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
“豪”,就是激情、豪情。
激情是年轻人创富的最大资本。
勤奋、悟性、灵感、激情才是年轻人真正的资源和优势。
如果你一直有饱满的激情,能将其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
一、念力
创富成功始于正确的心态
目标太低,容易倦怠;目标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
1000万不算多,是个非常靠谱的目标。
在一个激情仍在的时候去创富,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真正的创富过程,琐碎、枯燥、乏味、重复... ...所谓“激情燃烧的岁月”,更多是事后的“加料回忆”。
未长夜痛哭者,不足与语人生。你弄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吗?
我一般认为,启动资金有个三五万,就很好了。因为,第一次创业,跌跟头的比例很大。启动资金少一点,心理打击就小点,离爬上楼顶和打开安眠药瓶也远点。
对于创业者来说,太多的钱,反而有可能变成加快创业失败的“毒丸”。
第一个1000万都赚到手,突然心里有了点安全感,这挺重要。
1000万不是一个大数字,只要你肯努力,脑子转得快些,并且有点小运气,往往不知不觉三四年或更快,你就有可能赚到了。
创业时被骗点钱不怕,如果“常识”弄错了,被迂腐的教授、书本骗了,观念一错,就难以翻身了。
聪明而有毅力的实在是太珍惜了!
二、统御力
识人、用人与聚人
识人、用人、信任、惩戒。这是人性的博弈。
创业失败,很少是因为死在独裁,多试因为俩一样大,谁也说不服谁。
草创时宜专制,壮大后宜开明。
战略上宜专制,战术上宜开明。
领导,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管理,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绝大部分人都是中庸之质,因此要尽可能用一颗无偏见的心识才、用才。
具备以下特点的人将总会是赢家:(1)善意的;(2)宽容的;(3)强硬的;(4)简单明了的。
知识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视野高度”决定水平高低。
大体上,面试一个人,目的无非想知道两点:德与才。
针对小企业,最具效率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买一个专业人才测评软件。
一方面,要做到团队统一理念。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团队中的反对声音。
在“战略”上,大家要彼此达成共识(那是团队建设的核心),而在“战术”上,则必须反复论证,也就是怂恿争吵、鞭策博弈。
“反调”是公司之宝
创业伙伴有血缘关系,还是成功率高一点。
“领导”,最重要的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管理”,急需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两个人互补的道理,我肯定是需要坚持的。
在一切政体中,最糟糕的不是独裁,而是无政府状态。在企业经营中,最糟糕的不是独裁,而是群龙无首的内耗。
“独裁”,往往是最有效率的!“民主”,永远是次优选择,它能保证不出现最坏结果,但“民主”丧失效率,乃不变真理。
初创时虽然需独裁,但为了上轨道后别一跤跌进死亡谷,还是要慢慢回归... ...减少“霸王风格”。
三、成长力
创富心态与企业规模
公司如同学校,工资就是你的奖学金。
如果一个人要是有换位思考的智慧,就不会再热衷于“办公室政治”。
35岁,人生基本上可以看到头了。
左手捐钱,右手赚钱。若左手布施,勿令右手知。若右手赚钱,勿令左手知。
越往高处走,越需要聚集式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低估,因为机会来时就能一飞冲天;而是入错行,触到“看不见的天花板”。
吐过你认为自己终究一天会当老板的话,你就要在打工时,具备老板心态,学习老板视野,处处替老板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了老板的眼光——也就是这把尺子——我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怕什么不怕什么。
只有一个原则、一把尺子:“加入我是老板... ...”
打工像“聚功”
年轻人,去打工,什么都甭计较!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这家公司是不是能让你学习、锻炼、成就一身武功!其余的,什么的待遇啦、同事关系啦,都是瞎掰。
打工头几年,就是一个“聚功”的过程,一口真气,含在胸中,决不能散!咬着牙,死也要死挺出武功来。
然后,你就会发现,机会主动来找你了!起码,你能替你老板多赚钱后,猎头公司肯定就来了!然后,你可以选择“散功”,呵呵,当然不是自废武功的意思啦,而是说,用武功去换钱——起码,今天而言,年薪30万,算是个小小起点,你可以选择,用原先积累的武功,来换取相对舒服的生活品质。
35岁,人生基本就这样了
你三十岁,最迟三十五岁,一定要混到自己绝不再去投简历,而是猎头公司主动来挖。
企业,存在的基础和目的是赢利。
武功边练,佛法边读。生意边做,款项边捐。
用经营者的身份赚,用朋友的身份回馈,才是解决途径。
永企业家的“狠”去赚,用文明人的“爱”去捐,阴阳调和内外兼修,刚柔并济武功大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互为因果的事情啊... ...
