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是我买Malcolm Gladwell的最后一本书。
我曾经是他的铁杆读者,从他的Tipping Point, 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到Outlier,我一本书也没有漏掉过。从最开始对他独到的见地感叹,到慢慢有点厌倦,到这本书彻底的失望。
外国人有个习惯(本来想说“毛病”)就是倾向于把一个简单的道理,翻过来倒过去的反复说,很多社会科学类或者经济管理类的书籍,都是“一个道理一本书”。心情好的时候还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纠缠一会儿,不好的时候看个序言,看个目录,看下结尾,每个章节看下开头就够了。
这种“求证式”的西方思维习惯,和我们“意会式”的东方思维习惯,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看看我们的古诗,一首诗28个字,就可以描绘出一幅缥缈的山水,或者一种很微妙的情感。哪像他们blah blah blah没完没了。
这本书,What the Dog Saw, 其实是他在报上十年内发表的零散文章的一个集合。涉及的社会话题也很多,包括什么避孕药啦,奋进号航天飞机啦,如何驯服烈犬啦,知识产权拉等等等等。貌似话题很吸引人,可惜作者也把自己写作研究缺陷一露无遗。
在文章开头作者说,“the trick to finding ideas is to convince yourself that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has a story to tell. ” 不可否认,人们的确会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思考,如果你真的能发现这些问题下面深藏的原理,那必定吸引很多读者。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下面,都有着这么一个“原理”。 可惜作者不这么认为,他说“Shampoo doesn't seem interesting? Well, dammit, it must be, and if it isn't, i have to believe that it will ultimately lead me to something that is...” 这算是什么一种研究初衷啊?不求实,很很偏执。
他之所以在前几本书上如此成功,也是有着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也就是他的写作手法。如果希望在社会科学类有所著作的人,不妨可以参考:
1)找到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结论:(比如,知识产权问题,本身不是应该不应该从别人的知识成果中拿的问题,而是应该界定好,什么时候拿,和应该拿多少) 理论本身通常很枯燥,于是作者有了如下的方法;
2)围绕这个结论找到相关人 (可以是当时历史事件的受害人,受益人等)然后通过搜索找到该人(们)的相关细节,比如出生年月,喜好,家庭背景,心理习惯等;
3)用这些人的“故事”,稀释1)中论点的枯燥性,令其丰富,让读者看到的论点,变得有血有肉。
其中Malcolm有一个在我看来不可容忍,矫枉过正的毛病就是,为了营造这种“现实感”和“逼真感”,他不厌其烦地用一种学究式的执著,对每个出场人物或者场合进行极其详细描述,比如“A先生, 19XX年4月出生,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叼着烟斗,留着整齐的胡子。他自然流露出一种秉直的气质……” 每到看到这种地方时候,我就想把脑子抓出来打几个结然后甩到一锅沸水里。
总而言之,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
对“黔驴技穷”的回应
《大开眼界》热门书评
-
黔驴技穷
54有用 6无用 D.B 2010-02-08
这将是我买Malcolm Gladwell的最后一本书。我曾经是他的铁杆读者,从他的Tipping Point, Blink, 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 到Outlier,我一本书也没有漏掉过。从最开始对他独到的见地感叹,到慢慢有点厌倦,到这本书...
-
从故事中透析世界运行的模式
20有用 0无用 店长K 2014-07-04
格拉德威尔是个另辟蹊径的天才,他讲故事的功力似乎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他习惯于将一件复杂的事抽丝剥茧,透析背后的行为模式。他讲故事总是将几个故事杂糅在一起,从不让人觉得枯燥,反而用这种彼此论证的方式来表现他对模式的...
-
精致的无聊
13有用 0无用 左页 2010-10-09
1953年12月,在休•赫夫纳创办的《花花公子》创刊号上有这样一段宣言:“国家事务不在我们关心的范围之内。我们不希望去解决什么世界性的问题,或去证明什么伟大的道德真理。要是能向美国的男性提供一些额外的欢笑、分散一下对原子时代的焦虑的注意力,我们觉得我们就证明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如今的“花花公子哲学...
-
从安然到高盛
10有用 0无用 chivalry 2010-04-28
四年后,也即是2007年,Gladwell就安然事件撰写的第二篇文章“The open secrect”(《公开的秘密》)发表。在转述此篇旧文之前,且耍个花枪,来看看新闻——美国SEC诉高盛案(SEC在一项民事诉讼中,起诉高盛公司误导、欺骗投资者)。此间曲折,还数维基百科“高盛”词条说得简明。大致是...
-
染发剂,避孕药
8有用 0无用 chivalry 2010-06-01
第一篇 The Pitchman副题是“Ron Popeil及对美国厨房的征服”。Ron Popeil的家族企业征服了美国家庭的厨房,他们开发的厨房用具广受欢迎,且新品不断涌现。该企业之所以成功,作者认为,是两种家族特质——Pitchman(姑译为“推销员”)和Tinter(姑译为“小工匠”)—结...
书名: 大开眼界
作者: [加蓬]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What the Dog Saw: And Other Adventures
副标题: 用另一双眼睛看透这疯狂世界、奇妙生活和美丽人生
译者: 李巧云 | 顾淑馨
出版年: 2014-5
页数: 360
定价: 42
装帧: 精装
丛书: 格拉德威尔经典系列
ISBN: 978750864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