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第一个早晨写这本书的书评,很大原因是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和2014年自己的经历产生了颇多共鸣,正所谓”心有戚戚焉“。时隔六年多以后,在”用怎么样的心态面对问题“、”为什么要不断问自己问题“,以及”怎样问问题“这几个点上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我无意赘述本书阐述的TOC理论在运营管理中的运用和价值。”条条大路通罗马“,作者努力推广的TOC理论在培养和拥有了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后,本身也只是诸多解决问题的工具中的一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TOC这项工具形成的理论基础,以及培养运用好该项工具所需要的思考、沟通和行动能力。
这本书也是作者高德拉特博士TOC系列作品的开山之作,博士显然拥有大大的、远不限于商业成功的野心——书末一个被采访者就引述到”高德拉特说过,他生命中的最高目标就是教这个世界怎样去思考”。博士自己也在英文版的序中直言,《目标》这本书实际谈的是科学和教育——
“我相信长久以来,这两个名词都被过度滥用,被推上了崇高的地位和陷入了神秘的迷雾中,以至于尽失原意。对我和许多受人尊敬的科学家而言,科学谈的不是大自然的奥秘或真理,科学只不过是我们用来尝试推敲出基本假设的方式,透过直截了当的逻辑推理,这些假设能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为何存在。”
“我也希望借这本书探讨教育的意义。我诚心诚意的相信,唯有透过推理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直接把最后的结论摆在我们眼前,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充其量不过是训练我们的方式罢了。”
“假如你觉得本书很有趣,那么或许你会相信,好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如此,而且我们应该运用苏格拉底的方式来编撰教科书。教科书不应该提供一堆最后的解答,而应该引导读者自己经历整个推理的过程。假如借着这本书,我能成功的改变你对科学和教育的观念,那么,对我而言,这是撰写本书真正的回报。”
而实现博士以上意图的有效途径,正是有效的对话(问答)。这也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幽灵始终游荡在书中人物的头顶。
抛开运营管理或者说经理人这层流行的面纱,《目标》真正的核心理念或者说普适价值是什么?
一、问题的解决永无止境。更强的能力更有效的方法绝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而是下一个问题(constraint)的涌现。对体系、现状以及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持续挑战,迈上新的台阶。
二、遇到问题先搞清楚目标。我自己的社交网络签名是“问题是知行间的距离”,用于勉励自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问题,向“知行合一”努力靠近。而《目标》这本书更是清楚生动的表达了一个理念:面对问题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厘清目标是什么在哪里,为达成目标哪些问题(constraint)是真正有价值的。
三、思考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过程。不仅要行动前思考,还要边行动边思考,行动完了更要思考——要无时不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影响力的关键不在于改变行为而在于改变心智,由内而外的改革和改变才会真正行之有效。“苏格拉底式的沟通”,问出好的问题,引导对方得出需要的结论,是改变思维模式提升行动效力的最佳法门。
五、平衡态(书中主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很重要,但相对于动态的变化,平衡态注定只是短暂的。要追求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平衡。
在2014年里,我遇到了上述所有问题,而自我意识却没有强大到对上述问题有清楚的界定,这怎么能让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产生强烈的共鸣呢?期望在2015年里,能通过更有效的思考和实践,深入的体会这些问题的价值和有效性。
回到最基础的层面,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阅读本书的最初目的,运营管理经理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书末博士假主人公罗哥之口——
”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要的其实就是能回答下面三个问题的能力:‘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根本上,我们要的是经理人最基本的几项能力。想想看,假如一个主管不知道该做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他还能被称作是主管吗?”
是的,对于所有关键性的认知,如果我们无法用最多三个问题概括出核心,就意味着我们偏离了真正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地向自己、向周边问出最核心的问题,来寻求更高层面的动态平衡。
我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化体系中的旷世影响力,因为他甚至能用一个问题直逼本质——“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最重要?认识你自己”。
致2015年的自己。
苏格拉底的幽灵——问题的价值
《目标》热门书评
-
《目标》读后感
83有用 4无用 cukoo 2009-05-02
高德拉特(Eliyahu M.Tolerate)所著的《目标》一书是由教我们《运营管理》的教授推荐的。我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是讲关于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主要介绍制约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简称TOC),就是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但是用的是小说体。因此,...
-
为什么老板不爱推荐《目标》
61有用 5无用 山水间 2008-08-13
为什么老板不爱推荐《目标》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老板似乎很少向员工推荐这本《目标》。这年头,企业老板多以“儒商”自居,或以建设“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向属下员工推荐各种励志书为荣,老板热衷的书大多是《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执行》《细节决定成败》《谁动了你的奶酪》等等,这些书都曾炙手可热,...
-
持续追问
18有用 0无用 jerryyue 2007-08-01
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层出不穷,咨询顾问满天飞的今天,很多企业已经习惯了得到现成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施指引。当美国一家企业的高管向自己的下属推荐高德拉特的《目标》一书时,他的财务总监抱怨说:“书后面没有索引,怎么找东西呢?”更让这位财务总监纳闷的是,他很快发现《目标》原来是一本“管理小说”,...
-
找到贺比, 然后解决他
17有用 0无用 navyboys 2009-09-10
不堪折腾。为此,我终于舍弃了ScibeFire,重拾Zoundory Raven。曾被我视为必须的那些火狐插件,至此逐渐退出了我的视线。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离火狐渐行渐远。有关读书,有一点困惑一直没能理清。问题是这样:我读书细,费时颇长,因为我很享受甄字酌句的乐趣。另外,我还有记读书笔记的毛病。一...
-
常识其实一点都不平常
12有用 0无用 红尘白昼 2008-11-11
这是本有意思的书,试图用小说的形式表达一些常见的思想。文中主角为了改变工厂的困境,提高生产力,通过问题的分析,结合常识,得出生产力就是工厂要赚钱。并进一步引入运营管理的一套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throughput)、存货(inventory)和营运费用(operational exp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