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
读《百年经济史笔记》
文/方木鱼
想要梳理中国近百年来的经济史,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在“三千年未遇之变革”下的生存、发展、困局与解决之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小和做到了。《上卷:晚清启蒙课》、《中卷:倒退的民国》、《下卷:第三次开放》,这套三卷本、800页的经济史,上溯晚清中国市场与企业,下迄建国以来的经济和企业故事,揭示的又何止是一百年、二百年的经济史。
刘晓光在《站在百年经济史的流变中学习》的导读中提出了几个问题:一,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农耕经济从什么时间开始走进接近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时代?二,中国第一代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企业家为什么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三,从历史潮流看,从晚清、黄金时代、民国和1978 年之前的经济的有限演进给历史留下了什么?
江南苏杭一带雇佣工人生产的棉纱、布匹,为什么在市场里就打不过外国“倾销”的棉布?洋务运动为什么是一个彻底失败的运动。外国侵略者打到家门口,慈禧不得不思考,即到底是收钱来给颐和园盖房子,还是把钱交给李鸿章去造战船。国内贸易处处设卡,究竟是地方保护注意重要还是闭关锁国政策在各省小范围内的再现?
是啊,金融自由、城市化进程、放权让利、职业精神,我们梳理过往的历史,究竟是要为今天的开疆拓土服务的,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主体对上面四项内容的需求日益激增,我们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我们怎么好意思无动于衷,我我们怎么忍心,又岂能坐视不管。
苏小和的笔法流畅通达,不同于其他经济史著作的枯燥沉闷,也不同于戏说小说版本针对某个官宦富商的风云人物的描摹勾勒,苏小和所极力展现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风貌,是过去的二百年中风云激荡的一个又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众生相所形成的合力表现在经济上的作用。
苏小和在三个时代的交叉叙事中,隐隐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担忧。这种担忧,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知识分子的忧虑:一百多年以来,因为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处在一个焦虑的状态,历史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型之中,但历史正在被一代代误读,以至于人们对国家的前途很悲观,很失望,失望的结果是愤怒,是焦虑,是看不到希望,我想通过经济史和企业史的双向叙事,在历史的语境里,看看我们的希望在哪里?
当然,苏小和对当今的盛世中国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历史中出现这么多盛世,却没有引起社会本质性的转型。中国没有因为盛世而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现代、更加民主,反而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深深陷入从衰落到盛世,再到衰落这样一个低水平的循环过程。……我的疑问在于,可能我们的历史没有找到一个发展的变量,而只有增量。这样的经济演进,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一定要走向衰落。
这句话,隐约有《三国演义》中“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味道。罗振宇感谢苏小和说:“历史越来越不是帝国将相的家谱和互砍。历史越来越是普通人自由协作、结成集团、反复博弈、推进制度、最终表现为经济和市场的历史。”
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中国在明末的时候,有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遗憾的是,在改朝换代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面前,它的地位受到冲击,使用中国经济一下子又倒退回原来习惯的轨道上。就像吴晓波在推荐语上说的:“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却往往十分相似。我们的经济发展得越多,就会越深刻地体会到,应该从被遗落的历史中寻找未来的出路。”
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
对“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的回应
《百年经济史笔记》热门书评
-
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
5有用 1无用 方木鱼 2016-06-30
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读《百年经济史笔记》文/方木鱼想要梳理中国近百年来的经济史,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在“三千年未遇之变革”下的生存、发展、困局与解决之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小和做到了。《上卷:晚清启蒙课》、《中卷:倒退的民国》、《下卷:第三次开放》,这套三卷本、800页的经济史,上溯晚清中...
-
读到这本书是莫大的幸事
4有用 0无用 东方出版社 2016-06-28
张宪超 | 文每当我读到晚清以降的历史,总能在里边看到压迫与反抗,无论是所谓的政治史还是经济史,或许对于近代以来的历史,着重突出的就是这样一条线索。很明显,这样的布局安排就是后人加上去的,真正的历史,怎么会只有单个面向?更不会有刻意的拔高抑或是压制成分。 苏小和老师的新书《百年经济史笔记》...
-
转发:当代中国经济走向的引航灯 ——读苏小和《百年经济史笔记》
1有用 0无用 安然如许 2016-12-12
当代中国经济走向的引航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