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月,因为夜的朦胧,因为月的明亮,还因为月中嫦娥玉兔的美丽传说,喜欢月光洒播后喧嚣被覆盖隐匿的尘世,钟情于朦胧之间心迹的那份静好。但我们所感知的都是远景,近月,有着怎样的凹凸轮廓却不得知,这本《近月》,飘忽在明暗之间,有光彩也有阴影,更深入的用月来深刻人性的生死与情深,让人纠结,无法释怀的同时又有着一种莫名的释然。
一个成长在阴暗环境中的女孩海伦,陪伴她成长的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折磨和苦难,在她成年的世界里,承受的远比享受的多,母亲的刻薄刁难,生活的不遂意,随着不断加重的负担的累积,关于母亲,她所感的更多的是愤恨和敌意的不解,父亲离去后,原有精神病的母亲继而痴呆的既定事实更是让他倍感压抑,生活的重负和精神的折磨让她急于解脱。而关于解脱的方法,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大多数,都会选择无公害的自我消亡,也有人会选择报复社会的犯罪,而像海伦这样的杀母行为实属罕见,作者延续《苏茜的世界》的一贯写作风格,将家庭很大,对读者的神经挑战刺激性也很强,但作者描述得很平静,貌似当事人海伦也并没有抓瞎的感觉,但通过她的举动,还是不能掩饰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她用肉体的刺激来释放精神的紧张,用转述杀人事件来求得谅解,不长的时间内与最血脉相亲的人别离,穿越了最长的思想空间,是用违道德常规的视角来反观了正常的家庭伦理。
关于死亡的读本中,更多的是立足在惊悚故事中,关于死亡到底是解脱还是不值得的论述也太多,这本书中的事件不单是令人恐怖,而是因血液冰冷的震惊,是让人心底生出颤抖的怕,我们终究都难逃离生死怪圈,记得此前曾有调查对死相难看程度进行过榜单排行,尽管看似很是有违道德,但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不管有没有价值,对已决意离去的将逝者还是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的,在中国 “孝为先,生为大” 的传统观念中,似乎总出这些的结论人活该千刀万剐,那么,书中亲手杀生母的女儿似乎连凌迟都不能解恨了,但观人,总有善恶之差,且关人性,纵然会有美丑之别,生活如是,如月,有满就有缺,能以平和的心态去正视才是关键。
而关于死亡的方式有很多,但凡非自然的死亡都会令人扼腕,这种有违道德和良心的杀人行为更是为人不齿,更何况是生母?一度,医院是否应该实行安乐死的争议闹得唾沫横飞,我的观点,亦是赞同,既然患者不远活受罪,何不助他安乐而归?我想这种被要求的行为并不会遭到“杀人诛心”的谴责,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尽可能多的看世界一眼,当自己没有勇气活着,却不具备找死的能力的时候,助人为乐也无不可,但要平衡解脱与束缚这道关还有难度,正如海伦,原想解脱自己,实则难逃精神的枷锁。
“人们眼中的月亮其实不是月亮,而是月亮的影子,没人能完全看穿月亮的影子,每个人都如一轮或残或圆的月,阴影里隐藏着更多的真相。”这句话是在书中唯一直述关月的语言,断章来表面看似乎全书与月无关,而纵观其实与月息息相关。因为在近月中,我们看到了不圆满,看到了非自然,甚至利用这个望远镜透视到了月亮的背后,窥见了斑点和丑陋。
记得看这本书的当时,是在火车上站着,没有座,邻座看《小王子》的姑娘在大致问询内容之后居然有几分瑟缩,贯连到看我的眼神在瞬间也变得写满不解和疑惑,似乎我是一个另类,这本书是烫手的,而实际上,以杀人开篇、以灭亲为线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恐惧,当然我们,也包括我都不会有这样的举动,但我可以说,我能理解,死,人终有一次,这种貌似最丧尽天良的杀戮正如她所说,实则是一种最仁至义尽的理所当然,因为这也是一种爱,虽然不伦,不类,我们看到更多的应该是故事背后影视出的现实生活。
读完《近月》,再看当时的月亮,已经换了容颜,内容多了许多。
近月:飘忽在明暗之间
《近月》热门书评
-
困境
7有用 0无用 黑暗之刺 2011-06-27
在家庭组成里,父母的地位可算是坚如磐石,一方面要尽到养育子女的责任,一方面又要辅助孩子成长让其慢慢适应社会;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总归也有成人的一天,这时候无可避免又涉及到“反哺”这一角色互换的演变,在《初学记·鸟赋》篇中就有“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这样明确的表达,以自己的能力去回馈父母...
-
完整的骨架,缺失的月亮
4有用 0无用 林间的猴子 2011-06-14
在翻译作品大放异彩的当下,从琳琅满目的书架上选择《近月》作为阅读对象并不需要更多的理由----艾丽斯•西伯德-----仅仅单凭这一个名字就已经足够了。作为畅销书《可爱的骨头的》的作者,艾丽斯•西伯德第一次让我领略到了故事情节之外的快乐。近些年来,大量拼凑得很拙劣的情节、捏制得很粗糙的人物充斥在本土所...
-
黑暗的心,究竟有多深?
2有用 0无用 当归莳子 2011-05-31
晚上,见一位母亲牵着女儿走过十字路口,牵得小心翼翼,心中忽然一动。默默仰望天空,想,十年之后,女儿长大,母亲老去,她们再走过这个十字路口,会怎样?二十年后呢?五十年后呢?没有答案,答案太真实,也太残酷。最初想读这个故事,完全奔着“苏茜”而来。“我叫西蒙,听起来像三文鱼,1973年12月6日,我被谋杀...
-
月亮的背面——《近月》
1有用 0无用 抚顺读书人 2011-06-26
这不是一本特别流畅的书,挺凌乱挺晦涩,不知道是原作如此,还是翻译的问题。不懂外语,读外国的小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书名《近月》和内容好像没太大的关系,用月亮作比喻,我首先想到的是月亮的背面。月亮围绕着...
-
彷徨中的人性思考
1有用 0无用 云起半山 2011-06-26
《近月》写了一个女儿将年迈又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杀死的故事,时间的跨度不超过四十八小时。从女主人公海伦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和零乱思绪中,展开了一个家庭的历史及发展轨迹,在一切的是是非非与恩恩怨怨之中,解读了人类本身的一些困惑,也许这些困惑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也很难去辨别对错,只会被一种自我良心的谴责和社...
书名: 近月
作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Almost Moon
译者: 史宽克 | Alice Sebold
出版年: 2011-5
页数: 272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425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