在追求财富之路上,不断懂得“舍”,然后获取更大“得”,肯定是条真理。
越往高处走,越需要“核心能力”的聚焦式培养。
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好选择你的消费人群时,越窄越好。选择“超级细分市场”,更易成功。
四、财务力
成长空间与成本控制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一定要选择具有成长空间的行业!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如果很难扩大规模,再暴利的行业也要慎入。
创富,最怕因为资金沉淀而被套牢,失去腾挪跳跃的空间。
要看“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再评判一个行业是否暴利。
现金流对创业者来说,永远是第一。
对待“非策略性成本”,要像杀父仇人般痛恨。
挑选什么行当?关键是增长率
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途径
途径1:提高利润率
途径2:提高资产周转率
途径3:借更多的钱
创业呢,往往是“你本来想干A,干着干着却做成了B,结果在C处赚到了钱,在D点上发了家”。
生意模式走对路,跳几跳,妙不可言。
资产的周转率始终上不去,故而那些家伙,都是“小钱赚到,大钱无缘”(指通常情况,大部分人)。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而变化的固定开销。
眼镜店、美容院什么的生意,实际上都属于变动成本很低,但固定成本极高的模式。
过了盈亏平衡点,固然数字就好看了,但如果低于盈亏平衡点,却会让老板寝食难安。
“贡献利润”与“盈亏平衡点”
活下来,是第一要义
啥能给你赚出维持运转的现金流,就先干啥。
如果你的生意模式,顾客根本看不到这些,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那么,我一定电脑用二手的,房屋用合租的,家具用拼凑借来的。剩下每一毛钱,去用在可能产生收入的地方。例如在你的生意模式中,可能广告会带来客户,那么,请毫不吝惜地去砸广告!
能省则省
做生意别像个守财奴,但能省的必须省,对待“非策略性成本”要像杀父仇人般痛恨。然后,大大方方把节省下来的投资出去。
现在,如果你来我公司参观,你甚至在废纸篓里不会发现一张只用了单面的复印纸——因为如果被查出来谁浪费这张纸,会遭到罚款。包括能用平信却用了特快专递的,员工乘出租车不坐1.2元/公里而坐了1.6元/公里的,打印机墨盒没有灌墨到报废就丢弃的... ...都将遭到制度惩罚。
“策略性成本”指能直接创造出业绩的花销。例如,广告费。
“非策略性成本”是和创造绩效无关的开销。
我们肯把省下来的钱,给员工免费提供更漂亮的职业套装,因为那能让顾客看得到,能提高业绩。为什么要花在复印机上呢?顾客不会跑到你公司观察你复印机的新旧,更不会关心你复印机是租的还是买的。
我希望你明天就行动,跟你的供应商讲,能否把供货价格降下来1%?别小看1%,他很可能答应,因为少嘛。但对你来说,减少1%的供应价格,可能在利润上变成增加5%!
告诉你的员工,四处省钱可能挺麻烦,但省下来的钱会有一部分会陆续出现在他工资单上。
五、前瞻力
价值链、产业链与核心竞争力
视野、高度、格局!
看任何企业问题,都首先站在产业链看价值链,然后站在价值链看核心竞争力,站在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上,看品牌、营销、成本控制... ...一系列的“药材”。
你所处产业链的位置,决定了你是否需要品牌建设。
分析了价值链,才知道往哪儿发力。
“蓝海战略”的一大特征,用俗话讲,就是“偷梁换柱”!变现为:把顾客不是很注意的环节,大刀阔斧砍掉,或者极力减少。将省下来的成本,狠狠地砸在目标顾客最能感受到“价值”的环节。
《蓝海战略》的最大价值在于那套“加减乘除”的工具和思路。
没有事业高度,你永远沉浸在底端混乱着,东抓西抓,思考不明白很多事情。
利润——企业存在的基础和目的
创造价值,是关键。
价格,就是你付出了多少;价值,就是你得到了多少。
怎么创造价值呢?
第一步,分析你的企业所在的产业链。
好好去建设品牌,是有前途的!
第二步,分析你的企业的“价值链”。
从价值链里找出核心竞争力。
高度,眼界,视野!
