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现实,互联网正建构着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融合的数字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个体不再以模糊而单一的消费者形象而成为更丰富、真实的生活者。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随时可能与企业在数字生活空间中相遇。为了适应数字生活空间所创造的新环境,企业必须放弃原有的高高在上的觉知,以社区便利店的自我定位,通过不断挖掘生活者的行为数据向他们靠拢,并依托沟通元,激活生活者协同参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在这种实时,动态、多变的环境中,企业传播必然上升到管理的高度,这也意味着组织机构的变革,一种新的具有统筹和决策力的跨部门的传播管理部门的出现。
然而无论是企业对传播流程的管理,还是对创意传播沟通元的挖掘监测,都严重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甚至连数字空间本身都建筑在技术之上。即使目前数据的解读依旧取决于解读者的智慧经验,但并不妨碍更先进的语义处理技术将其取而代之。整个传播过程,看似回归到大众媒体出现之前的点对点的朴实,实质却建立于更加精确繁复的分析之上,所谓生活者与企业之间感性的情感却可笑的依靠最为理性的科技创建和维系。创意传播管理已经俨然成为一场技术的狂欢!
书中认为,传统的营销传播服务,尤其是营销策划前期粗犷、滞后的消费者洞察研究必将被基于生活者的数据库建构和智能语义系统的监测分析技术替代,传统人工作业将受到巨大冲击,行业格局也将重新洗牌。这个结论的前提是生活者的心理情绪和情感将直接反应在其行为活动上,这与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所盛行的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十分相近,然而实践已经证明仅依靠流于表面的行为来探讨人复杂的精神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才出现更多挖掘无意识和内隐情感的探测方法,诸如投射。就像计算机永远难以模拟人的大脑运行一样,用一个更低级思维层次的机器来演绎更高级的思维运行是困难和不现实的(即使在某种程度上有所补益),因此那些技术以外基于直觉和感性的探究模式在营销管理中依旧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书中并没有太多考虑技术发展本身对于技术依赖的限制。当数字空间的生活者感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无数双眼镜的监视下时,必然会产生隐匿自身行踪,不被随意窥探的诉求,反监测技术也将由此而生,例如目前正逐步发展起来的网络限时销毁技术。当生活者开始带上哈利波特的隐形斗篷,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当其他网站开始设置关卡,严格限制企业对用户数据信息的截取,这时企业又该依托什么?创意传播又该何去何从?技术从来不是终极。
技术的终极胜利?
对“技术的终极胜利?”的回应
《创意传播管理》热门书评
-
《一个微博平台的死亡》
7有用 0无用 Aoni☮ 2013-06-10
20XX年,CCM理论盛行,一时间无数企业以“生活服务者”自居,走上微博营销之路。 (一)序 &nb...
-
一本写给这个时代的好书——叶茂中
5有用 1无用 机工IT图书 2012-01-29
一本写给这个时代的好书2009年春天,加拿大歌手戴夫·卡罗尔搭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旅行时,他的一把价值1 800英镑的名贵木吉他被行李运输工摔坏了。历经9个月索赔未果,卡罗尔将自己的遭遇拍成一首名为《美联航摔坏吉他》的MV,并上传到YouTube上。短短10天之内,该视频就获得了近 400万...
-
麦克卢汉的诅咒
4有用 0无用 宛若仙女 2013-06-10
无话可说……...
-
传播的新时代—唐 E. 舒尔茨
3有用 0无用 机工IT图书 2012-01-29
传播的新时代 为陈刚教授与沈虹博士的新著—《创意传播管理》一书作序,我感到非常荣幸。他们告诉我,这部著作中的许多思考受到了我与我的同事当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发展出的整合营销传播(IMC)理论的影响。我们当时的研究成果呈现在另一本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当中。这本...
-
关于《创意传播管理》的几点思考
2有用 0无用 [已注销] 2015-05-06
这是一篇大三时候(2013年)写的关于《创意传播管理》的读后感,因缘际会陈老师看了回应说写的 ”挺好“。这本书是目前故事的开始,受到的肯定是一长段时间的鸡血。  ...