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浅谈萨缪尔.鲍尔斯

浅谈萨缪尔.鲍尔斯

对“浅谈萨缪尔.鲍尔斯”的回应

石头时代 2010-05-19 11:25:04

鲍尔斯的这本《制度经济学》的第三章‘偏好与行为’在解释55分成的广泛存在的原因时,最终的落脚点是人的偏好结构:他指出人的公平心/互惠偏好是双方得以平均分成的基础。
我有些不解:因为书中的实验并没有给出实验细节的具体描述,仅给出了控制变量后的对照实验结果。但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参与双方都是明白他们要分配的对象是外生提供的,而非双方交往过程中内生的,因而待分配物品属于‘自己并不应得的利益’,所以为了避免遭遇负反馈(也许实验的参与者并不知道潜在而不确定的反馈内容),故而给出较为公平的分配。也就是该书第二章开头引用的文字描述的:我观察到,让别人占有他的财物,对我是有利的,假如他也同等地对待我。(BY休谟)
但在现实中,如果待分配之物是某一方应得之物(这在许多民事法律案例中很常见),而双方也是在不对等的状况下,展开这一过程,我的观察是,此间如果没有足够的议价空间,那么餐具在所难免。
继续推演这个问题,则是我看《经济解释》时所想到的一个问题:民国时期的中国的土地制度时自发形成的,且合乎经济的逻辑,可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土地革命?
因为其间对于西孟加拉的情况,我的猜测是,这一比例是最能解决地主的最大化与佃农的最大化的冲突的议价结果;而伊利诺伊州的案例的解释则可以是:土地生产力的来源并非地主,而是佃农的维护性投资。(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
我想问的是,这样的实验靠谱么??
莫非张五常和STIGLITZ的工作和WILLIAMSON的HOLD UP一样,都是扯淡??
我想这个问题好像很纠结。

石头时代 2010-05-19 11:24:39

哎 我读前面的博弈分析就是先把分类的TIPPING POINT 看完了在返回来看算法是否靠谱了
要不然还真读不懂·····

《微观经济学》热门书评


书名: 微观经济学
作者: 萨缪·鲍尔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Microeconomics:Behavior,Institutions and Evolution
副标题: 行为,制度和演化
译者: 江艇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44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经济科学译库
ISBN: 978730007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