看任何企业问题,都首先站在产业链看价值链,然后站在价值链看核心竞争力,站在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上,看品牌、营销、成本控制... ...一系列的“药材”。
倒推一下就是:“药材”是服从于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要符合价值链的管理,而价值链永远是依附于产业链的变化。
分工导致效率,效率产生财富。
取势、明道、优术。
处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可以针对性确定品牌管理的方式,品牌建设需要投入的资源、采取的方式等。
以价值链来指导品牌管理,以核心竞争力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础。
如果你所在的领域,竞争尚不充分,例如是新型地域性市场,或新兴行业,或许应该说,你该多读读如何跑马圈地的书籍,而不是“蓝海战略”。
几星级的成本链,最后导致几星级的品牌和对应的零售价格。
战略是什么?首先是一条完整的链条, 以对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价值组合,而整体创造价值的战术集合体。
所谓战略,是一个“站在未来看今天”的角度。先要有“终局判断”,才能思考今天的“有所做”和“有所不做”。
只有战略影响到运营,运营指挥了团队,最后团队修正了战略——这个“环形滚动”,才控制和完成了“执行”。
六、决断力
随机应变与战略的手艺化
创富成功者,往往是眼中看到了A,真干时就干成了B,干着干着变形居然成了C,结果最终赚到钱还是靠了D。
打游击时,必须存着“建立根据地”的心态和嗅觉,否则打成流寇了。
抓住机遇,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要见了机遇都不抓,该舍就舍,不舍不得。
小企业搞“沙盘推演”纯属瞎掰。
人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也都具备相应的“下意识能力”。
好战略和创业一样,都需要“手艺化”来看待。
“自废武功”切掉自己以前认为的自身长处,才痛苦噢。但没办法,想修炼高段位武功,就需要牺牲。别切错才好。
任何的选择背后,对应的都是N个放弃。
成功创业者,无论性格如何,都至少拥有一个特征:寻常人没有的想象力,而且是能获得一部分人认同的想象力。
他们根本不是在调研,而是不自觉地找寻支持自己逻辑正确的证据!
讲白了数据采集,就是烧钱啊。
有六个常见的心理陷阱,
1.先入为主陷阱;
2.维持现状陷阱;
3.顾惜已支付成本陷阱;
4.肯定证据陷阱;
5.框架陷阱;
6.估计与预测的各种陷阱。
其实我总觉得,入哪行,有时候根本就是误打误撞来的。
MBA所有课程都在训练人的理性!
创业的人,都需要点疯狂的想象力和激情。
人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也都具备相应的“下意识能力”。
你不能把你自己不拥有而别人拥有并应用了的“下意识能力”,叫做“赌性使然”。对吧?
企业家的一个特质,就是能依靠“下意识能力”,不那么凭逻辑给出判断!
好战略和创业一样,都需要“手艺化”来看待。
往往创业时,是“眼中看到了A,真干时就干成了B,干着干着变形居然成了C,结果最终赚到钱还是靠了D”。
专卖店的扩张,更需要考虑现金流的平衡问题。无非途径有二:一呢,自建专卖店,这可需要大本钱。二呢,走加盟方式,但你的创意产品,死穴就是仿冒盗版。
加盟的方式,虽然对现金流的情调放松下来,但是对“品牌建设”,却是一条从长远看危机四伏的道路。
七、竞争力
打造“核心竞争链”
“价值链”对应的,一定是“成本链”——每一个客户价值的产生背后,一定有一个对应的成本。
“消费者的消费链”对应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如果了解购买决策的全过程,分析消费者在每个环节所关心的不同的问题,并找出最能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环节,重点出击,突出商品所呈现的“价值”。
根据什么、谁的意见制定战略?一线的经理的意见而不是一线员工的意见,方能明确指出客户的关注点在哪儿!
遇到业务停滞,如何开创喜你的增长点?
