出版年: 2016-4-6
页数: 294
定价: 4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58339
- 百味书屋丨纸上得来——评《商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