战术完成了战略,打造核心竞争链,竞争对手就拿你没办法了。
售前,至少包括了软硬广告投放、口碑传播两个因素。
对我来说是“成本”,对你来说是“价值”。
任何交易行为,都必然包含卖方所付出的“成本”和买方所获得的“价值”。
最佳距离,就是那些天天巡店,天天也接触第一线,却不被第一线顾客栓死掉的片区主管。
如果你参加的是正式商务场合,西服不配袜子,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袜子颜色绝对应该比裤子颜色深!(正式商务场合,基本也米有人穿浅色西装)
正式场合,袜子一定选择尽量长一些——虽然不必长到膝盖,但尽量长点,没错的——跷二郎腿,看不见露出的腿,是最起码要求。
实际上,这个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生活空间、什么样的交往人群,决定了他的购买判断。
人们心中首先都存在一个“互惠”原理,就是你给我点好处,我必定给你点好处,否则,绝大部分人内心会有隐隐负罪感——只要你接受了商场内的试吃,N多人最终会买点什么。
“拒绝→退让”原理的行为表现式是:你退半步,我也会接下来退半步。
我住的小区,有家小型便利店,非常非常小,比常规的7-11店还小一半面积。但针对小区住户的服务,定位十分准确,超级赚钱。
我偶尔炒个鸡蛋,发现家里没葱,打个电话,5分钟后,一根5毛钱的葱,就送上门了。没盐没鸡蛋,也是快速送货。基本上我现在已经懒到,晚上想吃点水果,就拨个电话,有时候都不是我想吃点什么,而是问“你那儿今天进了点什么水果?给我随便送点好了。”
看,这就符合了早期一点说过的理论,针对小资金创业者,你提供的“价值”越狭窄、越准确,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记得中学学过的“压强原理”吗?增大压强,除了增大压力之外,还需要缩小什么?
“把客户培养懒”策略
奶酪、熟食也各式各样。水,从最便宜的农夫山泉,到伊云、巴黎、SPA,有气的、带咸味的,非常多,注意,一瓶柠檬味巴黎水的利润,恐怕超过一箱农夫山泉噢!
恰恰这个小便利店,卖巴黎水比农夫山泉还快!
“压强”原理在这个小便利店身上之体现,就是“别看我力量不大、实力不强,但我服务的人群极小、极准确,压强算下来,非常之大”。
关键是,您不必再花时间去洗车行等车擦好,我给您擦,都是半夜在您的停车位上擦,您完全一分钟都不耽搁,就每天都得到光鲜的靓车啦。
别说,他这最后一句话,完全打动了我。
我几乎没思考,就把一百元给了他。
越是“通才型”企业,越无法服务好狭小的特定人群。
奔驰其实已经是很好的车了,但依然无法在各个方面做到完美。只要你某个方面能做得更好一些,就可能抢走奔驰的一部分潜在客户。而你提出来的、那一点点比奔驰还好的部分,就可能成为你的“价值主张”。
只要让饭馆赚利润,饭馆不介意你走进他的经营领地,形成共生关系,其实想想,很多饭馆的酒水促销,尤其是啤酒MM,谁给开工资?肯定是酒公司啊,思路打开一点了吗?
就好比,有人交女友,就图漂亮!只要漂亮,女孩的学历低些又何妨?女孩是否孝敬父母谁在乎?!哈哈,是吧?有人则不同,最看重女孩的性格,只要女孩温顺内敛,女孩家庭没钱又何妨?有人说了,我要十全十美的女孩!又要漂亮、又要性格好、又要有文化、又要才华出众,还要嫁妆十足,最好带一千万先进过门... ...晕,这样的女孩凭什么嫁给你啊?说白了,那样的女孩也许有,但成本也极其高昂。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都不可能去选十全十美的——这时,退而求其次,总有那么几样他最关注的,而非“核心关注点”则可以退让。
“核心竞争链”关注的就是这个:我突出什么?我藏拙哪些?
八、洞察力
商业模式的行业本质
“划地为佬”:细分一块市场,在里面当大佬。
品牌建设就是讲故事,讲故事的技巧在于三个字:附着力。
奢侈品除“炫耀性消费”价值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价值即“美学体验”。
美“学”体验的重点,在于把美提炼出来,用理论的方式,发表宣言,完成风格诉求。这时,你就能找到知音——也就是认同你那一套理论的一大群人。
品牌互动,要讲究“门当户对”,否则只能被人“吃豆腐”。
健身中心的行业本质在于社交。
奢侈品如果光谈外在——炫耀性,就太浅薄了。必须引申到内在需求——美学体验。
名牌的“价值主张”背后,一定有“美学主张”作为后盾。
九、批判力
打破“伪理论”的迷思
品牌、创新、质量这些东西,只是一味药。凡药皆毒也,要不要添加,还要因病而定。
大体上,世界上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复杂系统型”和“频繁交易型”,前者的代表如波音飞机、后者如宝洁的“海飞丝”。
品牌在“复杂系统型”企业交易中,基本起不到作用。
“英特尔”其实是“穿越型”打法,从“复杂系统型”穿越到“频繁交易型”作战。
把“创新”理解为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就太傻了,小公司更适合从“小”处发力。
质量,往往不是各科追求的最重要价值,更不是唯一的价值。
要拿着“批判的眼光”去听课、读书!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复杂系统型”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客户不多,一年下来,交易数量也没几次,像波音飞机的客户都是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掰掰手指头都数得过来,有些客户好几年都不交易一次——但一次交易,就是几亿几十亿美元。这类企业,品牌、价格、分销渠道等等,都不是重要竞争力,良好而完备的“整体解决方案”才是核心。例如播音卖飞机,卖出的根本不是一家767飞机,而是从飞行员培训到N多年的飞机养护等“解决方案”。
那么,“频繁交易型”企业呢?拿“海飞丝”和上面对比不难得出结论:单位价格低,客户群体大,重复购买频次高——关键还有,产品都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不会为某个客户单独定制。
“品牌”在“复杂系统型”企业交易中,基本起不到作用。
你自己造一个核电站卖给中国政府我看看!?对于“复杂系统型”买家来说,“品牌”根本不重要,供应方的整体解决方案(本身就是品牌的支撑,品牌管理贯穿企业管理的各个部分),才是唯一。
在全球化的时代,全世界的硬汉都跑你家门前,怎么办?先分析自身优势嘛,看看是干点别人不屑于干的来生存,还是“傍大款”与人合作干点儿啥。
华为的牛,表现在,每年固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这种心态,才是真正面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心态。
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创业者,研发最好是从“小”做起,你身边什么不方便,什么就是“机会”了!
对于技术创新,小公司戒之在赌——量入为出是其根本,现金流为王;大公司戒之在怠——瞄准了,死咬不松口,大赌大赢。
当你读错一本书,损失的不是一本书时间,而是两本书。因为那个时间,你本来可以去读一本好书的。
拿着“批判的眼光”去听课、读书!否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划记部分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热门书评
-
摘录
279有用 2无用 狂热分子 2011-07-20
截止我看到此书在豆瓣出现起,已经有3个月了,9.7分!!!!正如老雕所说,他将大学课程小学讲法,小学课程大学视野。此书看了2遍,如果早点看到此书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现在把一些书中商业心得进行总结,希望更多高手看到此文,能纠正我错误的地方。课程逐章加深------------------------...
-
娃娃,要站在月球的高度看地球!!!视野啊,视野!
109有用 0无用 刘小萌 2013-03-06
老雕这本书,曾经看的我一度咬牙切齿,因为老雕动不动就提1000万,还会用您就是再不济混个白领一个月4、5万也是容易的。搞得我一度吐血的心都有了。本来平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能落个平和自在。可是读了老雕的书就知道自己是什么视野了。书里的硬货软货读起来都是个新鲜,痛快,觉得自己确实是视野短。老调书中...
-
雕爷威武!
85有用 8无用 自如(菜青虫) 2011-05-05
在几年前我还是个很傻很天真的大学生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上了天涯的“管理前线”板块,发现一人,惊世骇俗,惊采绝艳,惊为天人,遂引为偶像。此人对商业的理解和感觉堪称天才,能将复杂的道理以浅显的方式讲得生动有趣,亦能于至简之处独出机锋。偏其生性放浪顽劣,每遇到装B之人,或似是而非的糊涂观点,二话不说抄板砖便...
-
一些问题的厘清
34有用 3无用 白起 2011-12-03
在豆瓣开了一个专栏,主要写投资自我管理方面,欢迎关注:http://read.douban.com/column/93927/是高毛利重要呢,还是周转率更重要,因为这两者,几乎是对峙的,说得很学术,其实道理很浅显——"薄利多销",但选不选择薄利,还是一个问题。其实毛利与周转率并不...
-
这本书自己做点减法就完美了
32有用 4无用 孙立 2011-11-18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这本书有原创思想、有文化底蕴、有实战经验、还很风趣。我读了好几遍,得到的最重要的3个收获是:* 老板心态:自我激励,管理员工,处理合伙人关系。这一部分(前3章)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章节了,非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总结出这些重要的细节。* 财务管理:改进周转率比毛利率更实用,现金...
书名: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作者: 老雕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副标题: 我在30岁之前赚到1000万的经验谈
出版年: 2011-1-1
页数: 212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170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